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伊藤洋华堂进入中国市场,首店选址成都,就是这家即将闭店的春熙店,营业面积1.7万平方米。
为什么首选成都?据说,当时计划确实是先在北京开店,但由于成都给出了非常诱人的条件,给予大力政策支持,成功截胡。
由此,开启了伊藤与成都人的双向奔赴,并在25年时间里,逐渐孵化出了不可复制的特异性地域成功范本。
成都人买房子一定也要在伊藤周围,伊藤开到哪里,周边房价甚至都会涨,不过如今更吃香的可能是“盒区房”。
伊藤在成都陆续开设了数家店铺,各店业绩稳居集团前列。特别是双楠店,常年夺得伊藤全球销冠,被称为单店之王。
△双楠店
成都的伊藤历年都给出了亮眼的成绩单。2012年,伊藤洋华堂成都4店年营业额分居全球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名。
2019年,双楠店年销售额16亿元,同年成都伊藤站总销售额近60亿元,令日本本土的伊藤都望尘莫及。
成都人也觉得挺奇怪,好像没听说其他城市有伊藤?国内只在成都和北京两地设立了合资企业,在成都为伊藤洋华堂,北京则是华堂商场。
但伊藤在北京水土不服,自2014年起,华堂商场接连在北京关店,如今只剩下亚运村一家店,人气远不如成都。
多年来的地域记忆,使得很多成都人到日本,第一时间都想问:离这最近的伊藤在哪里?想逛!
当搜索地图看到荒郊野外的伊藤时,默默关掉,装作无事发生,内心只想马上重回成都伊藤的怀抱。
伊藤在成都,到底做对了什么?成都的模式为何不可复刻?
首先是历史机遇,伊藤春熙路店作为全国首店,也是最早一批的外资百货。
那时,成都还只有国营的百货大楼、人民商场、蜀都中心等,可逛的地方不多,商品也较雷同,多为国货或本地制造,服务就更别提了。
彼时,大部分人都没有前往海外的经历,伊藤新鲜的产品、服务模式,带来了太多新奇的冲击。伊藤在成都,出道登场即巅峰。
加上成都人天生喜欢凑热闹,新店开业、新事物出现时,这种重要场合,是万万不能缺席的,必定要和姐妹去首刷,一边乖乖排队一边骂:明明是工作日,人怎么会这么多,大家都不上班吗?
成都人具备强劲的消费实力,长久以来,这里一直是资源储备充足的天府之国,整体安逸的氛围和环境,让成都人的消费心理和习惯,也和其他地区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2022年的《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成都继续稳居新一线城市排名榜首。成都优势,为伊藤的成功,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当然有了客观条件还远远不够,伊藤自身也付出了很多努力。
为了站稳脚跟,伊藤从一开始就很注重本地化策略。重视情报信息的把握,包括开业初期扎实的顾客市场调查,挨家挨户拜访、了解成都人的习惯等。日常开设顾客恳谈会,倾听顾客需求。
为避免水土不服,坚持进行人才本地化的培养,从店铺到公司的重要岗位,均由中国人担当。
据说,2021年成都伊藤董事会内部的中国籍人数已超过一半,这在日企的海外发展中,并不多见。而北京华堂商场失利的重要原因,就被伊藤归结为本地化运作不够成功。
其次是差异化运营。特别是应对网购平台的冲击,伊藤一直在主推“看得见的放心”、“每日伊藤”、“伊藤品质”等自有产品,开发独家的本地特产等。
伊藤引入了很多成都首店品牌,如ZARA、MUJI、优衣库、KATE等,以及最近双楠店的西南首店LOFT、春熙店LOFT限定快闪店等,深得年轻人欢心。
用日式服务、差异化的商品开发、持续的店铺调整与不断变革,来保持吸引力。
同时依托于其本身的基因优势,众所周知,日本在零售、服务业态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和研究,也是全球行业的优秀模板与标杆。
以上所有这些因素,都让成都与伊藤捆绑成为最佳CP,相互成就。
随着近年新兴大型购物中心的涌现、消费模式的大幅转变、后疫情时代对实体商业的巨大影响等综合情势,相对而言,设施老旧、体量不大、传统体验感不够丰富的商业项目,日渐失去了竞争力。
特别是附近的成都远洋太古里、IFS等大型商业项目开业后,不断吸纳着全球更多的首店品牌,从高奢、到款式更新频繁的快时尚、潮牌等,带来了更多玩法与体验,小体量的传统百货商场根本无法比拟,日渐式微。
加上本身日本服饰等品牌的全球化程度并不高,在全球扩张这件事上,给人的感觉是一直不太上心。
产品更新、渠道等与其他全球化国际品牌存在较大差距,日资百货仅靠日本商品及同质化的连锁品牌,现在已很难吸引到喜新厌旧、多元化需求的年轻群体。
据四川省连锁商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主要商业项目的业绩中,伊藤洋华堂双楠店以14.7亿元的销售额,排第18位。排名前列的IFS、成都远洋太古里、万象城等,均为大体量的商业综合体。
城市的迅速扩张,多个商圈的发展,也是原因之一。
当年,成都仅是小小的“一环内”区域,春熙路及周边,是所有成都人唯一购物休闲中心。
如今,春熙路已逐渐成为外地游客的旅游目的地,本地人去的已经不多了,多个商圈的出现与蓬勃,让大家也更习惯在家或者工作地就近购物、休闲。
春熙路的伊藤洋华堂,对成都人而言,已不像过去有那么多的新鲜感与吸引力。最近一次去春熙店,是什么时候呢?
成都人仍然喜欢新鲜、买买买,只是逐渐挪步到了离它“一墙之隔”的“宇宙中心太古里”和IFS而已。
与伊藤差不多时期、曾在成都风靡一时的百货商场,如太平洋百货、新世界百货、摩尔百盛、伊势丹百货等,也已陆续落幕,退出历史舞台。
与伊藤洋华堂一墙之隔的伊势丹百货,将与伊藤在同一天闭店。双伊的离开,让多少死忠粉们伤透了心。
虽然伊藤的其他店还将继续营业,但陪伴成都人25年、地标性意义的首店即将画上句号,多少人的青春回忆也将没有了地标可以凭吊。
不过,在伤心之余,成都人可能还是会热情满满地参与一下告别大促,毕竟谁能错过这波“抢相因”呢?
作者|Shir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