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近日警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那么预计4月至5月就会出现粮食供应危机。
“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保护最脆弱的人群,维持全球食品供应链并减低疫情对粮食体系的冲击,那么我们将面临迫近的粮食危机。”
FAO在声明中提醒,限制人口流动、从业者“基本的避险行为”可能会影响农场运转。处理绝大部分农产品的食品加工设施也会被迫中断。
“我们已经注意到后勤方面的挑战,包括粮食运输(无法从一地送往另一地)的问题,疫情导致动物饲料减少、屠宰场出现物资与劳工短缺而处理能力降低,从而影响畜牧业,类似在中国出现的情况。”
声明受,到目前为止,上述影响仍属于最小程度,食品供应与市场均稳定。但相比主食,肉类和其它不耐储商品更有可能受到价格上涨的冲击。
惠誉国际也在报告中提到,为了确保粮食安全,部分国家可能会实施贸易限制或者大量囤积,从而很快导致局势升级,并撑高谷物和籽油价格。
目前主要的产粮国中,越南、俄罗斯均已在上周宣布暂停对外谷物出口。哈萨克斯坦也暂停了面粉、荞麦、糖、葵花籽油和部分蔬菜出口。
在消费者面临隔离并囤积粮食的当下,这些举措可能推动粮食价格高涨,并严重扰乱全球粮食供应。受此影响较为严重则包括那些更多需要进口粮食的国家,比如中东地区、中日韩等。
印度、印度尼西亚等货币贬值的国家也面临风险,因为国际市场上绝大多粮食产品都由美元结算。
28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王辽卫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表示,我国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供求总体宽松,完全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也能够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考验。
中国小麦库存一年有余 大米超全球六成已实现净出口
2019/20市场年度,中国稻谷出口量预计增至340万吨,而稻谷进口量继续缩减至230万吨,中国将连续第二年成为稻谷净出口国。
国际粮食市场的一丝风吹草动,国内一批农业股涨停,对中国粮食安全的担忧也卷土重来。
中国的口粮完全能够自给自足,而且中国主粮的库存世界第一,小麦够吃一年,稻谷可以吃9个月以上。
美国农业部数据,2018/19市场年度,中国期末水稻库存约1.15亿吨,按照中国人去年水稻消费1.43亿吨来算,中国农民一年不种庄稼,不从国外进口一粒大米,全国人民可以吃9个月。
全世界上一市场年度水稻库存是1.75亿吨,中国的库存占了一大半。
而且,中国上一市场年度还有1.4亿吨的小麦库存,当年国内的消费量只有1.25亿吨,小麦库存够中国消费者吃一年。
最近十年,困扰中国农业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去库存,水稻和小麦都是如此。
2008年之后,为了保护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国家持续多年对稻谷、小麦等进行托市收购,各地国库粮满为患。
粮食不能久放,尤其是稻谷,存放时间稍长,味同嚼蜡,只能做饲料。
正是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稻谷进出口形势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年前,中国还是稻谷的净进口国。
2015/16市场年度,中国进口稻谷460万吨,出口约37万吨。
中国大规模进口稻谷的原因有两个。
泰国的香米不少人吃过,口感跟国内大米就是不一样,中国消费者的口味越来越刁,进口好大米的需求一直都有,这是改善型需求,不是填饱肚子的刚需。
泰国大米、巴基斯坦大米、印度大米,特别是口感松软、粘牙的好米,这些年源源不断进入中国。
另一方面,因为粮食托市收购等原因,中国粮食价格更贵,周边国家如越南大米,千里迢迢运进中国,成本上也许还有优势,所以国外大米在国内也有市场。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稻谷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稻谷进口国,这种现象持续多年,直到去年。
2018/19市场年度,菲律宾进口了290万吨稻谷,中国的进口量已经降至260万吨,菲律宾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稻谷进口国。
同样是在去年,中国出口的稻谷达到272万吨,比进口稻谷多出12万吨,是5年来第一次成为稻谷净出口国。
美国农业部预计,2019/20市场年度,中国稻谷出口量进一步增至340万吨,而稻谷进口量继续缩减至230万吨,中国将连续第二年成为稻谷净出口国。
中国稻谷在国际市场上攻城略地,印度的一些媒体频频示警,希望保住印度世界第一大稻谷出口国的市场地位,有的呼吁印度政府恢复对稻谷出口的补贴,让印度稻谷重新获得价格优势;而中国稻谷进口量缩减,世界第三大稻谷出口国越南在想法子扩大对日本等国家的出口,填补中国撤出的缺口。
中国今年有望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稻谷出口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