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暴的终点
文/南湖居士
最近的忙碌终于告一段落,总算可以腾出一点闲暇,于是把一个月来热门的事件梳理了一遍。重新看过“武汉小学生校内被撞身亡,其母坠楼自杀”的一些评论后,突然产生了一些感想,便写篇文章,说说个人的看法。
据悉,那位当事人的轻生行为,与网络上出现的许多恶意指责或有联系。悲剧的重复上演,再次激起大家对网暴的讨伐。不少人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进行追责,不仅呼吁通过法律约束网络言语的发表,甚至要求用判刑坐牢严惩网暴者。关于这样的建议,出发点固然是极好的,但是若要真正的实施下去,仍有一系列问题尚待解决:如何阐明网暴的具体定义,靠什么衡量网暴的界限,有没有细化的裁决标准……否则,在证据不足,事实不清的状况下,随意的禁言封号,只会演变成越来越混乱的“搅屎”和“莫须有”。一旦上升到犯罪的高度,制造冤假错案将是十分可怕的危险。
究竟网上存在不理智的声音,也不是一两天的风气了,然而采取更加不理智的手段应付,却是几年前开始推广的。现在的网络净化,已经走向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凡是遇到不和谐的东西,便疯狂的打击整顿,凭借寒蝉效应勉强维系着正能量的传播,仿佛一言堂才是真理的归宿。当然,还有比监管审查简单粗暴一百倍的治理办法,是直接灭掉互联网,彻底阻断人与人的沟通交流,自然完全消除了虚拟世界里喋喋不休的伤害。可是一般倒退回原始文明,恐怕嘴皮功夫了得的激进群体,届时也未必能够欣然接受吧。
因为持相反的观点,所以双方展开争吵,本是再寻常不过的场景。毛病在于很多时候的情绪失控,不知不觉的沦落到谩骂、诋毁与人格侮辱。就事论事,姑且不谈此次不幸的起因是丧子之痛,还是人言可畏的压力,某些网友的恶毒言语,诸如“妆容精致”、“用心打扮,穿得正式”、“为了钱和赔偿去逼学校”、“想当网红直播带货”等等,足见中国网民整体素质普遍偏差,道德水平较低,思想的贫瘠处于一个惊人的程度。
反思我们的教育,家庭、校园、社会一同努力,令全民的精神修养大幅提升,那就是网暴的终点。这个目标绝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在真假难分之际,明辨是非的能力;陷入悲愤交加之中,克服冲动的自律意识,都需要逐渐培养。猛药治疗慢病的以暴制暴,大抵收获了适得其反的效果而已;不让百姓回帖各抒己见,更是短暂的掩盖矛盾罢了,却没有从根源上破解来势汹汹的网暴。倘使昧良心者习惯了拿别人的苦楚取乐,官方整天盯着群众讲话是否合适,又有何作用呢?
2023年6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