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文章作者艺术简介 书画家/杨力斌
杨力斌,1953年生于重庆,祖籍浙江江山。重庆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史论特聘研究员,学者型书画家、资深评论家。从小喜欢文化艺术,自学书画50多年,创作版画40多年,创作传统诗30多年,创作藏书票30多年,创作国画20多年;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展览,诗文书画都获奖。已写“中国意象美学”、“中国艺术心理美学”等20余部原创书稿,800多万文字;公开发表介绍李桦、靳尚谊、沈鹏、牛文、李焕民、江碧波等书画家作品赏析280多篇文章和述评30多万文字;执笔出版《中国山水诗画艺术品鉴》《中外艺术论探微》《中外色彩艺术概论》《中国画论比较研究》《中国意象美学》等9部专著,发表200多万字的文献。多次为艺术高校研究生讲课。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版画世界》《劲草木刻》《美术大观》《四川日报》《重庆日报》《大连日报》《重庆晚报》《新民晚报》《红岩》《企业文明》杂志,以及重庆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黑龙江美术出版社、上海学林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等媒体广泛发表。业绩入编《’92中国美术家辞典》《21世纪首届黑白木刻展作品集》《重庆木刻巡回展览作品集》等多部典籍与画集。曾在重庆、成都、北京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四川美院美术馆、重庆美术馆、重庆文史馆、西南大学、莞城美术馆等单位和海内外个人广泛收藏。著写出版书籍被中国国家图书馆、台湾中央图书馆、香港中央图书馆等30多家图书馆收藏。 书画家/杨力斌(最钟情于刻版画)
我从小就喜欢文化艺术,1966年开始进行自学书画的启蒙阶段。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我有幸参加四川美院举办的《中小学美术老师短训班》学习,以及在美术创作中结识牛文等前辈,在牛文、李焕民、江碧波等前辈的影响下,由喜欢转换为由衷地热爱绘画创作,并孜孜不倦地走上绘画创作道路。但在当时,乃至几十年的很长时间里,我只是羡慕前辈艺术家创作出无数高水平的优秀作品,却说不出来其中蕴含的更多文化艺术修养底蕴道理。 新世纪初,我在公开发行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刊、80页全彩《企业文明》杂志“鉴赏·名人名作”栏目上,长期介绍书画家作品欣赏。我出于不愿流于世俗化溢美胡乱吹捧的态度,萌发出不断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书画艺术博大精深的修养内涵,以便提高自己正确品鉴书画作品的能力,从初期重点阅读很多名家著写出版的书画品鉴书籍和典籍,进而深入进行有针对性的更多文化艺术领域的读书学习,形成一种研究性读书学习的原始动力。 我在十分清贫的生活中,在没有任何功利因素的情况下,稀里糊涂地步入文化艺术美学理论研究的高深殿堂。自己一边结合书画艺术理论和实践创作的需要进行学习,一边认真地拟写读书心得笔记。在不知不觉之中,进入了一条孜孜不倦地借书、购书、看书、悟书、解书“做学问”的冷寂不归之路,陆续独立撰写了800多万字书画艺术欣赏和散文随笔式读书札记文稿。 书画家/杨力斌(2018年12月16日挥毫为朋友写书法)
10多年来,随着我在国内《中国画报》《水墨艺术》《中国画家》《中国画清赏》《人民艺苑》《企业文明》等多家刊物,以及多部执笔著写出版的艺术书籍上,陆续对李桦、古元、沈鹏、靳尚谊、杨可杨、李少言、牛文、力群、彦涵、黄永玉、吴凡、李焕民、林军、江碧波、林加国、王以时、其加达瓦、吴强年、周顺恺、周永健、阙长山、杨必位等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品鉴,对郭选昌、杜显清、杨祖懿、古月、梁栋、王大同、李景芳、毛峰、徐冰、塔林托娅、聂昌硕、许世虎、康宁、班苓、邹昌义、戚序、王海鸥等艺术高校从事雕塑、油画、国画、版画方面教学与创作教授画作的赏析品鉴,以及社会上众多画家作品的赏析品鉴,应邀为多位在创作上有所作为书画家的画册作序,初步打下了阅读学习、品鉴了解书画家艺术思想观念、审美意识理念与技巧表现方法的坚实基础,在受到书画家和读者广泛好评的同时,自己也获得艺术思想观念上的巨大飞跃升华提高。 同时,我梳理出不同艺术理论研究专题,在充实自己的研究性读书学习过程中,不经意间看书、写书20多年,拟写出20多部原创书稿,进入从未奢望却踏踏实实地著写出版越来越多艺术书籍的高品位研究著写中,使自己获得巨大的飞跃提高,从而进入艺术理论研究著写与艺术创作的崭新天地。 书画家/杨力斌(右) 20世纪80年代来,牛文、李焕民、其加达瓦、江碧波、古月、吴强年、林加国、康宁等书画名家和书画家赠送我珍贵的代表作,成为激励我不断学习进取的艺术范本;21世纪至今,其加达瓦、古月、吴强年、禾子、林加国、李秀林、韦选毅等又赠送很多新的作品,给予鼓励、支持与鞭策;牛文前辈大儿子牛小牛也赠送我很多牛文作品,令我感动不已。 我回顾自己几十年走过的艺术创作道路,1966年,只是盲目地进行书画方面的自觉启蒙学习;1971年后,进行以素描、色彩基本功为主体的10年勤奋学习;1980年前后,进入初步阅读艺术理论和主攻版画10年的钻研学习;继而,又对中国书画进行10多年钻研学习。在21世纪初期至今,我不经意间进入品鉴书画作品赏析,乃至艺术理论研究著写20多年的新阶段。每一个阶段的进步,都随着大量的专业读书学习和文化艺术方面的研究性读书学习,使自己取得一次又一次新的升华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