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名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的地质人员(最小的只有25岁,最大的32岁)11月13日进入哀牢山,15日接到失联报告,11月21日发现遗体,四人全体殉难,大家都知道这个不幸消息。
起初,吴钩听到失联消息一直抱有十足的希望。既然他们都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地质人员,应该都是从事野外工作的专业人士,都是青壮之年。况且仅仅隔了一天当地就收到失联的消息开始搜救,怎么会全体殉难呢?
所以,在21日看到他们殉难的报道后,我特别注意这方面的报道。可是,他们进山失联全部遇难至今已有10天了,连日来媒体的报道不少,但至今仍然留有许多问号拉不直:他们是否具备野外作业的专业能力?失联的原因是什么?直接死因又是什么?
遗体已经在大山里找到了,4条年轻的生命不是小事,为什么至今还找不到直接死因呢?针对媒体“是否有遇难人员属于临时抽调”等疑问,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党委书记范忠禹回应媒体称:“我们坚信大众有是非辨别能力的”。
问的是“是否有遇难人员属于临时抽调?”回答是“我们坚信大众有是非辨别能力的”——这是什么回答啊?这岂不是王顾左右而言他吗?为何不直接回答问题,反而寄望于“坚信大众有是非辨别能力”?答所非问,居然玩起了捉迷藏,难道有秘密?
有不少媒体报道,地质人员在失联后并未打开定位仪,有人分析称可能是遇难者并不知道定位仪有求救功能。又有媒体报道,遇难人员并没有携带专业的宿营装备,甚至没有携带正餐和准备伙食的工具,也没有在山上过夜的打算。
而且,还有一个说法:驾驶员何某某担心4名地质队员当天下不了山,从车上备用油桶里给他们倒了1矿泉水瓶汽油,供生火取暖、防野兽用。连一个驾驶员都担心地质队员不能当日下山,为何地质队员还不如驾驶员?
地质队员殉难已经过去10天了,一个个问号依然未能拉直,至今有关方面对遇难者的直接死因语焉不详,这怎么能行?4条年轻的生命葬送于哀牢山清清楚楚,为什么死因模模糊糊、语焉不详,却寄望于“大众有是非辨别能力”?
寻找死因,探求事故原因本身是对遇难者家属的应有交代,也是对殉难者最好的告慰和祭奠。更是为避免同样事故发生的必要经验总结。殉难者的遗体已经找到10天了,现在有关部门还语焉不详,如何总结血的教训?
瑞丽的疫情是否严重,需不需要外界救助,语焉不详;欧某中拒捕并畏罪自杀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为何匹夫一怒血溅五步,语焉不详;姓名谐音为“yu wei”的民警均与孙某不认识,也是一句带过语焉不详……
公众关切的事件老是语焉不详,失去的将是什么?以后将发生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