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灰尘落到六六头上也是一口锅……
作者:青枫02 来源:青苔之路
今天看到的几条比较重要的新闻依次是:
1、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微博证实自己的母亲因等待核酸证明而耽误救治,导致老人肾衰竭而去世,而因为封城,郎咸平费了好大的劲才被有关部门允许出小区,但出了小区又叫不到滴滴,最终没能见到老人最后一面。
2、华裔新加坡籍女作家张辛,笔名六六的那位,也是曾经diss方方的那位,居委会要求她父母下楼做核酸,而二位老人腿脚不灵便、老眼昏花,六六十分担心,加上因为老人接到电话后受到惊吓血压升高,六六发了朋友圈,字里行间看得出她的绝望,无奈和愤怒,扬言要拿刀捅人,如下。
3、某大V一篇爆款《上海防疫,背后的国本之争》大热网络之后被404.
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对遭遇不幸的郎教授的母亲、六六的父母报以同情,毕竟老人的遭遇和儿女曾经做过什么不该被强行联系在一起,所以我对今天一篇《六六父母喜迎铁拳》的文章颇有些不以为然。
其实我们这个民族历来不缺为民请命的人,更不缺打击那些为民请命的民:有李文亮,就有为李文亮被训诫点赞的几万人;有艾芬,就有给艾芬扣大帽子的蔡莉;有方方,就有骂方方的六六们、敲锣女们;有张文宏,就有把张文宏从好医生骂成“张网红”的无数网友……
几年来见惯了这样的情形,自己也经历了这样的事。
我相信当初捧方方的和后来骂方方的,基本上是同一批人,而捧张文宏和骂张文宏的,也基本是同一批人:造神的是他们,毁神的也是他们,方方还是那个方方,张文宏还是那个张文宏,那么为什么前后差距如此之大?很简单:他们在心灵危机时刻,精神恐惧时期,需要有人帮助他们,给他们温暖和希望,当危机过去之后,他们认为是救世主人的恩典和自己的坚强帮助自己度过了那段彷徨无望的时光……
正如谁见过一个腿脚受伤的人伤口痊愈之后还留着拐杖的?
他们不仅不留着,还要扔掉、烧掉那曾经给了自己帮助的拐杖,因为那东西的存在证明他曾经的虚弱无力……
正因为见了很多这种情形,我的心一寸一寸的往下沉,对现实越来越绝望,但是那份不甘心,又一直高高的挂在树梢上向着远方眺望,想要看到向我奔赴而来的温暖阳光。
武汉疫情爆发后方方开始记载这件事,在武汉疫情前期,方方得到了全国网民一致的称赞,网友们不吝溢美之词夸奖她,后来疫情逐渐消退,方方日记也获准在国外出版,人们对方方的态度忽然来了个180°的大转弯,从当初的捧上天到后来的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何止是天壤之别?
很多人恨方方的原因方方违反了“家丑不可外扬”的“祖训”,在他们的脑海深处,家里可有有丑,但不可以被外人知道——一家之主可以打老骂少,可以虐待家庭成员,但不能让邻居知道,这就是他们根深蒂固的奴性观念。
遵循这种观念的人,显然这辈子最适合家长制的生活,活该挨一辈子打。
至于李文亮,被追认烈士之后,那些当初骂他汉奸、走狗、美分的人,不知道是否有勇气承认自己曾经涉嫌侮辱英烈?
张文宏是顶级的传染医学科学家,即使不是张文宏,即使是最最普通如你我的普通人,我们也都知道张文宏所说的“学会与病毒共存”只是一个最常见的常识而已,因为我们都知道,早在没有人类之前就已经有了病毒,而人从一出生到死亡,我们的体内一直都有无数病毒,可是我们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不是一直在平衡着我们体内的生态吗?人这一生其实就是和病毒共存的一生。
虽说新冠病毒和其他病毒不一样,有一定的危害性,尤其早期,致死率和传染率也必须加以重视,但随着致死率和危害性的降低,我们的防疫政策也许可以随着病毒的变化而更灵活和人性化,而我们也应该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为了民生和经济发展,政府在这方面一定会有充足的考虑。
张文宏只是说出了一些基本常识,就被骂成了辉瑞公司在中国的带路党(进口辉瑞药物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的,跟张文宏无关)。
3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修订要点显示,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Paxlovid)特异性抗新冠病毒药物被写入诊疗方案,佐证链接如下:
http://www.cnr.cn/shanghai/tt/20220318/t20220318_525770298.shtml
不管是diss过方方的六六,还是骂过张文宏的网友,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果这些人有一天遭遇了不幸,我们该抱以什么态度?
他们的家人遭遇不幸,我刚才已经说了,至少我自己,是表示同情的——一码归一码,家长的事情不该算在孩子身上,孩子的事情当然也不该算到家长身上,但是如果六六们、敲锣女们本人遭遇不幸,尽管我十分不想这么做,但是我可能控制不住心里会有一些幸灾乐祸的想法——这是你求锤得锤,你嚎什么嚎?
尤其是写“国本之争”的那位,如果遭遇什么不测,我对他不会有丝毫同情。作为他的同行,我太清楚他心里在想什么了——这种人和那种倡导连续十年全民核酸的人一样:拿着全民的利益作为他输诚表忠献膝盖的祭品。
当初有人为民请命,这些人像个蛮横的家丁一样大打出手,如今轮到你自己挨了大锤子,你也开始嚎叫了?你这不是破坏和谐、抹黑繁荣么?你这不是做着你自己曾经大力罚挞的事情么?
一直都是你们这些亵渎历史,侮辱现实的人左右逢源,吃香喝辣,那些勇于探究真相,说出真话的人,总是被你们的各种大帽子压得喘不上气,凭什么啊?
新冠疫情这件事,也让我看到了很多原来不曾看到的世相。
郎咸平、六六等人,已经是知名公众人物,所拥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要比绝大多数普通人强千百倍,可是你看,郎教授终于还是没能见到自己母亲最后一面,而六六居然怒到要拿刀捅人,这说明了什么?我说直白点儿:人啊,哪怕你是个物质上的中产,也没必要自视太高,觉得自己比多数底层人都高一个档次,当那粒时代的灰尘飘到你头上的时候,你才会明白:其实自己啥也不是!
再就是上海这次的封控,也让我看到了一些问题的本质——时代的一粒灰尘之下,上海没能成为特例,那六六们当然也不可能有特权,他们和我们一样:那粒灰尘飘到谁头上都是一口锅,概莫能外。
尽管官媒和自媒体已经批评过无数个城市的防疫政策,以及封控之下的民生之痛,也给出了很多宝贵意见,但其实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上海是中国所有城市的标杆,尤其是精准防疫的做法,算是给其他城市树立了榜样(也树敌不少)。
尤其当其他城市因为过于严格的核酸检测政策导致一些急危病人遭遇不幸的事情被曝出后,上海的各种人性化措施尤其得到了全国各地民众的交口称赞。
但如今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令人难过又痛心。
前几天我在群里说:我发现上海终于和其他城市一样了,其他城市所发生的过的曾经被诟病的事情,上海也都发生了,而且因为上海人口众多,甚至比其他城市发生的让人接受不了的事情更多。
上海不仅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中国的文化风尚标,上海所拥有的高效和文明,包容和向上,都代表着中国城市建设和文明建设的最高水准之一。
但这次上海发生的很多事情,包括市民流泪和警察辩论的音频,让人潸然泪下:谁家没有小朋友?
警察也很崩溃:不带走你他完不成任务要受处罚,他家的小朋友就要受影响,带走你你家的小朋友生活就要受影响,最基层的警察和最基层的市民,本该是互谅互帮,互相扶助的关系,可是现在,他们如此对立,如此怨恨对方,Why?
尤其当我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孤零零、怯生生的独自走向运送隔离人员大巴车的时候,心如刀割,我能想象那小朋友背后隔着窗子看着他的父母的双眼一定噙满了泪水……那一刻我甚至对本市曾经执行过的隔离政策感恩戴德:至少,这里的人们是全家一起隔离。
即使隔离,也让小朋友留在父母身边吧——这关系到他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整整一生的心理健康。
我所在的城市发生过因为执行过于严格的核酸检测程序而导致的医疗事故,此后政府做出了调整,所以这次我爸危急时刻需要住院的时候,医生当机立断:先住院,同时补上核酸手续,核酸结果出来前,做好所有防护措施。
如果不是有前面的教训,如果不是医生手里被赋予了一点点权限,如果不是现在我这里没有实行封控,我爸这次能不能保住老命,又有谁知道?
所以我特别赞同一句话:因为救灾而产生的损失,不应该超过灾害本身。
疫情防控之下,有诸多不顺心不如意和执行错位的情况发生,有人写出这种事情、发出希望解决问题的呼声,这本身就是利他的行为,因为她原本可以一声不吭过自己的日子,但如果每个人都一声不吭的时候,又有谁能指出我们这个社会的弊端和不足?
至于动不动抬出“国本”的人,也许他该明白一点:不管什么时代,最普遍的真理难道不是“民为国之本”吗?所谓“正人心以立国本,活民命以寿国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结语
疫情防控之下,上海终于失掉它曾经所有的光环,城市形象黯淡如一个六线的小镇,但我知道,上海就是上海,它不该也不会一直这么灰溜溜的下去,中国所有被疫情蹂躏过的城市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也终将能迎来可以徜徉在午后阳光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