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统计

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0152|评论: 54

走上世界文化舞台中央的三星堆文物需策展青铜神树为天文历法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31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走上世界文化舞台中央的三星堆文物需策展青铜神树为天文历法树
      (发现三星堆文化贮藏着天文古国重大天文资源六周年记)


四川省南充市第五中学历史\地理退休高级教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夏权民
【手机:18181228167 18011095753 电子邮箱:xiaquanmin@sina.cn 2021.12.21 冬至日




                                    《序》

image.png
赞(0)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6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展橱;4)表现十月太阳历的文物类型——平放在玻璃展柜中的衣物“十月太阳历服饰(能 表现一年分两个半年、每半年为五个月,每个太阳月为 36 个太阳日构成)】。

    (3)神州太阳历中有关“太阳月”的由来与使用价值 天文史学家陈久金在《天干十日考》(《自然科学史研究》1988 年第 02 期)中,指出 “十干(天干)原为一回归年中的十个时节”,既凸现“太阳月”意义,又继承了何新《诸 神的起源》(1985 年出版)里首创“天干十日是太阳月之名”而产生了“太阳月”的词语 概念,还追溯了“太阳月”的由来——陈先生称赞何新发表“十日并出的本义为1岁中有 10 个同热度的太阳在天空运行,便形成了没有季而有不同的月度。”是一种杰出的认识。 “没有季而有不同的月度”的气候在中国,是有可能存在的地域:此地域,既不在上 古西北之西羌地区或四川西北部古羌戎大本营,也不在三星堆繁荣的成都平原;更不在中 国北方。即这些地方,都不具备“1岁中有 10 个同热度的太阳在天空运行”的气候条件。 由先秦至今,从四川安宁河平原的西昌到云南昆明一带,这里的南亚热带季风区,就 有“1岁中有 10 个同热度的太阳在天空运行,便形成了没有季而有不同的热度”之气候优 势:四川西昌市被称“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和云南昆明有“春城”美称的事实,皆可佐 证:与古蜀人是兄弟姐妹的古夷人曾生存过的今日彝区,有可能是产生“太阳月”概念的 文化原生地(包括现今在西昌至昆明之间的米易县、攀枝花市等有阳光明媚的健康养老基 地)……而这里,正是由刘尧汉、陈久金与卢央在 20 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联合考察出古今彝 (夷)区存在“古三历(13 月太阳历、18 月太阳历、10 月太阳历)”文化碎片的原始产地。 三星堆一号青铜神树,作为中国最著名天文历法树;它在传说中的文化原型基础,应 当对应于十只太阳鸟。《三星堆青铜树“一龙·九鸟·十二果”析》介绍“一号青铜树分 上中下三层,每层有三枝弓形枝条,每一枝条的弓形顶部各有一鸟立于花叶簇拥的托座之上, 全树共有九只青铜鸟。青铜树的主干顶端(上枝)留有一可栖鸟的空位。”这样的介绍本是 较客观的,可该书接下去、来了个本末倒置(这是中国考古界对此类解读中几乎通有的毛 病),即不合时宜或牵强附会套用成书于战国到汉初的《山海经·海外东经》载:“汤谷上 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大荒东 经》载:“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显然,这里的“乌”象征的就是“日”。青 铜树本义是十只鸟(只见九只,尚有一只在天上巡行未归),表达了有十个太阳(日)轮值巡 天的观念,是“十日历(代表十个太阳月之太阳历)”的物化标志。 此本末倒置,主要指不合时宜用东周至汉初古籍《山海经》记载通天神树文化,套用 解读夏商时期古蜀三星堆青铜神树与太阳鸟双重存在的意义,出现了牵强附会的时空错位: ①据考究,三星堆一号青铜神树是夏朝晚期的青铜器,而《山海经》后羿射日是描述 “尧之时”,似乎比三星堆一号青铜神树出现时间还要早几百年。此时间不符所制造的矛 盾是:中原人在“尧之时”,先创造了《山海经》扶桑树;而后,在夏朝晚期,才由古蜀 人铸造了三星堆的青铜神树。可是我们却认为,华夏的青铜神树与传说,应当是先有古蜀 的青铜神树(有夏商时期的这类文物为证)及文化传播,后才有中原“后羿射日”的故事 被编造出来(记载于成书战国及汉代的《山海经》);诱因指商代的历法是阴阳历,它是 建立在反对三星堆于夏朝就有太阳历(十日历或十月太阳历)之基础上、才出现的文献。 ②《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 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此扶木, 即扶桑树。古蜀人来源于河湟秦陇大荒的西羌西夷,经蚕丛、柏灌、鱼凫三代,方建立三 星堆城邦方国。而三星堆一号青铜神树在《大荒西经》的古蜀地域,空间不符《大荒东经》。




     (4)三星堆鱼凫人有“鱼鹰”图腾崇拜而以“雒”拟水拟鸟拟太阳、太阳鸟并建雒城 “雒县”地名,是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 201 年)置的雒县治所;后名雒城。《元和志》 卷 31 雒县: “县南有雒水因以为名。王莽改为吾雒。东汉复名雒县,为广汉郡治。”



    “雒”字,为左“各”右“隹(同鸟)”结构;代表多种鸟类。“凡鸟之属,均属鸟”。

“雒”字多义,作鸟名“鵋鶀”。清代著名学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第 141 页释鸟 (隹)部“雒,忌欺也,各本作鵋鶀……鵋鶀与怪鸱一物。舍人(官方)曰,谓鸺鶹(鸺 鹠,也叫横纹小鸮)。”此说法,表示“雒”作“鸟”的理解、有多义;其中之一,指一 种小猫头鹰(鸮的含意)。“雒”,也拟玄鸟。 雒城城门高悬“雒临天府”牌匾,意表广汉有应用太阳历与敬太阳神和太阳鸟的民俗。 广汉雒城的城墙,虽仅从 1983 年底至 1984 年初,才在广汉县南门外导航站发现一 批铸有“雒城”和“雒官城墼”等铭文的汉砖而证实。但这不能阻挡对广汉古老的夏 商周文化的挖掘。可惜我们介绍三星堆遗址发掘出大量能证实此地有三种太阳历文物 之宝藏的《三星堆文物考古丛书》(1-3 册、近百万字),至今都被压抑在小范围内 传播;这与社会鼓励对三星堆考古需要重视科技创新(包括需吸收来自民间文化动力) 的时代脉搏,不相协调;更有多年来的怪事:看雒城城门高悬“雒临天府”的书法牌匾, 被普遍误读成“雄临天府”而大错;广汉人能不识“雒”的字、义?不认太阳鸟图腾先祖? 雒字起源水(广汉古河流雒水)与水鸟(三星堆图腾鸟即鱼鹰)。当三星堆渔猎时 期的鱼鹰文化原型,在母系社会晚期更新为稻作农业;原鱼鹰文化便随之转型,演绎为除 田鼠的猫头鹰。然后,此吉祥物荣耀迁移至青铜大立人之鱼凫女王的龙袍中、大量装饰有 “鹰眼与鹰纹、表示三种太阳历的‘数字化图案’”等,以及在三星堆宫殿遗址中出土有 鹰铜铃等由来。这样的良性生态环境与文化积累,是以上古广汉古地自身青山绿水就是金 山银山为基础;以此而发展好古蜀以水稻生产为主的稻作农业,是支撑持续近两千年三星 堆文化繁荣昌盛的根本原因。铸就了雒城历史与文化在天府的辉煌,所以,“雒临天府”。

这里有两个要点:代表中国去走上世界文化舞台中央的三星堆文物之关键,一是在于 如何策展好解读三星堆青铜一号神树为天文历法树(需解读十只太阳鸟中有一只演绎为“奇 异龙”而衍生);二是能否及时去认定、去张扬好由古羌古蜀古夷(彝)三位一体的族群 在夏商周三代,已共创三种太阳历(含:13 月历、18 月历、10 月历)及其能长期应用。

     (5)青铜神树“九鸟一龙”拟古羌古蜀古夷民族共同体之十只太阳鸟曾有动态的变局 自从三星堆遗址一、二号坑大发掘以后到 2021 年,中国考古界出现了针对三星堆一号 青铜神树共九只太阳鸟的文物场景,去随意增添还有一个在天中值班发光发热的太阳(树上 只见九只太阳鸟,尚有一只金乌载着太阳在天上巡行还未回到该神树上)的解释;以期待一 旦这只金乌回到青铜神树时,就该位于该树主干顶端(其上枝留有一可栖太阳鸟的空位)? 如此对照《山海经》去想象三星堆青铜神树上有十只太阳鸟的解读,似乎圆满了…… 但这其间,却存在一个重大失误:完全无视此一号青铜神树底座,缠绕着一条奇异的树龙。 在这类想象中,由《山海经》编撰的“十日神话”、或以前考古界用“十日神话”去 模拟“十日历(十月太阳历)”的存在,仿佛顺理成章;但这并非该文物部件载体的事实。 三星堆博物馆展览的一号青铜神树上,的确有十只动物,但它们是“九鸟一龙”,不 是十只太阳鸟;若考古需仍按十只太阳鸟去解读想象的“十日历”,那么作为一号青铜神 树上的十只动物,应有一只太阳鸟已化身为一条“奇异的‘火龙’”,才能缠绕在火焰中 生长其青铜神树的树干上;即作为一种曾有文化产物,物化在一号青铜神树文物的载体中。 人们可以不反对“十日神话”的存在,也愿理解“十日神话”与“十日历”有文化关 联;但仍可置疑“十日神话”的原创者,究竟是“尧时中原人后羿或其后代?还是古羌古 蜀古夷民族共同体在夏朝编制出来”?此置疑至今无法定性,从而是一个问题、需要解析。 结合眼前一号青铜神树文物上只有九鸟与一龙,此“龙”系另一只太阳鸟演绎而来吗? 这既是不得不提出的问题,也是绕不过去、需对以前由此制造的矛盾或疑惑予以再解释。 以“十日神话”去印证“十日历”的存在并被后羿射杀的传说,疑是商代文人因创制 阴阳历,需排斥夏历的十月太阳历而致;在周代,仍因中原阴阳历持续挤压西夷太阳历所需,该传说仍大行其道。但这不是因《山海经》“十日神话”,才催生了三星堆遗址产生 一号青铜神树;而该因果颠倒。看看事实:三星堆遗址一号青铜神树是夏朝晚期的文物, 《山海经》是战国至汉初的文献;这二者问世的时差约两千年,其古蜀一号青铜神树,并 非仿照《山海经》传说的文化而制作;《山海经》中扶桑神树的来源,疑是古蜀青铜神树 的后续——依经验判断:西夷或古蜀青铜神树的文物价值,应大于《山海经》的文献意义。 用考古的智慧解析古蜀一号青铜神树文化的内涵,需不重复他人曾有某说法而传播其 文化泡沫,实应重在从文物的具体意境去考虑;一个新的逻辑推理,便能大致营生: 三星堆遗址一号青铜神树文物上存在九鸟与一龙的十只动物,与该文物曾有“十日神 话”和能反映“十日历”前身的文化经历,原本是不矛盾的;即古蜀自身创造十月太阳历 并编创“十日神话”的发展,既有可能,又必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十日神话”讲述的“十只太阳鸟”,多数并非真鸟;而是在三星堆王朝处于由母系 社会向父系社会转换中,原来由羌蜀夷三大族群以不同“鸟崇拜”为图腾所组成十个“鸟 部族”(如:鱼凫王朝≈鱼鹰部族、鵋鶀部族、怪鸱部族、鸺鹠部族、鸮部族、猫头鹰部 族、鹰部族、雒部族、玄鸟部族、太阳鸟部族等)共同体,在其社会转换的大分解前、曾 为“西夷‘鸟崇拜’的这一大家庭≈十只太阳鸟之主人翁”的文化定格。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①这里的鱼凫≈鱼鹰部族,是以古蜀人为主的,系十个“鸟崇拜”族群的主体,亦是 太阳鸟部族的母系先祖。

②这里的鸮部族、猫头鹰部族、鹰部族,疑是古夷(彝)父系社会的先民。

③这里的雒部族、怪鸱部族、鸺鹠部族,疑与古羌戎有关(古羌是古蜀与古夷的祖先)。 另外,这里的玄鸟部族,疑与殷商先民联系较多,大致呈散布状态生活在古蜀的地域中。 推测上古西夷这十个“鸟部落”以“太阳鸟·大家庭”形式的存在,大致在夏商朝代更 替的过渡期。之后,便由十只太阳鸟向三星堆一号青铜神树文物上“九鸟一龙”的转折而出 现新故事;即继原有“十日神话”文化的后续,有一只由太阳鸟部族之古夷人、在这后续的 再发展中异军突起:由鱼鹰类的太阳鸟、转变为猫头鹰、再转变为雄鹰、转变为鹰生龙奍的 彝族男英雄支格阿龙(阿鲁),呈现出一只“羊角马面龙身人手的奇异‘火龙’”;即经三 星堆一号青铜神树某只太阳鸟的再演绎而横空出世,神采奕奕地缠绕在一号青铜神树的树干。 对三星堆图腾鸟鱼凫、称鱼鹰,这是民俗使然的俗称,大家都能理解。现梳理三星堆鸟 崇拜文化的发展路径,大致由鱼凫→鱼鹰→猫头鹰→鹰的转换,它为何又再变成太阳鸟? 而太阳鸟又怎样转换成“火龙”,成为彝族射日英雄支格阿龙(阿鲁)的神性属相的由来? 巧合的知识,在此显露出来:请观察图 2 与图 5、三星堆一号青铜神树的太阳鸟、站立 在花叶中间;其下方的托盘由五道火焰纹,表示十月太阳历的五个季节(对此命名“火焰纹” 的依据,可见证三星堆青铜神坛既在“天界”部件中由五个巫师表示五季、由“人界”部 件中四个神人背部图案的五道火焰纹、能代表十月太阳历五季的特写图案而相雷同)。 我们将如此以“火焰纹”为环境的神鸟称为太阳鸟,且这种鸟能重点表示十月太阳历 的存在;上段珠联璧合的文化巧合内涵,能证明三星堆一号青铜神树的神鸟,就是太阳鸟; 就能以太阳鸟或太阳神鸟的形式,指示其与十月太阳历关系很密切。


    (6)“羊角马面龙身人手的‘火龙’”疑是彝族射日英雄支格阿龙(阿鲁)原生写照 笔者退休后,在凉山州首府西昌市生活了 8 年,有机会部分了解了彝区文化与解读着 彝族英雄支格阿龙(阿鲁)的由来:“天空中飞翔的神鹰,以九滴精血滴落在人间美女普 莫列依的七层裙子上而受孕,生下了这个与众不同的男孩。此男孩是神鹰的种,由夷人女 神所生,再由神龙养活了他。” 用彝文化解读支格阿龙:支格为姓氏,阿鲁为名。因他是龙年龙月龙日生,所以称“阿 龙”。因其“鲁”字,在彝语的读音为“龙”;所以,支格阿龙的名称,也就读成“支格 阿鲁”。成人后的支格阿龙,既是一个毕摩(懂得彝族巫术、是文化人士的代表,“毕” 为“念经”之意、“摩”为“有知识的长者”),有智有谋,能言善变;又能射日射月、 除妖灭害,司祭、行医,具有超人的能力;是彝族的大英雄。 我们了解关于支格阿龙系“鹰生龙养”的故事,知道彝族人常自诩为“鹰的后代”、 “躺在鹰背上晒太阳的民族”;但不囿于只听信这一种类似地传说;因为完全可能有新的 解读。例如“鹰生龙养”的支格阿龙在体现“龙”的作为中,就被彝族民众崇拜为火始之 祖,被后代彝族尊称为“火龙”;又如在山区、半山区彝族家庭火塘里的火神,是神圣的, 不能横跨过去:彝族人自认为是火的民族,是火的子孙;从而崇火、恋火,以火为乐、为节庆,著名的火把节,就是从“倮倮→彝族→诺苏”民族中产生出重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种火龙神话传说,既与彝族的火崇拜文化现象一脉相承,又与三星堆青铜神树太阳 鸟是站在火焰纹上,与自己能发光发热、闪烁火焰的神性相一致。而支格阿龙之“龙”字, 读音为“鲁”,其“鲁”字的汉字结构,上“鱼”(这与鱼凫或鱼鹰之“鱼”相同,可意味 历史源头相似)、下“日”(这与“太阳鸟”文化背景是表示太阳神的内涵相同)——这样 的双重相同,既并非简单贬义为望文生义,又确能从字面上让人产生“三星堆青铜神树太阳 鸟所代表太阳神的共性,由‘鱼凫→鱼鹰→猫头鹰→鹰’而转化”的联想。或者,能再由 某只太阳鸟经演绎为“羊角马面龙身人手的‘火龙’”这一阶段性场景后,能化身为彝族射 日射月的英雄支格阿龙(阿鲁),成为从羌蜀夷三大部族的母系共同体中分离出父系彝族的 英雄象征;即从出现父系彝族“支格阿龙”,标志着三星堆鱼凫王朝之母系社会的衰落, 出现了部族大动荡与社会再进步的大变局。 “羊角马面龙身人手的‘火龙’”身躯后肢中、出现一双人手的文物部件,极可能是男性双手的“人手”形态;似乎在宣告此大变局,是三星堆王朝结构的重大变化与进步→即 由母系社会开始向父系社会过渡。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二龙,也有少量共性,都有一对羊角:树上火龙的羊角,像黑山羊的两只角,但较 细长且向前斜弯;爬龙柱的龙的两只羊角宽大,犹如大岩羊的羊角。 恰恰就是这两条龙都长着羊角,能直接像“羌”字那样,能深层次体现着“羌人、乃 从羊儿”;能以其字或字形“字的部首”,有“羊头”或“羊角”崇拜;即特别重视突出 羌文化中的“羊角”作用。例如,羌人计算羌年,古羌人就是以羊角卜,来推羌历。

    三星堆博物馆展览的这两种“龙”,皆能以其羊角龙的特征,在文物的表面形式中, 传承着古羌戎部族的图腾、习俗与文化。深刻地表明在古蜀文化中,遗存着古羌戎先祖浑 厚的基因与羌文化烙印。同理,古羌有神树节,古彝有社树节,皆同于古蜀青铜神树文化。 从考古收获中初步得知,古蜀先民原始文化的主体源头,不是来自四川土著人的原创, 而多来自甘肃青海古地;即受马家窑文化的影响大。齐家的玉文化,也对三星堆影响大。 在四川营盘山的古羌戎遗址,发现了有马家窑特色的彩陶,这说明马家窑彩陶 已经进入了古蜀人的生活当中,而且成为重要的生活器具。同时,马家窑文化的“鸟 崇拜”,或是古蜀人与古夷人共有“鸟崇拜”文化的根。这样的考古事实,大致与古蜀人 和古夷人有视古羌戎人为先祖的传统,是有关联的。

二、解读青铜神树龙身后肢演绎出人的胳膊与手掌中三星“双重标记”为重点

    我们 2021 年上半年在《广汉论坛》,发表了《天文古国:“三星堆”遗址名称新考》 等文论;对三星堆一词之主语“三星”的构成,有多方面论述,但现在还在等待科技鉴定。 半年后,在该文基础上,再在《广汉论坛》发表《三星堆地名与三星堆文物是写照古蜀天 文惊天下之“三星堆天文古国”历史文化的储存器》。这两文,皆是一家之言,还需增加 广度与深度的阐释,去充实着这类论述的价值与意义。 以上两拙作,都介绍了在三星堆一号青铜神树龙身的后肢,演绎出人的胳膊,并在胳 膊中段、又奇特地生长出人的大手掌之文物部件;在该大手掌中、有疑属形态像“三星环绕”的双重标记,嵌入在人的掌心中。 此类文物这些部件既然客观存在,就必有它们的特定含意在表达。我们现在只能逻辑 推理,寻觅其弦外之音、或是告知后裔:此“三星环绕”的图案,既是直接作为三星堆青 铜神树文物在表达鱼凫先民们原创其神树要体现的文化重点,又是三星堆遗址主人为丰富 祭祀文化而制作了大量祭祀文物群体的核心内涵所在;但这两文,却未说明其三星堆一号 青铜神树龙身后肢生长出的人手与特定标记有几个。本文对此,需要强调与补充。 一号青铜神树龙身中人的大手掌、可见同样“三星”双重标记的图案,有两处:在一 双人的手掌掌心处,都有很清晰表现“三星互绕的标记”图符;形成奇异而巨大的双手。 此奇异而巨大双手的文物部件与攀援在该青铜神树上火龙的关系,有很多奇特的表达。

     之一,很不合情理的文物景象:此文物部件,不是从该火龙的前肢、而是从龙的两后 腿部位,左右对称地演绎出人的一双胳膊。 从该龙身后肢的两后腿部位、演绎出人的一双胳膊,再在每只胳膊的中段、又各生长 出一只夸张着除拇指之外的四根手指,并由此放大了“人的手掌”。

    之二,这双人的手掌,每只手掌皆存在“三星互绕,表示‘古蜀族群、天之历数’” 的图符;这可能是在突出两类与古蜀密切相关的“星级文化”:一是表示古蜀族群的地域 性人文特征,另一是表示该族群已掌握与应用着天文历数特征、原创有三种太阳历的存在。 A:人文特征,有“氏族三星、祖先三星、文物三星”这三点,是“星级价值”的代表: ①以广义古蜀为中心的地域,北邻古羌戎(以四川省阿坝州茂县营盘山遗址为代表)、 南邻西南夷(以生活在大小凉山在解放前称“倮倮”、解放后称“诺苏”的世居群体为主); 其羌、蜀、夷的土著,在上古社会可合称西夷。这三大部族,既在分布上彼此相隔相邻而 有族群差异,又在文化上相聚相融,汇合成羌、蜀、夷民族共同体的西夷或南夷或西南夷。 有由《汉书·地理志》载“巴蜀广汉本南夷”和《华阳国志》与《水经注》均载有“蜀 曰邛、皆夷种”的词语,在历史文化上很有名;但现实中,却被很多人遗忘了。 这两句古语告诉我们:先秦的古羌人、古蜀人与古夷人(今彝族先民),是一家人; 即古羌人是古蜀人与古夷人的祖辈,古蜀人与古夷人是兄弟姐妹。本文合称古羌人、古蜀 人与古夷人,为先秦“羌蜀夷共同体”之三大祖先族群:在人类学层面上具有“三星”价 值:由古蜀国先民之古蜀人(核心区在成都平原) + 古羌人为氐羌人或为古羌戎的后裔(古 羌人以川西北高原为原住地) + 与古蜀人系兄弟姐妹关系的古夷人【分布在四川西部,长 期与古羌戎、古蜀人混居;商周时期,因“蚕丛国破,子孙居姚(在云南)、嶲(在凉山) 等处”,使古夷人数次大量南迁、演绎为西南夷的主体】;即古蜀人 + 古羌人 + 古夷人。 由这三大族群,构成古蜀国民众的主流;可誉“氏族之三星”。 ②以狭义古蜀国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西部与盆地周边山区,为古蜀人地域中心;其古 蜀国有三代古圣先贤,在民族学层面上具有“三星”价值:含古蜀第一代蜀王蚕丛、第二 代蜀王柏灌(皆已故)、和鱼凫王朝跨千年王者中已故的鱼凫蜀王。此三类蜀王祖先筚路 蓝缕、为古蜀国开疆拓土、建有星级功勋,受到长久思念;可誉古蜀国的“祖先之三星”。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B:有关天文历数特征于“13 月历、18 月历和 10 月历”中所体现三种太阳历的星级价值 三星堆博物馆,至少有四件文物,能全面独立、殊途同归地演绎这三种太阳历的结构 与功能;它们先体现在青铜大立人文物、青铜神坛文物和玉边璋这三件文物中,再由青铜 神树一号文物予全面概括、并突出以“人手‘三星天文标记’”的能力,表示出来;所以 说一号青铜神树文物,能以天文历法树的特质,成为“三星天文标记”的标志性文物。 天文历法知识,是统领中国上古社会科技、具有与文字发明地位相并列的第一位科学价值;这在天文古国三星堆的文化史中,尤其重要:天文学是三星堆文化第一学,历法是 三星堆文化第一法,三星堆数字在三星堆文化中具有文明进步数第一的价值——三星堆数 字“0-9”这十个单一数系列的字形、比阿拉伯数字的同类数字系列完整面世,要早约两千 年;它们铸造于青铜大立人文物、青铜神坛文物和玉边璋等文物的文饰图案中,尤其以青 铜神坛下部的青铜神兽部件,作为最主要的载体(将由另文详述)。 古蜀国有三种由“蜀羌夷(彝)祖先”原创的太阳历法,在天文学层面上具有“三星” 价值;其凝固的时空,体现在图 12 的解读中: 从剖析一号青铜神树“人手特征”入手,能解读三种太阳历的天文历数(历法)特征: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1)由一号青铜神树所拟人的一双大手,能以人手共有 28 节指节而划分一年为 13 个 太阳月的历法,即第一种人体历法或妇女月经历法,系 13 月太阳历。

     先认识人手掌之每只手有多少个指节,从这样的生理特征、开始认识人体历法。 古蜀人寻找到由母系社会妇女们自我感悟到“28 天”,是妇女最明显的月经主要周期; 再将此自然天数,套入所创太阳月理念而编制人体的第一种历法,即妇女月经历法或 13 月 太阳历。此历法被以文献形式向社会传播的时间,是 1985 年。由彝族教授刘尧汉公布。 细读图 12:从人手的大拇指开始,数数一只手的指节。一根大拇指,为两节指节;其 余四根手指,每根各有三节指节。即一只手、有 14 节指节;一双手,共有 28 节指节。以 此 28 的数字为周期,可代表一个太阳月。 此“28”的特定数字,既可指引古人认识 28 星宿,又能以“28”的特定数字对应于妇 女月经周期为 28 天的重要生理时间;还帮助彝族第一个教授刘尧汉以此“28”的特定数字为据,在 1985 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明源头新探》第 50 页第二章“五、人 体历法”中,率先介绍了:“一个月二十八天,一年十三个月共三百六十四天”的历法。 这种“一个月二十八天”的历法,实际上就是以妇女月经“二十八天”为同期的历法,它 本当直称为“月经历法”,最为贴切;但把它作为标题,或许令人有“粗俗”之感,我才 把它称为“人体历法”,似较文雅。 中国人首次由鱼凫人原创了第一种太阳历或“人体历法之‘妇女月经(以 28 天为一个 月经周期)历法’或‘13 月太阳历——用一平年的时间 365 天 ÷ 28 天 = 13 月余 1 天(这一天作过年日)’(若被除数是闰年的 366 天,则 366 天÷ 28,得商‘13’、余‘2’天)”; 其出现的时间最迟是由夏商社会制作、由三星堆博物馆保管的文物而体现出来;此历法类 文物被人发现的时间,是笔者著《三星堆文物考古丛书》的 2015-2020 年间(书发表于 2020 年 6 月);据该丛书之二《天文历法是求解三星堆之秘新钥匙》第 140 页起,有系列登载……

    其一:来自三星堆博物馆铜跪坐人像而寓意着十三月太阳历内涵的代表性文物举例。 据《三星堆》画册第 19 页记载:铜跪坐人像 商代中期 高 14.6 厘米 宽脸,方颐, 云雷纹竖直方耳,耳垂穿孔,圆眼,正视前方,张口露齿,神态严肃。头发从前向后梳, 再向前卷,上有发套,似作扁高髻……脚上套袜,两腕各戴二镯,双手扶膝,坐姿。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