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一只手戳了戳她,她回过神来,有些发懵地睁开眼,身边坐着的人都不见了。目光往上移,其他人已排成一列,正围着殿内转圈,戳她的师父在队伍中间看着她,提醒她一起走。她慌忙起身,窜到队伍末尾,为了不显得突兀,她不敢连续几步走,只能在大家一念一动时,尽可能地跨大步前进。
那是她去成都一座寺庙做义工的第二天,按照作息安排,她得参加凌晨4点多的早课。早课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后来她才知道,打坐结束后,大家需要围着大殿转三圈。
像周颖一样选择到寺庙做义工的年轻人不少。她所去寺庙的一位师父提到,年轻的义工们来自五湖四海,甚至会有人特意从东北赶来,有些特别年轻的,高考结束就来了。
他们大多不信仰佛教,渴望寺庙带来另一种人生体验,年轻人纷至沓来,涌入古老的寺庙。有人收获了想象中的安宁,有人却发现,这里与“原子化”的现代社会没什么两样,自己像个“免费劳动力”。
周颖所在寺庙作息安排。图/九派新闻彭茸雯
一:有人曾认为寺庙是“封建迷信”,有人为了调整作息
周颖成为一名寺庙义工,是在机缘巧合之下,连她自己都“从没想过”。
进入寺庙之前,周颖没关注过这方面。她记不清自己从那座寺庙门口经过了多少次,更多时候,她觉得这是一种封建迷信。但偶尔,她也会对里面的生活产生好奇。
春节,时间突然空了下来,她想找个地方打发时间,想到朋友曾提到,这间寺庙对游客开放,立刻给寺庙打了电话。寺庙接待人员表示,从未对游客开放,但可以来做义工,食宿由寺庙提供。
寺庙招收义工的门槛比周颖想的要容易很多,只要年满18周岁,不需要通过层层的筛选审核,也不需要有宗教信仰,时间上也可随意安排,哪怕只做一两天都行。“对工作天数没有要求”这点打动了周颖,她立刻决定动身,准备利用春节假期去待上四五天。
来到这里后,她发现身边有很多年轻的义工,来的理由也千奇百怪。有人像她一样,想体验一下这种不同的生活,也有人平时喜欢熬夜,听说寺庙里作息规律,想着“调整一下作息时间”。
义工宿舍和周颖想象的“大通铺”完全不同。两张上下铺的四人间、独立卫生间、有24小时通电的电源插座,床上甚至还有电热毯。
徐晓所在的义工宿舍条件更好些,两人一间,不仅有独立卫浴和电源插座,还有冷热两用的空调、装有棉被的大衣柜,以及两张木质大床,“除了要自己铺床,别的跟宾馆双人间没啥两样。”
她到现在都念着寺庙的斋饭,土豆烧菌菇、豆腐白菜馅的素饺子,斋堂里烧的所有菜都很好吃,她总想着什么时候能再尝上一口。
和许多来做义工的年轻人不同,佛教是徐晓的信仰,对她来说,来到寺庙做义工,是件庄严而神圣的事。
常州人大都信佛,这是一代代传下来的。受家人和身边朋友感染,她想到寺庙做义工的念头已经好几年了,但因为工作原因一直没能成行。好不容易赶上今年过年,她如愿成为了嘉兴一座寺庙的第一批义工。
寺庙招收的年轻义工很多。一些其他寺庙的人来参观时,总觉得惊奇。他们问庙里的僧人,是不是因为有人来参观,所以特意从外面雇了很多年轻人过来,“好让我们觉得你们寺庙很有朝气”?
二、20多岁的年纪迷茫在寺庙想明白了很多
“00后”的唐玲玲去年刚从一所大学设计专业毕业,没有升学或工作,选择备考雅思,准备第二年申请港校。看到周围的同学们陆续开启了新的生活,她一度陷入迷茫和焦虑。
她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2022年末,备考压力大,她想着“找个清静的地方待一下,换一换这个焦虑的状态”,刚好一位朋友介绍,邻省的一个寺庙里的师傅“很厉害”,机缘巧合下,唐玲玲动身前往,一待就是两个多月。
进入寺庙并不难,没有考核的门槛,硬性条件就是年满18岁。在寺庙中,用手机等设备都是自由的。
唐玲玲的义工生活清闲自在。她曾和带她的师父讲,自己今年希望能得到一个很好的一个offer,想要成功上岸。住持师傅就不会让派给她很繁重的工作,每天只需要扫地、拖地、摘菜,或在香客多的时候去帮忙。
在寺庙里,每天上课和工作的时间加起来只有四小时左右,其余时间唐玲玲都可以自由支配。遇到有信众,附近村民上来帮忙的情况,她全天时间都可以在庙里自行学习。
来到寺庙后,唐玲玲的作息也变得规律起来。早上4点半左右起床上佛经课,课后有运动大约半个小时,中午有午休,通常晚上九十点钟就会睡觉。“起的很早,三餐很稳定,只需要做一些类似的家务的工作”。
寺院里,师父的“生活情调”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她。师父们在后山做了一个树屋,在树屋下面搭了一个喝茶的小亭子,旁边还凿了流水,随处可见绿植和各式各样的花儿。寺里有人过生日的时候,师父还会拿吉他出来为寿星唱生日歌。
“很养人”,提起这段经历,唐玲玲心怀感激。在她身边,20多岁的年轻人,好像都对自己未来的方向和前途感到迷茫和焦虑,不知何去何从。她也遇到很多和她一样来到寺庙的年轻人:“现在的人太焦虑了,可能都想借用这种方式,去找一找别的答案。”
唐玲玲在寺庙自习。图/受访者提供
住持师父的课程改善了她的焦虑情况。平日里,唐玲玲常常会没来由的手抖停不下来,不停刷淘宝页面。听了住持的课程,她才明白,这是她焦虑的心理状态躯体外化的表现。她学到可以通过不停的小跳来缓解。
现在,每当她学习一会儿,就会不停在原地蹦跳。这让她感到很受用——原来手抖的症状也随之减缓很多,心态也更加沉稳平和。
唐玲玲最喜欢的地方是寺里的禅堂,堂里有两张长条桌,旁边有几个三四层高的木质书架,里面摆满了佛经。闲暇时,她常来到这里自习,伴着远处隐约传来的佛经声和寺院清幽的香气,她伏在案上奋笔疾书。
“我的同学们大多毕业后没有从事本专业工作,有人找了半年工作,仍然不知道要干什么。我在这里能静下心去思考未来,这种感觉挺好的。”唐玲玲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