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的人口问题
文/南湖居士
据“国家卫健委”新近发表的文章,可知我国人口即将进入负增长阶段。对于这个消息的公布,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看了互联网的一些评论,老百姓感觉“喜大普奔”,也有所谓的专家,开始担忧起人口红利的失去了。
倒是讲到人口红利,凡是懂一点经济学的人都清楚,那是不可持续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红利总会走向枯竭的一天,余下的是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尚需慢慢处理。人们口中常说“先前欠的债,出来混迟早要还”,大抵不过如此。所以,人口红利的不复存在,亦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坦然接受改变就行。与其为此百感交集,不如赶快做好思想准备,面对未来的挑战。
人口数量下降,究竟是福是祸呢?回答之前,笔者希望大家正视一个现实:中国仍旧处在人口过剩的状态,那便是控制人口数量的合理性。唯一值得商榷的是长期以来,计划生育在执行过程,方式方法是否人性化。人口过剩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人均资源不足,总量多、人均少的矛盾一直困扰着,但是经历了几十年的逐渐消耗,眼下僧多粥少的情况特别明显了。
现有资源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由此引发竞争压力增加和资源分配不合理愈发突出了。例如医疗与教育两大行业,参考网上的信息,全国范围内,医生、老师的缺口还是很大的,而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全部集中在发达地区大城市的少数名牌医院、重点学校里面。这时,每个人都希望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教育服务,怎么办?做父母的只好拼命的鸡娃,而患者不得不排长队,预约等候就诊。想来,减负窘境、看病难的源头,可以一并归因于人口基数庞大。
于是乎,我们不妨稍微总结一下,把人口数量降下去,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建设公平公正的社会,才会有实现的可能性。古语云“开源节流”,开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节流兴许是目前最好的选择罢。当然,人口数量下降,同样免不了带来某些负面影响。第一是劳动力短缺,我以为,从“人口素质远比人口数量重要”的观点出发,其实不用过度纠结,科技的不断发展足以弥补,也是摆脱密集型低端产业的必经之路;第二是日益严重的老龄化,不得不承认,算得上很棘手的困难了。然而,倘若现在不敢直面人口结构比例失衡的阵痛,往后的转型成功根本无从说起。
写到最后,谈一谈年轻人的生育态度。作为适龄婚姻人群的一员,我能够深深体会到当今青年对下一代的理解,早已悄然变化。抚养孩子,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传宗接代,不再是仅仅追求吃饱穿暖拉扯大,反而越来越关注子女的生活水平、成长健康、志愿理想、人生价值、幸福指数等等。责任意识的更加超前、更加全面,便是民智启蒙、时代进步的表现。既然我们的生育观念打破了传统的束缚,何必遵循曾经的思路,去看待人口数量下降呢?尽心尽力培养人才,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关键,否则,不能创造更多财富,人口稠密恐怕又是个麻烦。
2022年8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