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平《嫘祖文化研究》
石云龙/文
近两年以来凭武威十支汉简,丽道元的说文解字捧出另一个嫘祖诞生地。
谈《武威汉简·王杖十简》
皆资料始见于2006年,之先生的文章,标题是“说西陵”,《五帝本记》说:“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之先生说:西陵地望有多说,一曰:湖北黄冈,二曰:湖北浠水,三曰:湖北宜昌,四曰:四川茂县,五曰:四川盐亭,六曰:河南开封。上述诸说均不足取,因为它们有的方位不合,有的地名晚出,有的于史无徵(指盐亭)根据最新考古发现,河南西平古称西陵。1959年至1981年间,甘肃武威县磨咀子于汉墓先后出土木鸠杖3根,王杖诏令36枝。所出土的王杖简记载了西汉宣帝、成帝时期的有关诏令。据《武威汉简》载: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汝南西陵县昌里,先年七十受王杖,部游徼吴赏使从者殴击先,先用诉,地太守上谳。廷尉报;罪名明白,赏当弃市。又载:汝南太守谳廷尉,吏有殴辱受王杖主者,罪名明白,制曰:谳何,论应弃市。《水经注》曰:县,故柏国也……汉曰西平,其西只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平。显然西陵地名应早於西平,河南西平很可能就是远古时的西陵国。
时过一年徐日辉先生在2007年9月文物出版社出版《嫘祖文化研究》一文中在《河南西平为嫘祖故里考》,影印了《武威汉简·王杖十简》的原件,笔者除了反复阅读《嫘祖文化研究》也阅读了《武威汉简》的内容。
王杖十简共计238言,时空涉及汉朝皇帝6个年号,1、汉宣帝本始二年即公元前68年。2、地节:汉宣帝4年即公元前66年。3、建始:汉成帝2年,即公元前31年。4、河平:汉成帝4年即公元前28年。5、元始:汉平帝5年即公元5年。6、永平,汉明帝15年即公元72年。经历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孺婴、新莽、淮王、光武、明帝十个皇帝、时空达141年。汉简中有个特殊的名词“鸠杖”:经考:《后汉书》载,年满70德高望众者,授王杖,木端以鸠为饰,鸠者不噎之鸟,(指祝人多食饮而长寿)欲老人不噎也。《水经注》,汉高祖与项羽战,高祖败,遁于薄中,鸠止呜其上,追者以为无人,遂得脱,高祖即位,作鸠故以扶老。
武威汉简的作者是谁从汉简内容和时空,特别是字迹,可以肯定地说,皆汉简不是出於汉王朝廷,而是东汉明帝以后武威一位学者对汉高祖下绍对德高望众年满70岁的老人颁发鸠杖安抚扶老,在几百年的实施过程中,特别是汉成帝建始以后所发生的问题的记述总结。
在二、四枝汉简的顶端分别有刑制二字,意是执行鸠杖颁布的刑律。
第一支汉简是叙述曾经颁发诏书的三个官府名称,汉简的标题是“灭受庄淦”四字,可能意在取消鸠杖刑制,庄淦可能是地名或人名。
第二、三、四、五支汉简大意是,绍御史说:年70岁的老人受给王杖,亨受六百石的待遇。老人可以随便进出官府,不会犯罪,如有人敢于侵犯年长受鸠杖的老人,是大逆不道,则严加治裁。汉成帝二年九月甲辰下诏卸史说,汉高祖以来至汉宣帝本始二年皇帝很关心鸠杖的执行情况。在王杖上端作鸠饰,让老百姓都知道。如汉宣帝地节元年有人敢于妄闯恶骂老人的人是大逆不道,受到了刑法的制裁。
第六、七、八、九支汉简大意是:比如泰山以东,很多被扶养的老年人,被抛弃,朝延颁布的王杖律令已难以执行,鸠杖刑制该修正了。如像汉和平元年汝南郡西陵县,有一个叫先的老人年满70岁受王杖,遭到游徼(旧时乡丁)吴赏指使他的从者殴打了先的面部先用“诧”地,即夸大事实,欺骗诳词的行为,上报太守治罪,太守上报廷尉,问应治何罪,廷尉又奏明皇帝,皇帝批复衣论罪弃市斩头。
第十支汉简大意是,汉平帝元始5年生幼伯,至汉明帝永平15年幼伯年满70岁受王杖。
细读汉简内容,汉明帝时,武威这位学者他为何要用十支汉简专门总结汉王朝施行严厉的鸠杖刑制,为什么要起自汉宣帝止至汉明帝,为什么要专门例举汉成帝汉平元年汝南郡西陵县受鸠杖这个老人采取夸大事实,欺骗诳惑的行为,至使吴赏受到斩头弃市丧命呢。
可能有二个因素:其一,汉成帝和平元年即公元前28年,正是汉成帝下令“减死刑”省“律令”铭记史册的年代,可能是,实行鸠杖刑制的过程中,冤杀了一些人,遭到百姓反对,迫使朝廷减死刑律令。其二:总结汉简的截止时间是汉明帝永平15年,即公元72年,是否与班固、班彪、班昭三兄妹有关,班固是汉明帝的典校秘书,到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班固因窦宪案受诛连,窦宪伏诛,班固死在狱中,其弟班彪,明帝时使西域有功,任西域都护,封定远侯,至兄班固死班彪奉命还朝,因兄事畏敢言,遂叙汉鸠杖刑制埋藏,表兄之冤。与《李陵答苏武书》表司马迁之冤相类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