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053|评论: 9

[转帖] 年轻人不想结婚?多地520婚姻登记数猛降,广东同比减少4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23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人说,以前的婚姻如果是一道填空题,现在的婚姻就是一道选择题。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3-5-23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像往年一样,在刚过去的“520”,各地迎来婚姻登记小高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多地“520”当天婚姻登记数较去年大幅下降。

  时代财经根据各省民政部门进行不完全统计,贵州“520”结婚登记数减少幅度最大,对比去年“腰斩”,同比减少53.8%;广东、福建、四川同比减少幅度差距不大,分别减少40.41%、38.28%、36%,而江苏结婚登记数同比减少25.6%。

  具体来看,5月20日,江苏省98个婚姻登记处共为11156对新人办理了结婚登记。而去年5月20日(截至当日下午5:30),江苏全省共有15003对新人完成领证。

  广东省方面,今年5月20日当天共结婚登记12450对,“跨省通办”结婚登记1813对。而去年5月20日,广东全省当天共有20892对新人登记结婚。

  在年结婚登记人数逐年走低的大趋势下,不仅是上述两省,如四川、福建、贵州等地“520”登记结婚人数也有不同比例的下降。

  据四川省民政厅提供的数据,截至5月20日18点,四川当天办理结婚登记1.6万余对。而去年同日,四川省各婚姻登记机关共办理结婚登记2.5万余对。

  据福建省民政厅统计,截至今年5月20日18时,全省共计结婚登记6270对,而在去年“520”福建省共有10159对新人登记结婚。

  下降幅度最多的贵州省,“贵州民政”公众号显示,今年“520”共办理结婚登记6873对,去年同日截至当天18:00则共有14876对新人领取结婚证。

 

  5月20日,因其谐音是“我爱你”,许多年轻人选在这个日子求婚、订婚甚至是结婚。

  90后姚雪认为,今年“520”各地婚姻登记人数减少,一方面是结婚意愿下降了,也有可能是大家没以前那么喜欢扎堆,“之前新闻不是说520结婚那天人很多,排队排很久吗?可能大家都不想挤这个日子。如果是我,我会选对自己更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登记结婚。”

  结婚第三年的王洋对此深有体会。他告诉时代财经,当年他也想预约“520”登记结婚,但知道机会渺茫,选择另一个好日子。“当年我抢10月10日都很难,得提前15天,0点放号时马上抢。”王洋表示,“但今年我朋友圈只看到一对新人在当天结婚”。

  520当天结婚登记数减少,年轻人不热衷选择结婚了吗?

  《2021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下称《公报》)2021年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764.3万对,比2020年下降6.1%。这也是36年来(民政部网站公布有1986年以来的数据)结婚人数首次低于800万对大关。

  《公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结婚率逐年下降,从2017年的7.7%降至2021年的5.4%。从具体人数来看,民政部统计年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依法登记结婚的人数从2017年的1063.1万对下降至2021年的764.3万对。
1000

  数据来源:《2021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值得一提的是,结婚人口年龄分布也发生变化。若以30岁为界限,2021年30岁以上结婚人数占比达48.2%,比2020年高1.7%。换句话说,结婚人口年龄在推迟。

1000

  数据来源:《2021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1000

  数据来源:《2020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今年26岁的小周打算今年或明年登记结婚,她和男朋友交往了3年,相处得不错,双方家庭都合适,“家人有推进,我自己也想结婚。”

  小周认为,结婚需要一点冲动,更重要的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我身边会结婚的朋友家庭条件都不错,基本上都是在国外读完硕士回来一两年订婚或者结婚。”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生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培安在《加强新时代家庭建设倡导新型婚育文化》(《人口与健康》2023年第3期)文章中提到,年轻一代婚育观念正在发生改变,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日益明显。其中,全国适龄人口初婚年龄不断推迟,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从20世纪80年代的22岁持续上升至2020年的26.3岁,初育年龄推迟到27.2岁。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陈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研究生张凤飞在《中国人口的初婚推迟趋势与特征》(《人口研究》(2022年第4期))一文中考察了中国1990-2020年的初婚推迟水平和趋势。

  陈卫与张凤飞的研究表明,各类群体的初婚年龄均在推迟,且近年来推迟加速,但终身不婚率依然很低,中国婚姻正在步入晚婚普婚模式。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婚姻的可取性、可行性、可获得性对于婚姻的阻力会进一步增强,中国的初婚还存在继续推迟的空间,但短期内普婚的特征不会改变。

 楼主| 发表于 2023-5-23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1000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3-5-23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的增长必定伴随着人口的减少,随着工业智能化无人化的发展,工作岗位批量化的减少,贫富差距指数级的拉大,所以不生也是一种负责!

发表于 2023-5-23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结婚的成本越来越高

发表于 2023-5-23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看好未来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23-5-23 20:37

不投胎到欧美,哪有什么前途啊,连欧美的蟑螂都不如

发表于 2023-5-23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匿名者 发表于 2023-5-23 20:37
不投胎到欧美,哪有什么前途啊,连欧美的蟑螂都不如



..............不投胎到欧美,哪有什么前途啊,连欧美的蟑螂都不如............呵呵呵呵222222222
发表于 2023-5-24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3-5-25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社会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晚婚晚育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要低估了人民群众的觉悟。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