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成百上千的北漂突然无家可归了。
通宵营业的肯德基里,95后租客全部家当被打包成几个大箱子,摆放在狭小的座椅上。
有人想要打电话联系蛋壳客服,无人接听,去办公地蹲守,却发现这里早已排起了长队。
这个冬天,北京的初雪来得比以往都要早。
“蛋壳”破了,年轻人能去哪里?
蛋壳即将破产清算的消息在网上发酵的时候,租客们还在自我安慰:毕竟已经交清了房租,至少能挨过这个冬天吧。
更让他们感到安心的是,美股上市的蛋壳,业内排名前三,跟那些小平台肯定不一样。
10月份,房间里开始断网,管家过来说:只要在蛋壳APP上申请解约,就可以将租金尽数返还。
但到了11月,租金一分钱没退,管家也不见了踪影,房东却上门换锁赶人了。
租客们这才如梦方醒:大平台也靠不住了。
租客留给房东火药味十足的《告知书》
京城米贵,居住不易。寒风里,这八个字更显刻骨铭心。
过去几年,长租平台通过高价收房,低价出租,垄断了一线城市的大部分房源。
分期月付,吸引了不太宽裕的年轻人。用月付的形式享受年付的各种优惠,何乐而不为呢?
但当承诺都变成泡影,租客们才明白,平台把自己骗得多惨。
丰台区南四环,两个在读研究生被赶出了拼住的次卧,却还要交十个月的房租贷,要不然助学贷款就要泡汤了。
房东也很委屈,租金都在蛋壳手里,自己一分钱都还没拿到,高额的房贷只能靠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硬抗。
11月16日,蛋壳通过官方微博发声:没有破产,不会跑路。
但钱去哪儿了?蛋壳至今没有给出正面回应。无家可归者只能自己站出来维权、自救。
截止11月24日,新浪微博上“蛋壳公寓”超话阅读量已经超过5.3亿,讨论21.3万条。
名为《豆友互助修补空壳》的石墨文档在豆瓣网友中流传:不少热心人打开家门,欢迎居无定所的“难友”们。
对北漂年轻人来说,这个冬天格外寒冷,但一点一滴的温暖,还在点亮北方的寒夜。
救下烂尾楼,业主们谁来救?
北漂青年露宿街头的夜里,941公里外的河南南阳,另一群人也在为房发愁。
这座城市上一次与首都“同此凉热”,还是两千年前的东汉,太子劝皇帝说,洛阳是帝都,南阳是帝乡,地产普查都不能太细。
两千年后的2013年,南阳市卧龙区一个名叫“铂金时代”的楼盘开始发售,价格比当时南阳市平均水平高了一倍。
业主们满心欢喜交了款后,开发商却说,资金链断裂,房子盖不下去了。
一位49岁的业主,为了孩子上学才狠心在这里买了一套房,工程烂尾的消息传来,她受不了刺激,一只耳朵失聪了。
2019年,白白背了五年房贷的业主们决定自救。400多户业主凑齐了7600万房款,盘算着把房子盖起来,至少能挽回一点损失。
一年多后,房子终于封顶,开发商又告诉他们:房子盖好了,但想办房产证,还得加钱。
得到消息的业主五雷轰顶,媒体和网络也一时沸反盈天。面对舆情,开发商终于退了一步,取消涨价,进入交房环节。
“铂金时代”的问题看似得到了解决,但在南阳市,烂尾的房地产建设项目至少还有三百多个。
许多年轻人买的婚房至今没有交割,孩子都已经该上幼儿园了;有人受不了打击,中风偏瘫,还有人在漫长的等待中妻离子散。
“买到一个烂尾楼,你可能差不多要用十年时间搭在维权中了,真的是太累了。”
父母东拼西凑来的首付,几年来压得自己喘不过气的房贷,最后都打了水漂。
资本的创新,风险怎么都在韭菜身上?
“爆雷”的长租公寓和烂尾的楼盘背后,是一个可怕的现实:金融风险总被转嫁给最没有能力承担风险的人。
房地产企业借钱拿地,欠钱盖楼,资金链断裂以后,留下欠了房贷的业主苦苦等着完工交房。
新兴的“长租公寓”,玩法当然要比二三线城市的地产商们高明许多。
一套“金融科技创新”的“组合拳”打下来,租客欠着银行的贷款,房东苦苦等着房租,而平台却拿着这笔钱,吸引更多的“韭菜”入局。
埋头「创新」的金融巨鳄在抱怨监管太多,但接盘风险的普通人,却已经不起一轮轮的收割了。
面对这些“金融创新”,今天的蛋壳租客们也许会想起一年多前的P2P受害者们。
2019年一个P2P维权群的聊天实录
当初,还有人在感叹“人性的贪婪”。
但如今,在一线城市租房、在二三线城市贷款买房的,大多数是普普通通的年轻人;拿不到房租的房东,是兢兢业业的中产。
他们「贪图」的,不过是平静温暖的一日三餐。镰刀挥舞的时候,哪管韭菜贪婪不贪婪?
“蛋壳”碎掉了,可能会有人觉得可惜。
当金融创新成为资本套利的工具,风险转嫁给底层,它成了悬在每个人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租房被骗,买房烂尾,房子到手租金也能不翼而飞,在这样环环相扣的房子困境里,我们都是货真价实的社会主义套娃。
风雪停下后,肯德基里过夜的年轻人总会离开,只是没人知道他们最后去哪儿。
希望城市里的下个冬天,不再如此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