近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公告称,北京9名高校学生将跨省转学,涉及北大、北航、北外等多所院校。公布的信息显示,9名学生原专业录取分数均高于转入专业及相关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其中,北京大学国际政治专业一名学生转学至武汉大学外交学专业。
这则消息引来不少网友关注和猜测,“第一次听说大学还能转学,要知道同一所大学调专业都很困难。”“是身体不好不能上学了?十分好奇为啥要从北大转学。”
有媒体搜索发现,早在今年5月9日,武汉大学本科生院发布了关于闫某某转学的公示,并说明其是由于个人身体原因转学。公示显示,闫某某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2020级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由于个人身体原因,申请转入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外交学专业本科学习。经武汉大学2023年第六次校长办公会审议,同意其转学申请。另据宜昌一中公众号显示,2020年,闫同学在高考中以646分的优异成绩考取北京大学,位列湖北省文科第十。
对此,网友的讨论仍未停止,“水土不服真的会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应。”“也许是学习环境造成学生心理压力过大。”
也有网友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提倡的做法,“大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同等级别的大学或者不同专业之间流动是好事。”
《新京报》对此发表评论称,根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北京公示的9名学生转学是符合要求的。对于那些已经不适应学校教学要求的学生,应该理性地认识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不能以学历情结,堵死自己的转学选择。社会舆论对于这样的转学,与把转学的学生视为学业失败者相比,更应将其作为学生进行自主规划的积极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