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993|评论: 3

[信息动态] 四川省川剧院建院60周年:甲子芳华,守正创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7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川省川剧院建院60周年:甲子芳华,守正创新





作者 四川日报


《变脸》剧照


  《巴山秀才》剧照


  《易胆大》剧照

  川剧,是巴蜀文化精魂的写照,是中华悠久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戏剧花园里一朵璀璨的奇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十四五”即将启程,川剧的振兴发展责任重大。四川省川剧院是川剧艺术的重镇,是四川文艺院团中的“龙头单位”,今年喜迎60周年华诞。六十一甲子,甲子护初心,初心叩时代,源头活水来。四川省川剧院的川剧工作者们,在艺术创作征程中,正迈着守正创新的步伐,继往开来,砥砺前行。□莫里 文/图
  剧目立院 名家辈出经典传世
  四川省川剧院成立于1960年,是全国文化先进集体、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生产基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传承单位和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
  60年来,四川省川剧院汇聚陈书舫、周企何、周裕祥、邓先树、张巧凤、刘又全等老一辈川剧表演艺术家,培养了任庭芳、何伯杰、胡素蓉、邱明瑞、黄世涛、张继泽、左清飞、夏官禄、杨昌林、燕凤英、黄学成、王道正、谢正新、陈华正、墙方荣、冯玉芬、钱兆鸿、张金元、张文、陈明福、黄龙宣等一批川剧界优秀的传承人代表,奠定了川剧在全国地方戏中的大剧种地位。
  60年来,四川省川剧院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成功打造出一系列享誉全国的优秀舞台艺术精品,如《和亲记》《芙奴传》《绣襦记》《柳荫记》《白蛇传》《望娘滩》《卧虎令》《杨八姐智取金刀》《金沙江畔》《急浪丹心》《变脸》《巴山秀才》《易胆大》《峨眉山月》《尘埃落定》《铎声阵阵》《双八郎》等经典大戏50余部,还传承了60多部优秀传统折戏。
  60年来,四川省川剧院屡创文艺高峰。由著名剧作家魏明伦创作的川剧精品三部曲《变脸》《巴山秀才》《易胆大》,先后荣获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等国家奖项,剧院多人荣获文华表演奖、编剧奖、导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等。
  人才兴院 “后浪”传承戏剧薪火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
  60年来,四川省川剧院涌现出了一大批编、导、演及音乐、舞美杰出人才,他们是“川剧后浪”的行业导师,培育着一批批新人,传承着川剧的薪火。编剧李明璋、张中学、罗祥勋、胡金城、郑瑞林,导演刘成钧、刘忠义、邱明瑞、张开国、郑德胜、刘毅、毛庭齐,川剧表演艺术家张巧凤、刘又全、任庭芳、何伯杰、胡素容、王竹慧、燕凤英、贺剑虹、左清飞、黄学成、杨昌林、但志生,优秀演员简小丽、沈丽红、李艳冬、熊宪刚、冯燕、刘燕、章菁森、夏昌荣,作曲家李湖昌、何绍成、李天鑫、熊翼皋,师鼓李文彬、郑文贵、肖中枢、陈平,舞台美术家杨成林、李善、叶健,戏曲评论家陈国福,后起之秀樊明君……他们的名字如同闪烁的星辰,烘托出一轮皎洁的明月,剧汇群英,相映成辉。
  立德树人,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改革开放以后,四川省川剧院传承戏剧精神、艺术薪火,培育出一朵朵芬芳“梅花”。新一代川剧青年演员接棒,逐渐成为各行当的代表性传承人和顶梁柱。古小琴、陈智林、何苓、李莎、崔光丽、刘谊先后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其中,陈智林梅开二度,成为当代四川剧坛领军人物。
  截至目前,四川省川剧院有6人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29人次获国家文华奖、24人次获中国戏剧优秀表演奖,4人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4人,创作演出传统及现代川剧200余出。
  芳香不断,梅花激励“后浪”,传承戏剧薪火。由谭红梅、万多、杨坤昊、雷云、陈若梅、冯午、尹莲莲等组成的优秀青年演员队伍,业精艺勤,勇挑重担。一方面,四川省川剧院委托中国戏曲学院培养的四年制表演本科班学员已负笈归来,成为川剧历史上的首批本科生。“90后”“00后”新锐川剧人,打通学理和实践的“任督二脉”,活跃在当下舞台上。另一方面,四川省川剧院委托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定向培养的三年制大专班学员正勤学苦练,传承经典,用拼搏和坚持不负韶华、不负青春。
  扎根人民 守正创新“走出去”
  文化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其中离不开与世界接轨,与国际交流。
  走出去,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出国门,彰显文化自信。1985年,川剧《白蛇传》参加德国“地平线85”世界文化节揭幕演出引起轰动,在荷兰、瑞士、意大利的10个城市演出15场,观众达两万余人次。1987年,在日本演出24场,观众达5万人次,盛况空前。2007年欧洲版《火焰山》,2010年中法合作版《镜花缘》先后赴欧洲109天,在瑞士、法国、卢森堡连演60场,场场爆满,获得欧洲观众好评。中国川剧名扬世界,变脸吐火成为川剧金字品牌。
  走出去,把充满人情味的川剧带到老百姓身边。“三下乡”惠民演出,新春、国庆节惠民展演,把川剧文化大餐带到基层的老百姓身边。
  走出去,把悠久的文化精粹,种在孩子们美好的心里。推动戏剧进校园,一批批非遗传承人变身为“行走的教科书”,生动地把川剧的魅力展现给象牙塔的学子们。未来,中国川剧博物馆也将落地,用现代科技展示悠久文化。
  近日,省委领导指出,要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川剧振兴发展,广泛调动资源,创造有利条件,给予川剧发展更大舞台。要推动川剧走市场,瞄准时代需求,充分继承、大胆借鉴、勇敢创新,多出精品力作,创造性开展交流互鉴,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中国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奋斗不息,60年是节点也是起点。在四川省川剧院院长刘嫈看来:新时代、新川剧、新传承、新活力。乘着新时代的春风,牢记文艺工作者使命,四川省川剧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创作生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舞台艺术佳作,为振兴川剧,再创更大业绩与辉煌而努力奋进。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1-1-18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愧对先人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1-1-19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有了许多青年演员储备,趁早恢复惯例周日折戏演出,废话多说无益!

发表于 2021-1-23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省川院建院六十年实属不易,可喜可贺!老朽借此向新老川剧人衷心祝贺!"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祝愿坚持传统川剧的传承演出,抓好正宗川剧(並非某些话剧化影视化歌舞化之不伦不类)的创作发展。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