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吐槽春晚,是中国人的修养底线
邱开冒
一说中国人,自豪感油然而生。正常人一旦被质问“你还是中国人吗?”会立马调集各项指标:我爱长城长江黄河,我爱饺子火锅春晚,我是中国人!
听质问者的口气,“中国人”是个荣誉称号,至少是有一定级别的职务称呼,像过去称呼的“大官人”似的。就像一首歌唱的:
手牵着手/ 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
中国人好像都是厅局级待遇,挺拔、崛起和局气。要不好多加入外国籍的明星咋都悄咪咪地冒充中国人,回来演《建国大业》啥的?贪图级别待遇呗。
以前,有些爱国励志帖子,都要加一句“不转不是中国人”,就有威胁意味——被当成外国人,就是被降级处分了哦!
春晚,是中国独有的文化景观,可能槽点很多,但吐槽春晚就有违“家丑不可外扬”的戒律。歌舞不入你法眼,小品相声打不中你的笑点,需要反思的是你!你要自责:我为什么油盐不进、刀枪不入?难道我跟祖国生分了吗?
平常的日子里,骂声书记是草包就被跨市抓捕,写几篇日记就被誉为“递刀子”,多宽的槽子不够你们吐的?一年三百六十日,就除夕春晚跟你们客气一下,咱不能拿客气不当福气吧!春晚在表演跟群众举案齐眉时,咱们却举槽齐牙,可劲地吐槽,不厚道哦!
小不忍则乱大谋。春晚不仅仅是一套文艺节目,而是暗含政策谋略,在蹦蹦跳跳的歌舞和嬉皮笑脸的小品中,有大主题贯穿始终。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晚。古诗云:春潮带雨晚来急,春来晚了人更急。抱怨春晚逗不乐自己的,是不解春情的人。
所以,顾全大局而又有修养的中国人都不会吐槽春晚。不要以为春晚没门槛,没有慈悲心没有忍耐心没有意志力的人,不配看春晚。一个连春晚都忍受不了的人,怎么指望他们能忍受生活的挫折?怎么能指望在绝望中与他同行寻找希望?没有在深夜里痛哭过的人不足与之谈人生,不能忍受春晚的人无法跟他抱头痛哭掏心窝子。
你可以不赞美春晚,但不吐槽春晚应该是修养的底线,就像不嘲笑残疾人是文明人的标志一样。不挖绝户坟,不踹寡妇门,不砸要饭碗,不吐槽春晚和“没有xxx就没有新xx”,这“四不两没有”应该作为中国人的新传统武德。
契诃夫小说《带阁楼的房子》里,男主人公的朋友感叹高贵人家有教养:喝汤碰洒了不算啥,真正的修养不是不洒汤,而是汤洒了,主人家装看不见。
春晚年年把汤碰洒了,而且从头洒到尾,但有修养的中国人应该做到“身上有汤水,心里无汤渍”。噫!微斯人,俺谁与归?
所以,我很赞成网上不把吐槽春晚的跟帖放出来。这是爱护大家,因为吐槽春晚会拉低中国人修养的平均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