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片《长津湖》热映,票房创了30多亿的记录。虽然今值和平年代,这场战争已经过去了70多年了,至今“长津湖热”未息。特别是“冰雕连”触动了中国人的心。
三年朝鲜战争,为了打败美军,中国志愿军付出了我军历史上最大的血的代价。吴钩一直有一个想法:当年战争发生后,我军如果不入朝援助北朝鲜,而是挥师南下攻台,结局将会是什么?
众所周知,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后,我军几百万大军气势如虹,国军个个犹如惊弓之鸟。所以,我军先计划1949年冬季攻台,后来为了稳妥,改为1950年冬季攻台。
虽然冬季气候会冷,但南国绝不是像关外那种零下三十度的奇冷。而且,冬季攻台有利于我军登陆。苏联也答应为我军培训飞行员,经过一年的准备,解放台湾应该不难吧?
何况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对国民党丧失了信心,认为台湾失守难免。没有必要继续支持国军,做无用功,反而与新中国结仇。于是,1950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表示不再干预台湾。言下之意就是你们打吧,我不管了!
斯大林一看美国不管,立即同意中国贷款1.5亿,我军立即从苏联购2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4艘扫雷舰,以及400多架战斗机等各种攻台武器。后来,苏联有11个击航空兵师来了中国助战。
1950年5月,第12兵团的40军和第15兵团的43军10万大军,破了抗日名将薛岳筑建的“伯陵防线”,解放海南岛,解放台湾的计划即将实现。6月,我军立即集结重兵,镇守华东的粟裕手里从8个军40万人增加到65万大军。
需要吴钩指出的是,在这65万人中就有后来奉命北上入朝,参加长津湖之战的第九兵团。之所以选第九兵团担任攻台主力,这是因为第九兵团是华野精锐中的精锐,而且指战员大多来自南方,熟悉水战。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如果再解决运输船,等到几个月后冬季来临,粟裕将挥师南下,指挥第九兵团攻台,完成中国统一大业胜利在望。
然而,苏联错觉的认为美国不在意我军收复台湾,估计也不会在意北朝收复南朝。而且对苏联来说,朝鲜半岛战略位置比台湾更重要。于是,没有征询中方意见,单方答应了北朝鲜统一半岛——朝鲜战争爆发了。
可是,苏联这一次确实误判了美国。美国没有退缩,立即出兵支援南朝鲜。而且,美国武断的认为中国和苏联一起参与此事,于是出尔反尔,派太平洋第七舰队驻守台湾海峡,为国民党保驾护航。
朝鲜半岛烽火突燃,粟裕65万大军攻台的任务搁浅,第九兵团便火速入朝,参加了长津湖之战,大家都看了《长津湖》,以后发生的事人人皆知。
可是,如果粟裕挥师南下,第九兵团兵指台海,不入朝,美军因此会不会顾忌,在朝鲜半岛停下攻击的脚步?几千年前,孙膑一招围赵救魏,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朝鲜能否得救?
如果粟裕挥师南下,第九兵团兵指台海,不入朝,能否逼得苏军不得不出现在朝鲜半岛?毕竟朝鲜半岛有苏联更大的利益。
如果粟裕挥师南下,第九兵团兵指台海,不入朝,一定会打乱美国的战略部署,美国“纸老虎”会被我军镇住吗?
如果粟裕挥师南下,第九兵团兵指台海,不入朝,美军会怎么办?美国有能力打赢两场战争吗?台湾是不是早日得以解放?
如果粟裕挥师南下,第九兵团兵指台海,不北上,不入朝,不改攻台的既定战略,依然坚持我军解放台湾的计划,结局会是什么?
吴钩只是一名幼儿园历史教师,没有能力回答这些宏大而复杂的问题。也许有人会说,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没有如果。现在说这些都是扯淡。
没错,历史没有假设。可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今天,《长津湖》上映,7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再次引起了举国关注,后世能拿出自己的思考,这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难道没有益处吗?
多问一个如果,会多一个选择,也许就会多一些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