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存的两种选择:善与恶
——“恶”从何来?
[beiz]人性深处的恶:“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就是腐蚀剂,权力就是一剂毒药,权力就是一个大染缸”。
[qinb]人性深处的恶,是从西方照搬过来的观念。假设官员都是无赖,所以必须制定约束官员的制度和法纪。
但是,所有官员,无论科举或者民选,不是都以德才兼备为标准,进行了调查和考核的优秀人才么?为什么要假设做“无赖”呢?这就好像缺少说服力,用君子和小人的说法,无法解释人的变异。
我1988撰写《人之两重性初探》,提出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特别是提出了“劳动生存方式”和“动物生存方式”,可以透彻合理的说明,对公权力必须通过监督制约,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才能有效防止以权谋私和权钱交易。
[shao]这个很有意义,也很深刻。我也在思考,还没有想通
[qinb]古代孟子讲人性本善,荀子讲人性本恶,其实都是先验论都不真实。
自然属性是先天本能,吃喝拉撒睡,不存在善恶判断。所以,人之初,乃动物,无是非,无善恶。
社会属性是后天生成,家庭和社会,人生经历人际关系,特别是生存方式的选择。
自然属性恶性膨胀,人即弱肉强食,残杀掠夺寄生满足需求,这就是动物生存方式产生兽性。
只有劳动生产可以创造日益丰富物质和精神财富,不仅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且在生产劳动过程,分工合作互助友爱,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这就产生了人性,见諸行为规范,就是仁义礼智信。
兽性必然是假恶丑,人性必然是真善美,都是相互表里的同时存在。老百姓说要“有人性”,“人性高尚”,可见人性是个褒义词,是一切真善美的综合。老百姓说“没人性”,“衣冠禽兽”,那一定是指做了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坏事,可见“兽性”对人而言,是个贬义词,是一切假恶丑的综述。
由此推论,只有人类社会,才有是非善恶之分,是后天产生的观念。任何人,在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劳动生存方式”和“动物生存方式”,二者必选其一。二者的选择,在价值观不稳定情况下,常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自律(道德)和他律(法治、舆论)的差异,而出现不同的选择。
所以,无论专家教授,无论达官贵人,或者是领袖和名流,都会出现晚节不保,老革命出了新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对公权力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德育和法治相结合。
无论总统还是首相,任何掌握公权力的人,无论其资历多深,无论其功劳多大,都要接受人民大众的监督制约。
因为人的机体的自然属性不会消失,自然属性必须限制在不损害他人和社会范围。绝对的权力去除了他律和自律,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导致绝对的腐败就有了必然性。
古人提倡“慎独”,这是自律的高级阶段,是人生观成熟的标志,就是君子和圣人的作为。
当代有人说善良基因,北大博导说善比较恶多些,还是两千年前的先验论。
你听听北京政法教授,对权力的说明,再看看我的解释,就豁然明白了。人不是有缺陷,是有两种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