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韵楼位于饶平县三饶镇南联村,建于明末,经历三代人建设,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建成。1647年黄锦(明南京礼部尚书)来县城(三饶),道韵楼耆老请其光临该楼,黄锦为道韵楼提写了楼名,大门两侧的对联是清代广西中州正堂黄德祖(系道韵楼黄氏裔孙)所撰。其联云:“道义为本根,天下无双,克念祖德;韵文光奕叶,实华并茂,贻厥孙谋。” 道韵楼是迄今被发现的中国最大的客家土楼,也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最大八角形土楼。2006年05月25日,道韵楼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道韵楼内切圆直径是101.2米,周长328米,总面积15000平方米,楼中每一卦长39米,各有楼间9间,卦与卦之间用巷道隔开,八卦共72间。楼间也仿三爻而设计成三进,一二进为平房,第三进联接外墙为三层半楼房,楼墙高11.5米。底层墙厚1.6米,由黄土夯筑而成,墙基仅垫二层青砖,固桷用竹钉,楼中除了各家各户自用的水井外,不特意在楼中的阳埕左右挖二眼公用水井,以象征太极两仪阴阳鱼之鱼眼。该楼还与一般土楼不同,它仿照诸葛八卦阵的从生门入、休门出的原理,特地在大门一侧另开一休门,以让族人从此门出寨。楼周设有枪眼、炮眼外,楼门顶还特设有防火烧门的注水暗涵,全楼具有防兵乱、防乡斗、防火灾、防寒暑、防地震的八防作用。道韵楼有别于赣南、闽西北的多以正方形或矩形为平面布局的土楼,它以八角形最具代表性。楼内最多时曾有600余人在此安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