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731|评论: 11

探寻宋代邛州南楼的位置之谜

[复制链接]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2-12-4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探寻宋代邛州南楼的位置之谜


      最近,邛崃在老南桥南头西边建了公园,成了新的打卡地,我多次前往,也拍了许多照片,并且写了关于这个地方的介绍。
     我说,老南桥南头原来连接有一条街,为进入藏滇要道,这条街古称大通街,后来讹为大东街。现在大东街的西边街坊都拆了,新修了公园。大东街只留下半边街了。老南桥南桥头西边的沙滩上,原来有一座建筑,如鸟展双翼。人们称为南楼。在那里曾经修过水电站(有说为水轮泵),还留下几个卷洞的遗迹。现在人们在上面建了一座仿古的楼阁,还有点翼然的感觉。这座楼阁没有命名,为了便于叙述,也为了尊重历史和古人,我姑妄言之曰“南楼”。
      但不久,一个对邛崃历史颇有研究的好友给我留言,说根据清邛州罗衡斋绘《清光绪川南第一桥》图,南楼在老南桥的北岸,即现在黄角树岸上,下为放生沱。不在南河南边,指出我的说法有误。我仔细看了罗衡斋绘《清光绪川南第一桥》图,虽然说该图只是白描的示意图,比例方位很不精准,南楼所在北岸边位置突出,然而南楼的应该在南河北岸,这是确凿而清楚的。
     但是,我叙述南楼在南河南边,也不是信口开河,更不是杜撰,也是有根据的,查阅民国版宁缃主纂的《邛崃县志》,其中有“城南二里为南河南,。。。。对河沙洲有宋南楼故址,山边有竹叶寺”里的“对河沙洲”的叙述。很清楚说明,南楼在南河之南。罗衡斋图说在北,宁缃叙说在南,一个说在河南,一个说在河北,针锋相对,到底谁对谁错呢?这引起我的兴趣。我开始查阅有关资料进行探寻。
    南楼,现在很多邛崃人可能并不知晓有这么个古迹。据魏了翁在《邛州新创南楼记》中记载,嘉定五年(公元1212年)十一月,一个姓张的州守,认为邛州的南边”为一州文明之气所萃“,于是”循郡谯而南“,就是站在城里谯楼上;也就是从鼓楼往南望去。大概那时候在谯楼上能望见南河。“一目数里,砥平矢直,爰既江濒,度其地而楼焉”,决定在南河江边修一座楼。第二年三月,楼成,楼修得规模宏大。天官侍郎阳安许公奕既为之匾其所,曰南楼。魏了翁还说,过去“邛州郡谯面势,甲于他郡,今钜丽如之,而江山气象,扶舆槃礴,则谯弗及也”。说的是邛州谯楼已经比其它州还壮观,南楼的宏大壮丽与谯楼一样,但登楼远望,观赏江山气象,南楼却胜于邛州谯楼。魏了翁形容,在南楼上观山望水,风景极佳。“所列巘巘,状如揖如授,逝川腾辉,如顧如恋”。邛州南楼的地位影响,类似武汉的黄鹤楼和成都的望江楼。建成几百年来 ,一直是临邛地区古代有名的文化地标,成为江边一景。历史上邛崃很多诗词歌赋都曾经提到它。也成为邛崃的文人骚客抒发豪情,指点江山的场所。南楼在历史上虽然也多次毁坏,但又重建。
     从魏了翁在《邛州新创南楼记》中,以及后来的康熙志,嘉庆志记载来看,虽然都没有明确指出南楼在北岸,但从行文分析,南楼的位置应该在临邛城的方向,即北岸。由此可以肯定,罗衡斋绘《清光绪川南第一桥》图,南楼的位置没有错。
      那么,是不是宁缃的记载错误呢?这也不太可能。罗衡斋生于清末,卒于民国初。宁缃生于1846年,卒于1921年。他们基本是同时代的人,罗衡斋画南桥时,作图于光绪八年,即1882年,宁缃时年37岁,正值壮年,南楼离城不远,又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地标,宁缃与罗衡斋都应该熟悉南楼,确定南楼位置还有老南桥之类的地标作为参照物。都不可能将南楼的位置记错。宁缃虽然作为总纂,但县志要经多人过目,这种错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从历史背景分析,我认为两个人都没有错,两人的说法相悖,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是南河主河道发生改道,时过境迁造成的。
    在罗衡斋的画中,南楼的建筑尚存,大致属于北岸的沙洲之上,但到了宁缃写县志时,宁缃则说是在对河沙洲那里,而且只是遗(故)址,建筑已经没有了。罗衡斋画的是1882年的南楼位置,宁缃叙述的是1921年的相对北岸的南楼位置。其间相差39年,这么长的时间跨度,南河河道和沙洲的变化是很大的。
     古代的河流,由于河堤少而差,河床很宽阔,除了洪水季节,只有小部分地方是流水的水道,老百姓称为水经。水道以外的地方形成大面积的沙洲,所以原来道光年间建的川南第一桥的桥墩,有的在水中,大部分在沙洲上。民间流传说,川南第一桥十五洞,七洞流水八洞干,就是这种情况。水道在河床中也是动态的,不断摆动的。从长远时间来看,它时而靠右岸,时而靠左岸,时而居中间。形成沙洲的大小形状位置也是随之不断发生变化的。如果沙洲长时期稳定,人们会在上面进行开发,种植庄稼,修建房屋,成为河岸的一部分。现在我们看到的南河中的那块沙洲,好像是河中的孤岛,这是因为堤坝将水堵起来的原因。
    我小时候常在南河里游泳,看到的老南桥位置的那段南河,靠北岸是主河道,南岸与现在沙洲基本相连的,成为南岸突出的一部分,枯水季,我们也跑到沙洲上去玩。我前些年在当地进行关于那块沙洲的田野调查时,当地老人也告诉我,除了洪水时期,沙洲平时与南岸连为一体,上面是生产队的种蔬菜的很大一片地,还住有一户人家,野兔经常跑到现在那块沙洲上去吃草。而北岸这边则是长流水道,形成码头,停了很多船只。系船的绳子就栓在现在那些黄桷树上。从我十几年前拍摄的那些沙洲的照片来看,南河河道与沙洲确实也是不断变化的。                                 
     这样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在罗衡斋绘的《清光绪川南第一桥》图上,当时南楼在南河的北岸,那是因为水道在南河靠南岸,南楼修在与北岸相连的沙洲上。到了宁缃写邛崃县志的时候,水道从靠南岸改道靠北岸,已经在南楼与北岸之间冲开一条水道,于是南楼与北岸成为隔河相望,所以宁缃描述为“对河沙洲”。对河沙洲又与南岸相连,成为南岸一部分,相较于北岸,宁缃说南楼属于河南边,也讲得过去。今人很多也采纳了宁缃的南楼故址在现在河之南的这种说法。当然,南楼在南岸的具体位置并不是很清楚,也许就在我们现在看到的水中央的那块沙洲上。
    那么,为什么1882年罗衡斋绘《清光绪川南第一桥》图,南楼还存在。到了1921年,南楼就荡然无存,只有沙洲上的遗址呢?这不得不让人想到冲垮川南第一桥的那场洪水。有一种可能,1882年罗衡斋绘《清光绪川南第一桥》图,六年后的1888年,发生了一场特大洪水,它不但冲垮了川南第一桥,而且可能还冲毁了南楼,水道也由南边改到了北边。还有一种可能是,那次洪水后南楼并没有消失,改在南岸沙洲,但仍然伫立,但是在以后三十多年中,因为隔河的原因,没有维护,慢慢损亡了的。
    由于河道中的水道和沙洲发生变化,使南楼的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河北岸,变成河南岸,像这种河流的变化,引起风物乃至地名也发生变化,在邛崃也是十分常见的。即使是一些大的城镇,相对位置也会发生这种变化。比较典型的事件就是,原来的䢺江从临邛古城之东入南河,名为东河,后改道从古城之西入南河,于是现在名为西河,河名也发生变化了。临邛古城相对于䢺江,位置时而河东,时而河西,应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那句古话。
    根据田野调查发现和许多资料的提示,有人认为,古代临邛古城的位置相对现在的位置应该偏西一点,他们认为现在西河中发现的黄泥埂,应该是古城墙的遗迹。西河坝龙兴寺的消失,不像是灭佛运动造成的,可能是西河改道的洪水破坏造成的。临邛城里在挖掘地基中,就发现大量的古河道砂砾层,证明我们居住的这座城池,现在虽然高楼大厦林立,以前却曾经是河道。还有人认为,现在十方堂南河的河心,在古代可能是河岸,还可能建过窑炉。纵观河流的变迁历史,这些推测,不是不可能的。
    河流的变化,甚至还会使一些场镇消失,一些历史地名,就反映了这种变化,例如兴贤镇的凤龙镇(怀疑为伏龙镇之讹),前进镇的南江镇,冉义的延贡镇,原来它们都曾经是濒河的繁华场镇,因为河流改道而消失,场镇已经不见,留下的老地名也离现在的河道很远,只作为古镇曾经的痕迹被人们回忆。
    从探寻南楼这个老地名的位置,我们了解到了南河的沧桑变化。从铁花村的地名,我们了解邛崃辉煌的冶铁历史。影响地名的形成和消失的因素是很多的,它涉及政治,自然,历史,文化,经济,宗教,各类事件,甚至民间传说,研究老地名,就如同打开了一个地区的方方面面的百科全书。值得我们去关注。
3492_副本_副本.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2-12-4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3481.jpg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2-12-4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3492_副本.jpg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2-12-4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3492_副本_副本.jpg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2-12-4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3592.jpg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2-12-4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3482 拷贝.jpg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2-12-4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2.jpg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2-12-4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4.jpg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2-12-4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5.jpg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2-12-4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6.jpg

发表于 2022-12-4 19:3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楼”那个地方,原是水碾、水礳,大约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改建发电站,属邛崃市最早的发电站。大约在六七十年代,因为邛崃长成市的发展,单位用电负荷加大,该电站已经满足不了城市的用电需要,加之大兴水利之风各镇乡村大建水轮泵抽水、建打未碾面厂,该电站由供电功能转化为抽水、打米、碾面功能。随着电力的乱展,一种短平快用电机抽水、打米、碾面的兴起,靠水力冲机抽水、打米、礳面的形式便寿终了

发表于 2022-12-6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12-7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1670382974334.jpg
       这张图片中的建筑物,是利用1958年邛崃县建的第一座水电站—上游电厂的遗址改造而成的仿古景观。1960年我在南河坎的制药厂当学徒,那年夏天洪水将卵石堆的拦水坝局部冲垮,制药厂为了争取供电,组织工人租借船只,从上游河滩上搬运石头去堵缺口,当时我亲自参加了。1971年我又调回制药厂,当时上游电厂仍在发电,一直到上世纪末,故而知晓。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