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南充晚报刊登一篇“一粒小花椒,香了桂花村”,喜笑颜开以及貌似丰收的画面,令人兴奋不已,其中一段描述却人高兴不起,笔者不得不为这家苦苦地坚持的农业企业点赞。
文章表述,今年由于疫情等原因影响,目前市场上的鲜椒收购价格是去年的一半,合作社只能第二次加工,李家镇没有烘干房,不得不运到几十公里以外的蓬安县去烘烤,几十公里运输的折腾不仅增加了本来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农业企业的成本,更是增加了企业的风险。这真是“一粒小花椒,香了桂花村”,苦死合作社!
具了解,桂花村原属于桂花乡,撤乡并镇到了李家镇,扶贫攻坚引来了花椒产业,前几年定为油本木料植物生产基地,为什么连烘烤房这样的基础设施都没有呢?具投资企业说,他们找过多次,也写过多次报告石沉大海,他们投资上千万,由于疫情等原因,地租也支付不起,企业成本增高,现在已经支撑不起了!
问题来了,本应该考虑建设的烤房等基础设施,为什么不建呢?国家的农业费用去哪儿了?
尊敬的相关领导,您们去看看吧,救一救这些还苦苦坚持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农业企业吧!
桂花村农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