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大学神经科学硕士、盛诺一家高级医学顾问、微博科普大V庄时利和对这项研究作出解读。
庄时利和:这项研究的背景是,目前三针疫苗对Omicron的有效性和免疫原性有迅速减弱趋势。
于是研究人员招募了38名志愿者,她们都是医护人员,因为面对Omicron一线医护人员的风险是很高的。这些医护人员已经接种过3针灭活疫苗(BBIBP),在接种完第三针后3~6个月接种第四针。
研究表明:
第一,四针疫苗是安全的,所有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大概是18%,主要是皮肤瘙痒、头晕、疹子之类的,但出现概率都不超过5.3%。
第二,第四针疫苗可以恢复减弱的免疫反应。
第三,重点来了,面对Omicron,第四针诱导的靶向RBD的中和抗体峰值低于第三针。而虽然还有一些靶向NTD的抗体,但是由于Omicron在NTD区域也有大量突变,因此这些抗体也无法弥补Omicron突变造成的中和活性下降。
这项研究表明,免疫反应并不能无休止地提高,在反复接种某种疫苗后,会抑制集中在某一个亚基的免疫反应以及向其他亚基的免疫反应转移。而将来的疫苗应当具有更多不同抗原表位,可以诱导针对不同变异体的中和抗体。
说得再简单一点就是,三针灭活疫苗可能是极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