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举报者都是受害人或者利益相关人,而举报“一夫二妻”的却是与本案毫无利益关系的人。更不是受害者。这是一个有胆识有良知的知识份子。王培荣是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王培荣最早的维权行为是作为徐州风华园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举报小区的建筑质量及相关问题,8年来,经过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民告官”诉讼,他成为远近闻名的维权人士,于是常有人找他帮忙。董锋之妻睢传侠作为受害者,慕名找到了王培荣。经反复核实睢传侠提供的揭发材料,王培荣决定帮助这位女士伸张正义。因此才有了“全国最荒淫无耻的区委书记和全国最牛的黑恶势力”这样的网上举报。
先说一下操作技术层面的问题。王培荣“通宵发帖”举报,其经验值得介绍和推广。可惜的是所有媒体都没有具体介绍“通宵发帖”的操作办法。要知道,如何举报,向什么部门举报,这是能不能成功的关键。既然王培荣能够“通宵发帖”,想必是胸有成竹,掌握了一大批有份量的、能起作用的部门、机构和网站的电子邮箱和网址。这是一位经历过8年维权而且取得成功者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中国所有“弱势群体”的宝贵财富。我认为媒体不应该忌讳和回避这个问题,应该理直气壮地将它们公之于众。就象110、114、112、119电话一样,让全国人民家喻户晓。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美事,光是此举就足可载入史册。
然后说说王培荣成功的环境因素。这里所说“环境”不是单纯的居住环境而是指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环境。王培荣所有的举报都是实名举报,这当然表现了这位教授的胆识和品格。但公安部门没有像“彭水诗案”那样将当事人拘捕,有关网站也没有按照“惯例”进行删贴反而“编发文章《江苏徐州:区委书记演绎荒唐‘一夫二妻’制》在网站公布,接着“一些网站予以转发”。王培荣所在的中国矿业学院也没有对他的行为进行刁难的指责,反而给予了相当的支持。由此可见,社会进步是大势所趋,社会进步的步伐是阻挡不住的。正如孙中山所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而王培荣教授就是这个潮流中的弄潮儿。
王培荣,由业主委员会主任维权开始,经8年磨砺而斗志愈坚、经验愈丰富,以“通宵发帖”举报终获成功,其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都不可低估。我们向王培荣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如果各行各业涌现出更多的王培荣式人物,我们的世界会干净得多,也美好得多。
王培荣是一个教授,他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他又是一名业主,他和他的家人花了大价钱买了住房,他们理应安居乐业。举报,不是他本职以内的事。他是出于正义感和疾恶如仇的心理而坚持举报的。假如没有丑恶,假如那些有责任制止丑恶的部门很称职,何需教授坚持10年进行举报?人生一世有多少个10年?
我们可以权衡比较一下王培荣坚持举报的所得和所失。他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据介绍,近十年来,王培荣举报所居住小区的劣质防盗门问题、举报豆腐渣工程质量问题、把徐州市政府等五部门频频告上法庭、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告上法庭、把不法商人和腐败官员纷纷送进监狱等等。在这个过程中,王培荣不仅频频遭受人身安全的恐吓、屡受皮肉之苦,家人也成天生活在阴影中;而且还屡遭他人诽谤、打击,工作、事业受到重大损失;更为令人费解的是,副教授王培荣的义举不但得不到支持和弘扬,甚至有公安人员和公安机关多次扬言,要以各种理由把王培荣给抓起来。——读者可以自己做出结论,王培荣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失去了什么?“网络名人”当然也是一种收获,但那是虚的,过不了多久就会被新的“名人”所取代。通过诉讼也许争回了些许实际利益,但实际利益弥补得了10年中心理健康的损失吗?弥补得了他的家人提心吊胆过了10年日子的代价吗?
所以,王培荣的行为不具有推广价值。因为中国百姓在现实生活中早就发现,妥协往往比抗争更符合当今的社会现实。比如下岗,如今下岗已经成为企业官员手中排除异己的利器,窝里斗的钢鞭,整人害人的上方宝剑。你是一个技术尖子,是个革新能手,是多年的先进生产者,企业僚官却让你下岗了。如果你采用妥协的办法,你会自我宽慰说:我总算被狗东西给整了。于是一笑置之,另寻出路。因为你有实力,有本事,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你完全可以重新打开一个局面来。这是最理性的,也是最实求是的办法。既有实惠又有利于心理健康。但你选择了举报和上访。从此,恶运就和你形影不离了。你会发现,根本就没有部门和机构受理举报和上访。下岗连劳动争议都算不上,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都不会受理的。工会更是装聋作哑。纪委和信访办会告诉你,这是企业的权力,是企业内部的事,你只有回企业解决。举报和上访一圈之后又回到原点,你花了通信费、交通费、打印资料费若干,生气若干次,杀死脑细胞和心细胞若干,结果还只能“自愿”接受原先企业给你开出的价码,只是现在更低了,企业的说法是:谁让你折腾?谁让你败坏企业声誉?所以,你现在连最初的待遇也没有了。你只能忍气吞声地接受一切苛刻的条件。因为你别无选择。下岗分流,减员增效,连国家都给他们撑腰。你的举报和上访何异于唐吉诃德的和风车作战?
鲁迅曾很深痛地说,他所写的文章,所做的事,等于是在给做醉虾者当帮手。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中国的筵席上有一种“醉虾”,虾越鲜活,吃的人便越高兴,越畅快。我就是做这醉虾的帮手,弄清了老实而不幸的青年的脑子和弄敏了他的感觉,使他万一遭灾时来尝加倍的苦痛,同时给憎恶他的人们赏玩这较灵的苦痛,得到格外的享乐。”所以,当现实不可改变时,我们只能顺应现实。如果人人都学王培荣,丧失10年宝贵光阴不说,而且“弄敏了神经”,对痛苦格外的不能忍受,又如何在现实中生存呢?不如讲点阿Q精神,遇到逆境时,自嘲一声“我总算被儿子整了”,天大的事也就过去了。认什么真嘛。
因此我说王培荣不是英雄。英雄,是要在世俗中得到认可的。是要在芸芸众生里具有榜样作用的。王培荣既然不能给百姓充当榜样,自然也就不能被称为英雄。
但我认为王培荣是星辰。夜愈黑暗,星辰的清光就愈可贵。哥白尼,布鲁诺,就是这样的星辰。温家宝写过《仰望星空》,他在诗中说:“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而在诗的《前言》中他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仰望星空,想必是仰那些星辰。王培荣可以称为星辰吗?王培荣有资格成为星空中的一颗星辰吗?不知道。是非功过,自有众人评说。中国百姓不能人人成为英雄,至少,他们还可以仰望星空。
随着“一夫二妻”书记董锋的倒台,在举报路上苦苦挣扎了近十年的王培荣再度成为网络名人。在王培荣受到网民称赞和尊重的同时,媒体在叙述王培荣对董锋的倒台所起的作用时,“采取了极为谨慎的语言”。据分析,媒体不是不承认王培荣在其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有关方面不太愿意过分突出王培荣的作用,更不愿意去正面宣传这么一个既让政府、又让腐败分子头疼的人物。
最后这句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一个“既让腐败分子头痛又令政府头痛的人物”应该受到正面宣传吗?如果全国人民拿出当年学雷锋、学焦裕禄、近些年学任长霞的劲头学习王培荣,世界将会怎样?
有人将这件事称为“王培荣现象”。据介绍,近十年来,王培荣举报所居住小区的劣质防盗门问题、举报豆腐渣工程质量问题、把徐州市政府等五部门频频告上法庭、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告上法庭、把不法商人和腐败官员纷纷送进监狱等等。在这个过程中,王培荣不仅频频遭受人身安全的恐吓、屡受皮肉之苦,家人也成天生活在阴影中;而且还屡遭他人诽谤、打击,工作、事业受到重大损失;更为令人费解的是,副教授王培荣的义举不但得不到支持和弘扬,甚至有公安人员和公安机关多次扬言,要以各种理由把王培荣给抓起来。面对各种艰难困苦,王培荣坚持了下来,而且在不断取得成效。因此,完全可以被称为“王培荣现象”。—— “王培荣现象”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阴影。
于是我们就面临两难选择。如果正面肯定王培荣、正面宣传王培荣,岂不是承认从地方政府到建设部都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岂不是承认公安机关存在某些“不妥”?岂不是承认我们的社会风气存在某些丑陋?
可是,如果我们否定王培荣,岂不是同时也否定了王培荣的勇敢和正气?有网民认为,王培荣的风骨正体现了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脊梁,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如果这个群体的人们都昏庸了,社会就真的没希望了。所以,王培荣现象的存在,正说明它是一种必然,说明社会的发展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 当我们否定这种精神、这种脊梁作用和这种必然,我们的社会还有希望吗?
于是,媒体聪明地选择了“低调处理”的策略。还有一种声音说:王培荣竭力通过个人努力来最大程度地获取社会公正、打击贪污腐败,企图以个人努力来追求社会文明民主。这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构建社会的和谐、民主、文明和公正,打击贪污腐败,决不是个别人的事。
可是,负有责任的国家机器,各种建构得异常全面和庞大的机构和部门,他们负起责任来了吗?如果“王培荣现象”不合理,其根源就在于“各种建构得异常全面和庞大的机构和部门”的失职和渎职。它们先“不合理”,然后才有“王培荣现象”的不合理。此中因果关系显而易见。
一方面,“各种建构得异常全面和庞大的机构和部门”不能切实有效地负起责任来,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支持不鼓励公民个人的长期不懈地维护社会正义的举动。这实在是一个怪圈。
我佩服王培荣的胆识,佩服他百折不挠的精神。我认为王培荣这样的知识分子真正起到了“社会脊梁”的作用。我向王培荣教授表示由衷的敬意。但我认为,伸张正义、惩处腐败,根本出路还在于“各种建构得异常全面和庞大的机构和部门”切实负起责任来。王培荣是一个教授,他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他又是一名业主,他和他的家人花了大价钱买了住房,他们理应安居乐业。政府应该保障王教授安心传道授业解惑,应该保障王培荣所居住的小区的所有业主都能安居乐业。让一个教授花十年时间来举报,那些“各种建构得异常全面和庞大的机构和部门”都在干什么?甚至,公安部门还多次扬言要以某种理由将王教授抓起来,太过分了吧?
其实,面对“王培荣现象”,政府部门是不应该“头痛”的。至少,他们先要保证王培荣这样的公民不必“头痛”,人家才不会令政府部门“头痛”。问题的根子还是在他们自己身上呵。
对人民赤胆忠心无偿奉献六年,对腐败疾恶如仇公开举报十年
——为人师表矿大教师王培荣点滴:
对人民赤胆忠心无偿奉献六年扬正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b6588d0100ex92.html
对腐败疾恶如仇公开举报十年除败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b6588d0100exo5.html
王培荣无私无畏正气使徐州腐败官员胆振心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b6588d0100exfl.html
民告官监督各级行政部门依法办事,惩治腐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b6588d0100exbi.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b6588d0100exb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