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070|评论: 12

[转帖] 江晓原:中国“四大发明”的争议从何而来

[复制链接]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9-8-23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重要成果,一直以来,这都被视为中华文明的先进成果而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广为人知。然而,“四大发明”本身存在的争议在学界早就引起了讨论,这些声音也曾出现在媒体平台。近期,伴随高考而来的“吐槽教科书”现象,又将此问题拉入人们的视野中:“四大发明”存在怎样的争议,教科书中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溢美之词”是如何产生的?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9-8-23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四大发明”的争议在学界已经有些年头了,这些争议是怎么产生的?

  江晓原:“四大发明”一直就有争议。“争第一”可以说是产生争议的一个症结点。本来我们认为,中国的“四大发明”稳居世界第一,但是现在看来,这是有问题的。

  首先说印刷术的问题。韩国跟中国争印刷术发明时间的世界第一,这是不成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韩国认定的是金属活字印刷术,这已经是印刷术后期的发展,前期是木活字印刷术,这个发明权还在中国,且争议不大。

  尽管在韩国也有发现雕版印刷的纸条,比如1966年发现的《陀罗尼经咒》。但存在的问题是,这很有可能是从中国带过去,遗留在韩国的文物。历史上,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达官贵人都喜欢中国的佛经,有些经卷因此流入,所以韩国发现的雕版印刷的残卷可能是从中国过去的。还有一点证据是,这个纸条上有武则天时期的特殊汉字,这是朝鲜半岛上应该不会使用的汉字。所以,印刷术的发明权在中国基本争议不大,只是在雕版印刷出现的时间上,目前学界仍有争议。

  保存完整的古雕版

  火药的问题,我以前曾写过文章。中国发明的是黑火药,西方后来发明的是黄火药,所以火药的发明权在中国也没有争议。

  存在问题比较大的是造纸,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造纸术的国家,这个说法已经明显动摇了。

  这个问题纯粹是我们自己搞坏了。原本,我们说蔡伦是世界上第一个造出纸张的人,我们所谓的“纸”,就是指用蔡伦的这套方法造出的“纸”。后来,有人在陕西灞桥墓发现了“纸”——其实就是扁平的絮状物,上面也没有文字,学界产生两种意见,一派坚决认为这是“纸”,一派则坚持蔡伦所造的才是“纸”。前者或许是想因此而提前中国发明纸张的时间,但是这里的问题是,主张“灞桥纸”是“纸”,实际上就改变了“纸”的定义。

  陕西出土的灞桥纸

  一旦修改定义,这个事情就坏了。它提示人们,可以通过修改定义来“争第一”。如果灞桥墓发现的这个东西可以称为“纸”,那么,埃及人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就发明了纸——埃及人的莎草纸,就符合一些学者修改后的定义。现在很多博物馆也都藏有埃及人的莎草纸作品,其上有大量的文字,还有绘画作品,如果我们承认存在“灞桥纸”,那么,为什么埃及人的“莎草纸”不能称之为“纸”?如果可以,埃及发明纸张的时间就比中国早得多。

  埃及的莎草纸

  这个事情已经说不回去了,所以,中国最先发明了造纸术,这个说法已经动摇了。

  再说指南针存在的问题,这不在于要不要“争第一”,而是本身的存在就有问题。最初,我们说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这个说法的依据不是实物,而是文献记载。有文献记载说,在航海中用这种东西可以指明方向。

  但是为了要把指南针的发明时间提前,就只能寻章摘句。先秦时代的文献记载说,将天然磁石做成勺子的模样放在一块平板上,可以指明方向,这就是司南。在小学课本上都有一幅图,我们国家也曾发行过邮票,用的也是这张图。实际上,这是经不起推敲的。

  司南是什么样的,文献上有记载,但是谁也没见过。后来我们广泛使用和看到的这幅司南的图出自王振铎之手。王振铎在1949年以前就搞和考古有关的工作,与科技史也有点关系,比如复制古代的某些器物。1949年以后他在大陆的文物部门工作。1940年代王振铎曾发表一篇文章,说自己“复制”了一个司南,那张广泛使用的司南图就是他文章中的插图。但他的司南从来没有学者见过,他的同事们回忆中也不曾见过实物。

  常见的司南图

  还有一个很不利的事例。郭沫若去苏联访问,希望带一个司南作为礼物,当时他就让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钱临照院士去做司南,郭沫若、钱临照都知道是王振铎的,但不知为什么没有让王来做这个事情。后来,钱临照造不出来,因为天然磁石的磁力很弱,那一点磁力很难克服勺子和平板之间产生的静摩擦力。钱临照没办法,最后磁勺所用的并不是天然磁石,而是用电磁线圈为其充磁,才克服了摩擦力,能够指明南北,郭沫若就带着这个去了苏联。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司南的模型基本都是合金造的。这与王振铎的说法全然不同,先秦肯定没有电磁线圈,因此司南的说法可疑。

  因为上述争议,似乎给人一种印象,我们总是拿靠不住的证据去“争第一”,于是产生了一个观点,中国的“四大发明”就是自吹自擂,这其实是偏颇的,也损害了“四大发明”的声誉。

  近期网络上对于教科书有一系列的吐槽,其中也涉及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似乎形成的一个印象是,我们对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总是有“溢美之词”,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江晓原:关于网上的吐槽,我没有太多关注。“溢美之词”确实存在,但我认为吐槽的人可能会言过其实,常常从一个极端说到另一个极端,对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不能不切实际的拔高,但贬得一钱不值也不对,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至于教科书中为什么常有“溢美之词”,这确实也有历史原因——就是以前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史的关系。

  1950年代,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很孤立,为了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就要求科学史的研究成果为爱国主义教育服务。当时“意义重大“、“世界第一”这样的说法在很多读物中都很常见。一个例子是北宋的水运仪象台。

  北宋水运仪象台结构图

  水运仪象台是一种大型天文仪器,集观测天象的浑仪、演示天象的浑象、计量时间的漏刻和报告时刻的机械装置于一体。1956年,李约瑟曾在《自然》杂志发表文章对此进行论证,在这篇文章中,李约瑟认为,这可能是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直接祖先,意义极为重大。文章发表后,风靡中国学术界,之后的大众读物更是将其描绘成盖世神器。直到现在,还有人以为这是多么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其实,在同时代的欧洲、中亚、阿拉伯帝国的城市里,类似装置并不罕见,不存在领先于世界的说法。为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忽略了出现在西欧和阿拉伯世界的同类装置,或许是当时真的不知道,也许是知道,但选择视而不见。

  我参与教科书评审工作时,曾看到小学课本中还有展示司南的那幅图,我就提出,说先秦时代就有司南,目前尚无确切证据,那张图尤其放不得,怎么能放进教科书中给小孩子灌输错误的知识呢!

  改革开放以后,科学史研究者不再把爱国主义教育当作学术研究的目的,国家也不要求学者做这样的事情了,科学史逐渐变成一个正常的学科,开始“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学者发表学术文本的自由度大了,很多错误已经在学界进行了纠正。但是大众读物、宣传读物方面的内容却很滞后。举例说,现在很多人还相信布鲁诺是因为日心说被烧死的,事实上是,布鲁诺是因为卷入宗教纷争,被作为异端而烧死。再者如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贡献,现在从学界到媒体都肯定了正面战场的作用,我们都可以在公共媒体上看到真相,但是很长时间教科书上的内容却依然很滞后。

  澎湃新闻:说起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几乎成了一个标志性的代名词。李约瑟对中国科技成就的偏爱,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江晓原:对中国科学史产生影响的思潮,可以谈到“内史”和“外史”两种研究风格。

  五四运动以前,西方学科还没有进入时,中国并不存在科学史这个学科。但是乾嘉考据学的一部分,可以看成科学史,乾嘉学者对于数学、天文等文献都有深入研究。有了科学史这个名目之后,中国最早从事科学史研究的那批人,也继承了乾嘉考据的风格,注重考据、文献以及年代学,改革开放之前,这种研究风格是占据了国内科学史界的主导地位。国际上最初的科学史研究也有类似情况,这种风格被称为“内史”。

  改革开放之后,适逢国际科学史研究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领域的相互关系,即所谓“外史”,这个潮流从九十年代开始进入中国,到现在科学史的外史研究潮流已经很兴盛了。

  李约瑟

  至于你说提到的李约瑟的偏爱,实际上,这对于科学史的专业研究并没有那么大的影响。但对于公众来说,李约瑟的影响确实很大。

  “文革”之前,西方像李约瑟这样思想左倾的学者,他们的著作在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很有影响。李约瑟之外,还有一位中国科学史界很熟悉的贝尔纳,他可能比李约瑟更“左”,在中国的影响也很大。在国人印象中,李约瑟可能是国际科学史界的代表人物,事实上并非如此。在一些西方学者眼中,李约瑟不过“半路出家”的“票友”。李约瑟在中国国人心目中的印象,其实是一种误读。

  澎湃新闻:科学史研究的地位是否因为大环境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江晓原:科学史始终是一个边缘而小众的学科。在大学里设立科学史系,上海交大是全国第一个,也不过是十几年的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可以说是科学史研究的“国家队”,但是其在中科院里也是处于比较边缘的地位。我在那里读书时,曾到科学院办事,科学院的人居然不知道还有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这么一个单位。公众关注科学史也不过发生在这一二十年,领域内的一些人开始在大众阅读层面发言,借助社会文化的话题,情况才有所好转。

  澎湃新闻:您怎么看中国古代科技在中西交流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江晓原:中国古代科技在中西交流史上是有重要地位的。我现在担任一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的首席专家,整理中西方交流的文献。简单地说,中西交流的程度超出一般人想象。古代虽然没有喷气式飞机,没有互联网,但古人有的是时间,他们可以花几年的时间从欧洲旅行到中国,有足够多的商人、战俘、官员,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进行了非常活跃的交流,其中科学技术扮演了重要角色。

  要说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通常这种表述容易夸大其词。总体上,从西方往东方的物质文化传递更活跃,中国的科学技术主要是在中华文化圈里传播。我曾说过,如果列一个包含到现在为止已有研究成果的清单,从西方传入东方的清单很长,从东方传入西方的清单很短。

  但是东方传到西方的这个清单里却包含了火药、造纸、印刷术这类东西,这几样技术对文明的影响确实很大。西瓜、西红柿、番薯,都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物种,但是这对历史的影响有多大?没有西红柿好像也没关系,其影响还是有限。

  马克思说,火药把骑士的盔甲炸得粉碎,改变了历史。这似乎证明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比如我们常说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马克思的这句话毕竟是文学修辞性质的。一项发明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需要很多细节内容去支撑的。目前我们只能说,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由东向西传入的物质文化清单虽然内容少,但是影响较大;而从西向东传入的东西虽多,影响却不是很大。

发表于 2019-8-23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便古代的科学发明一沾上现代政治立场的边,就学术不学术,自由不自由了!

发表于 2019-8-23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毕升的活字印刷只是一个想法!

  活字需要用金属制作才能实用,还需要配套的油墨

  毕升对这两个关键点都没有提出解决方案

  所以说毕升只是提出了活字印刷的想法,并没有实现

  活字印刷不属于中国

发表于 2019-8-23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火药没太大问题。印刷其实西方人也有自己的方法,并不算中国独创再传到西方的。纸都不能算中国独有,指南针也是。人类在探索自然的时候有很多发现都是重合的,有些是在相互交流中传播,有些是各成体系。
小粉动不动扯没有中国四大发明就没有西方文明,是多么的蠢和无知。

发表于 2019-8-24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也很客观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9-8-24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jianghuyouxia11 发表于 2019-8-23 21:14
即便古代的科学发明一沾上现代政治立场的边,就学术不学术,自由不自由了!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9-8-24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草书 发表于 2019-8-23 22:20
  毕升的活字印刷只是一个想法!

  活字需要用金属制作才能实用,还需要配套的油墨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9-8-24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可以,学生以学术问题给老是挖坑,绝对是文明堕落,尤其不可以从道德或政治层面其支持此风。

发表于 2019-8-24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说,这是近年来写的最好的文章之一。

发表于 2019-8-25 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澎湃请出上海交大江晓原来说这事?呵呵,只能越抹越黑了。
江大教授据称为科学史专家。前些年,坚称中国古代没有科学,不仅没有科学,连科学这个词都没有,科学一词是从倭国借来的舶来品。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19-8-25 07:01
敢爱敢恨 发表于 2019-8-24 16:46
讨论可以,学生以学术问题给老是挖坑,绝对是文明堕落,尤其不可以从道德或政治层面其支持此风。

人和人比,只要自己团队那里玩儿的冒烟,
那自然有人等着这个机会,抓住不放,
趁机打击一把,内部还不是一样的。
内部的竞争更加惨烈,
内部的扯皮,内部的争斗更加惨烈,
就有人盼着出事,就有人盼着看笑话。
人就这个尿性,
特别是知识分子,心胸更狭窄,
最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上,
拿着说得到做不到的标准,
鄙视世间存在的一切。

只能说电子科大这种学校,
祸起稀泥来可能更加有意思一些。

搞的地铁规划离电子科大都非常远,
咋回事嘛?
用阿q精神胜利法分析一下,
难道都是别人的错吗?
成都理工有地铁站,四川大学有地铁站,
当然啦,规划口四川大学是非常厉害的,
这一点,无论哪个专业,都要顶礼膜拜。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19-8-25 07:14
Nemoaaa 发表于 2019-8-23 23:40
火药没太大问题。印刷其实西方人也有自己的方法,并不算中国独创再传到西方的。纸都不能算中国独有,指南针 ...

这个涉及到民族自信的问题,在妖魔化的自主创新的氛围下,
想一想吧,允许不允许这种言论的存在吗?

本来电子科大今年招生的分数挺高的,
有超越穿四川大学的趋势,
这一下自己后院起火冒烟儿,
超越川大的事情,恐怕要步伐要缓一缓啦。

内部斗争更加的惨烈,就有人盼着别人起火冒烟,
趁机踩一脚,往坑里推一把,
特别是这种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失误,
分分钟就可以把个人所有的一切化为乌有,
直接变成过眼云烟,

用阿q精神胜利法分析一下,
这个老师要不是那么疯狂的卡学生,哦,那学生怎么可能会构陷老师呢?
这个学生还是有板眼的啊,
像有些没有能力的学生跑去跳楼,那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吗?
有些老师,特别在学校里面卡博士生卡的惨的很,
以为那些博士生心里面没有想法,
只不过是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忍气吞声罢了,
一般的博士都要超过三年毕业,
因为这样才能给老师创造足够的效益,
助长这样的风气,
也不知道培养的学生,到底是不是感谢老师。

学生再怎么错,也是科大培养的学生,
学生的板眼都是跟老师学的,难道不是吗?

话又说过来,老师不知道反思吗?
首先是自己教的学生,倒过来搞自己,
自己出了事,大伙都想踩一脚,往坑里推一把,
难道自己平时为人处事方面就没有提高的余地吗?

还是儒家那一套做的,说不得,
说了,曝光了见光就死,
任何事情都是一样。
没有办法……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