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十几遍的看了这个“你从天上来 宛如梨花开”的视频,我深深的被我们的“国粹”
京剧串唱震动了。
整个视频大气磅礴,彰显我们祖国的伟大至上,更显全国人民热情豪迈,敞开胸怀欢迎
全世界的“冬奥”健儿来到北京。让全世界的友谊之花在北京尽情绽放!
京剧的唱腔无与伦比。一如气冲斗牛、一如万马奔腾、一如滚滚洪流倾情直泻。方显得
我们的“国粹”是如此的振奋人心,如此的催马向前!
相形见绌之下,我们的“芙蓉国粹”就暗色不小了。川剧的灵魂就是川剧的“高腔”
现在被我们的川剧音乐者弄得来“倒文不武”的了。“高腔”的特色就是徒歌演唱。他们偏偏要来重新谱个“腔”,整成了“川歌”了。还要来个几十人的中西结合的乐队伴奏。(自不量力)。弄得来老年观众听不懂,年轻观众不喜爱!尤其是新编的川剧,一幕戏里的曲牌,昆、高、胡、弹、灯一起下锅。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杂烩”。这样干,背离群众越来越远了。也毫无特色可言了!这也看出川剧工作者们对川剧本身缺乏自信了。
有人说不想看川剧就是“噪音”太大了。这里说的“噪音”不是说的川剧的锣鼓哈!
川剧的锣鼓是全国上百个剧种中最最特出的了。它不仅可以表现出万马奔腾的气势如虹的战斗场面,更能够表现小桥流水,涓流潺潺、如诗如画的意境。风、雪、雨、电的各种情景无所不能的尽情表现。这是其他任何剧种(包括京剧)所不能比较的!我们说的川剧的“噪音”是指川剧的唱腔伴奏音乐。尤其是“散板”,也叫“三板”,包括胡琴和弹戏中的“三板”。演员在台上任意的唱(当然是根据剧情需要),台下的乐队伴奏也是各尽所能(群魔乱舞)。那真的是“噪音”冲天,不堪入耳了。
在这里,我倒是想问一下:我们的川剧工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些基础的东西整理一下?
为什么不把唱腔规范一下?为什么不把基本的音乐规整一下?为什么不把川剧中群众最喜爱
的唱腔唱段普及一下?为什么老是贪大求洋走背离群众的路线?为什么新编的川剧越来越没有川剧的味了?是什么原因把川剧弄得来面目全非的了!川剧离老百姓是越来越远了。
我们的川剧界的工作者们是应该惊醒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