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102|评论: 0

四川疾控提醒: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进入发病高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19 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当前已进入发病高峰
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A71)疫苗

四川疾控专家介绍,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是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 5至7月为春夏发病高峰。手足口病5岁以下儿童高发,3岁及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疱疹性咽峡炎6岁以下儿童高发。手足口病临床表现为患儿手、足、口和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多伴有发热(38℃左右);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发热迅速,温度高,多在39℃至40℃左右,疱疹仅存在口腔,一般会喉咙痛、流口水。绝大多数患儿一周内可痊愈,极少数重症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预防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措施,包括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洗手液或肥皂等给孩子洗手。看护人员接触孩子前、替孩子更换尿布、处理孩子粪便后均要洗手。避免接触患手足口病的儿童,病情流行期不要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动差的公共场所。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并勤晒衣被。均衡合理的饮食,保证优质睡眠,适当的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A71)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关感染。孩子出现相关症状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

减少和腹泻病人接触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是由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夏季常见的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等。临床症状以腹泻、腹痛、呕吐等为主,可经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等传播。

四川疾控专家介绍,细菌性肠道传染病预防措施,包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个人和家庭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坚持“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九字方针;不吃不干净的食物,不喝不干净的水;减少和腹泻病人接触。

【登革热】

常在夏秋季节传播

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播疾病

所谓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经伊蚊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在夏秋季节传播。由病人/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的途径不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疾病。人群普遍易感。

四川疾控专家提示,如果过去2周曾到过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或居住场所和工作场所周围1个月内曾出现过登革热病例,当出现突起发热(有时可达39°C),明显疲乏、厌食、恶心等,常伴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等症状,可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等,应考虑感染登革热的可能。如果一个人出现持续2至7天的高烧(有时高达40℃),同时伴有以下症状中的两种——头痛、眼眶痛、肌肉与关节痛、恶心、呕吐、腺体肿大和皮疹,且近期去过登革热流行区工作、生活或旅游,在自己生活与活动社区、街道、甚至城市范围内有登革热发生,就应考虑可能感染了登革热,这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并采取防蚊隔离治疗,防止疾病进一步扩散。

专家建议,预防革登热的措施,包括穿长袖衣裤,尽量选择浅色,外出使用蚊虫驱避剂等驱蚊产品,避免被蚊虫叮咬。安装纱门、纱窗,室内可使用蚊香、灭蚊气雾剂等灭蚊。如果怀疑感染登革热,需要及时就诊并主动说明登革热可能,请配合当地卫生部门,住院隔离治疗。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