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收的到来,粮食价格这一直接反映民生现状的指数开始成为全国焦点。
上涨,是近来出现的高频关键词,玉米则作为粮食中的典型被重点分析。
据央视财经报道,双节过后,玉米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现货玉米的均价最高超过了2600元/吨,创下了近4年以来的新高。从2017年底开始,连续四年上涨,超过1000元,涨幅超过62%。
齐涨:玉米均价每吨涨超1000元
最新示范田亩产破纪录,增产146.14公斤
双节过后,玉米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现货玉米的均价最高超过了2600元/吨,创下了近4年以来的新高。虽然目前,山东、河北、内蒙古和部分东北地区的玉米已经上市,但玉米的价格还是一路走高。
从2017年开始,玉米价格连续四年上涨,现货玉米均价超过2600元/吨,与2017年底部相比,上涨超过1000元,涨幅超过62%。
与此同时,有媒体报道,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玉米密植高产示范田于近日进行了实收测产。结果显示,示范田玉米最高亩产达到1663.25公斤,打破现有1517.11公斤的全国高产纪录,实现146.14公斤的大幅提高。
该测产实收面积共30亩,示范田内包括“MC670”“中单111”“中单8812”等11个品种单产均超过1500公斤/亩,高产主要由于亩穗数和单穗粒重均有提高,其中最高产田每亩穗数达到8600穗,每穗单穗粒重达192克。该项技术经过长期研究已趋于成熟,可稳定实现亩产1500公斤水平。
齐缺:台风灾情减产预计1000多万吨
产量不及需求量预计缺口达2800万吨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最大的玉米产区,自2007年以来,黑、吉、蒙、辽玉米播种面积在全国的占比不断上升,仅在2016年出现短暂回调,目前,四省区在全国的比重已经超过了40%。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黑龙江在全国播种面积的占比达15%。
然而东北地区也因此在与自然灾害的对抗中遭受更大的打击和风险。8月27日上午,台风“巴威”在中朝交界附近的朝鲜平安北道沿海登陆;9月3日中午,台风“美莎克”经朝鲜半岛进入吉林延边;9月7日,台风“海神”在韩国庆尚南道沿海登陆,8号凌晨进入吉林。接连半个月三个台风影响东北地区,为历史首次。
有机构在灾后对东北地区的玉米受灾情况做了相关调研,预计减产1000多万吨(相对于东北四省区1.1亿吨的年产量,减产幅度约为一成),也有调研团队预期减产两成。
因正值玉米生长、水稻灌浆的关键时期,台风过境农作物出现倒伏,影响较为严重的是吉林全省。而关于倒伏造成的粮食减产问题,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张永林在9月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答复:由于作物的生产态势较好,当前玉米果穗已进入蜡熟期,成熟度达90%以上;玉米折断率较低,果穗着地比例不高,台风对于粮食产量形成的影响偏小。
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20-2021年度的玉米产量将达到2.65亿吨,比上一年增加了400万吨,但是,2020-2021年度玉米国内消费量的预测值较2019-2020年度增加了1300万吨至2.93亿吨,预计2020-2021年度的玉米需求缺口为2800万吨。
双辐射:下游淀粉、酒精、养殖等产业价格上涨
玉米期货价格强势反弹站上高位
据多家媒体报道,由于玉米价格的上涨,相关产业链的成本也因此上涨。
9月以玉米为原料的饲料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超过7%。此外,玉米加工的下游产品淀粉、酒精等价格也大幅上涨,玉米酒精价格9月同比上升幅度超过22%。玉米淀粉价格从今年初每吨2220元上涨到本周每吨2900元左右,上涨幅度超过30%。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玉米价格还在不断攀升,许多畜牧业养殖户都在大量囤积玉米。
根据互动易的问答详情,有股民询问中粮科技公司产品中的玉米占比、储存和是否成本大幅上升,中粮科技回应称:根据原料市场的供需、价格等因素的变化,公司及时调整原料投料比例和库存水平,努力降低原料价格变动对成本的影响,目前公司玉米库存保持在正常合理水平。也有股民就此询问正邦科技成本是否提高,该公司回应自产仔猪育肥成本呈持续下降趋势。
公开资料显示,中粮科技从事生物工程的科研开发,淀粉、淀粉糖、燃料乙醇、食用酒精、味精、柠檬酸、聚乳酸、功能糖醇、变性淀粉等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正邦科技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以种猪育种、商品猪养殖、种鸭繁育、农作物优良新品种选育等为主要业务。
除了具体的相关实体产业经济,这股玉米“辐射”还蔓延到了股市。
彼时,上述新闻发布会召开后的周一,玉米期货价格反跌为涨,突破2300元/吨。一路走高,截至上周五收盘,玉米2101合约涨1.64%,报2601元/吨。
相关新闻
三季度粮食价格恢复性上涨 专家:波动仍在合理区间
当前,秋粮收获正从南到北陆续展开,粮食价格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小麦进口量较去年大幅增加,是否会影响我国小麦市场?东北地区遭台风“三连击”,对玉米市场影响有多大?今年早稻价格为何高开高走,后期中晚稻上市后的价格走势会如何?针对上述问题,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作了回应。
唐珂表示,三季度我国粮食价格恢复性上涨,波动仍在合理区间。今年夏粮、早稻已丰收到手,秋粮丰收也已成定局,保持农产品市场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后期各地秋粮将陆续进入集中上市期,在全年粮食丰产、库存充足的基本面下,粮食价格大涨或大跌的可能性都不大。各方面应全面理性看待市场波动行情,农户要合理安排售粮节奏、卖个好价钱,避免保管不善导致的坏粮损失,贸易商和加工企业也没有必要囤货抢购,要防范投机炒作带来的风险。
小麦方面,今年新麦上市后,受多重利好因素支撑,价格稳中走高。原因有三,一是湖北、安徽、江苏、河南4省先后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形成底部支撑;二是玉米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小麦饲用需求增加,对价格拉动明显;三是受疫情影响,市场看涨预期增强,部分种粮大户和贸易商惜售,短期粮源偏紧。
总体看,小麦价格上涨是生产成本连年上升、粮价多年低迷情况下的恢复性上涨,涨幅并不是很大,属正常波动区间。唐珂介绍,7月中旬以来,国家加大最低收购价小麦投放量,市场粮源供应充足,部分贸易商惜售心态松动,小麦价格已逐步趋稳。9月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普通麦每斤1.20元,环比涨0.7%,涨幅比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同比提高5.9%。目前,我国小麦全社会库存超过1年的消费量,政府储备调节能力强,完全能够保障口粮市场供给,后期随着秋粮大量上市,小麦价格将保持平稳走势。
由于国内行情较好,小麦进口增幅明显。据海关统计,1月至8月,我国小麦累计进口数量为499万吨,同比增长137%。但进口绝对量增加并不多,进口占我国产量和消费量的比重依然很低,而且以优质强筋、弱筋小麦为主,用于品种调剂,满足日益增长的焙烤类食品加工需求,对我国小麦市场运行的影响很小。
玉米方面,今年以来受需求增长拉动和市场炒作因素影响,价格持续上涨,8月份产区和销区平均批发价分别达每吨2270元和2444元,是2016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以来的新高,但进入9月后,随着新玉米逐步上市,以及临储拍卖玉米陆续出库,价格已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回落态势,9月产区月平均批发价为每吨2222元,环比跌2.1%。
“今年玉米播种面积基本稳定,长势总体较好。8月底9月初,东北产区连续遭受3次台风,部分地区玉米出现倒伏,但台风发生时多数地区的玉米生长已进入蜡熟中后期,产量已基本形成,且未受灾地区长势较好,预计今年玉米总产稳中有增。”唐珂说,后期随着主产区玉米上市量逐步增加,临储玉米出库,贸易商加快出售手中存粮,以及进口玉米和替代品陆续到港,玉米市场供应形势将逐渐宽松,短期内价格有望保持稳定或小幅回落。
水稻方面,今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提高早稻和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统筹整合资金40多亿元支持早稻主产区恢复双季稻生产,早稻种植面积连续多年下滑后恢复增长,虽然受南方洪涝灾害影响,早稻平均单产下降,但总产量是增加的。
早稻价格高开高走的原因,主要是中央和各地地方储备补库需求增加,而市场优质粮源相对较少,最低收购价上调也对价格形成了一定支撑。“这些年稻谷价格总体下行,农民种植早稻基本不赚钱,今年价格恢复性上涨,有利于保护农民种植早稻的积极性。”唐珂说。
目前,南方新季中晚籼稻开始陆续上市,市场主体积极收购,价格整体高开稳走,预计后期市场走势与早稻类似,收购价格将稳中偏强,且市场化收购比重进一步提高,优质优价特征更加明显。由于目前国家稻谷库存充足,超过1年的消费量,且今年稻谷丰收已成定局,市场供给完全有保障,后期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保存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
立即加入四川手机报&麻辣社区 热点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