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的重症病人一天比一天多,大部分的重症病人是老年人。”12月29日,位于上海东北部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长海医院急诊科主任王美堂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12月29日,上海长海医院急诊,由于就诊量大,医生被病人包围,经常连续8小时坐着不动接待病人。
最近,长海医院急诊接诊量每天都在创新高。12月26日接诊总数来到1999人次,27日这一数字又上升至2099人次,比平时翻了一番以上。急诊最大的压力在发热门诊和内科,前者主要接诊轻症患者,后者则主要面对重症病人。
重症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一部分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导致基础疾病加重,另一部分人则由新冠病毒引起肺炎。
“目前来看,肺炎患者占这些重症病人的一大半。”王美堂说,肺炎患者中“白肺”占比约10%-20%。其中,既有病毒性肺炎又有继发细菌性肺炎。
面对巨大的救治压力,长海医院协调医护力量支援急诊,发热门诊目前5套医务人员持续不断地接诊,急诊内科也增加了一套医务人员,正在协调增加第二套。医生一坐下来8小时不吃不喝,全部被病人包围,这是目前的工作状态。
病人源源不断地收进来,如果不能及时分流将会导致急诊“压床”,无法运转。王美堂说,医院几乎每天都在开会协调此事,病房优先开给重症病人。重症病区不断扩容,心脏外科ICU、CCU(冠心病监护病房)和感染科、麻醉科的重症监护病房,均在本周开始加紧改造。粗算下来,长海医院重症床位的储备已超过100张。
“现在病人数量多,我们的原则就是把所有医护人员都扑上去,有多少医疗力量全部上去,能上班的都上班,就是这样。”王美堂说。
12月29日,上海长海医院急诊大厅,由于重症病人多,滞留在急诊一楼的临时留观病人超过100人。
【对话王美堂】
澎湃新闻:急诊和发热门诊现在就诊情况如何?
王美堂:这两天每天都在创新高,急诊日均接诊量超过2000人次,比平时翻了一番还多。急诊的病人又主要集中在急诊内科和发热门诊,这两处每天的就诊量是最大头,比如12月27日,急诊内科接诊982人,发热门诊接诊786人。
现在已经分不出阳性病区和阴性病区,来急诊的病人我们全部接收,一般来说,比较轻症的病人在发热门诊,偏重的病人在急诊内科。
重症病人快速增多是另一大特点,这两天的重症病人一天比一天多。大部分是老年人,特别是合并有基础疾病的老人。病情上主要分两部分,一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导致内科疾病(基础疾病)加重,二是由新冠病毒引起肺炎。
因为这部分重症病人增多,病程较长,现在滞留在急诊的临时留观病人大幅增加。我们急诊一楼的临时留观病人已经超过100人,2022年四五月上海疫情期间,这一数字最高时是七八十人。
澎湃新闻:这两天各医疗机构的急诊出现排队现象,救治压力一定很大,急诊会增派人手吗?
王美堂:防控政策调整后,我们预想到病人会增多,急诊压力会非常大。实际上感染速度还是要比我们想象得更快。这一周压力是非常大的,就像上面说的,病人非常多。120急救车来到医院后,我们尽快收治,让急救车能够快速运转,但当病人源源不断地送进来时,这个压力可想而知。最近我们每天接收的120急救车大概都在90辆上下,急救车送来的以重症病人为主。
病人排队确实比较多,我们都很着急,换位思考一下,自己如果是病人,排队久了情绪也会急躁,这个心情我们能理解,医生也在尽全力。我们医护人员,现在一上岗就是8小时不吃不喝,医生坐下来动都不动,全部被病人包围,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地接诊,这就是现在的工作状态。因为吃东西要花时间,上厕所也要花时间,所以医生8个小时经常坐下后就不动了。
同时,医院在全力支援急诊。在我们医院,通过院方协调,各科室都抽调人手增援急诊和发热门诊。在发热门诊,现在5套医务人员轮转持续不断接诊患者,急诊内科也增加了一套医务人员轮转,正在协调增加第二套。接诊医生翻倍,可以一定程度确保接诊效率,但实际上由于患者数量太多,急诊内科压力还是很大,患者不免会面临排队,这也是现实。
澎湃新闻:患者数量这么多,急诊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王美堂:通过医院的协调增援,急诊和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力量更加充足,全力接诊病人,虽然压力还是特别大,但这也是医院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现在,急诊面临最大的难题是分流。通过急诊救治,病人病情稳定后,如果不能及时分流出去,就造成病人积压在急诊,将会影响急诊的运转。我们医院最近几乎每天都在开会,协调将急诊病人分流到重症监护室、专科病房等。
目前,医院的病房优先开给重症病人,重症病区也在不断扩容,心脏外科ICU已于12月27日开始收治新冠感染重症患者,CCU(冠心病监护病房)和感染科的重症监护病房也在本周开始加紧改造,麻醉科的24张重症床位也做好了接收准备……粗算下来,长海医院重症床位的储备已超过100张。
另外,当急诊的病人分流到其他科室病房,这些科室的医疗力量也将受到挑战。我们都知道,现在不会有外院支援,每家医院全靠自己优化措施以消化所有病人。这种情况下,医护力量就是一个挑战,而且还有部分医护人员感染新冠后还没有康复。急诊比较特殊,医护人员感染更早,现在急诊的医生、护士全部返岗了,其他科室感染波峰晚一些,还有部分医护人员正在康复,这些医护人员都返岗后,相信能够进一步缓解急诊分流的压力。
澎湃新闻:刚才提到重症病人多,且以老人居多,还有哪些特征?
王美堂:一个特点是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甚至呼吸衰竭,这部分病人不在少数,重症病房收治的主要也是这部分病人。
澎湃新闻:急诊收治的重症病人当中,肺炎患者占比有多少,“白肺”又有多少?
王美堂:奥密克戎攻击下呼吸道和肺部的比例其实很少,但要考虑到我国人口基数大,上海也有两千多万人,再低的重症比例,患者人数的绝对数也不会很小,来到每家三甲医院的患者人数也不会少。
这些重症病人到了急诊,通常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滞留在急诊的留观病人。目前来看,肺炎患者占这些重症病人的一大半。
所谓“白肺”是肺部感染很重的病人,CT拍出来肺部白茫茫一片,基本上这些病人会伴有呼吸衰竭。我们没有统计,估计这部分病人在所有肺炎患者中占10%-20%左右,以老年人为主,特别是体质较差的老人。我们遇到过身体很虚弱的老人,看上去骨瘦如柴,营养不良。
重症病人当中也有中青年人,但很少。比如现在收治的病人中有一名40多岁女性,双肺肺炎,但没有到器官衰竭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