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县锦屏镇莲花村2组家家户户都有很多棵梨树,出产的雪梨因“外形美观、果肉洁白、味甜如蜜、清香无渣、入口即化”等特点,在蓬安锦屏、周口等地小有名气。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位客人曾在一棵梨树上挑选了七个梨子,一称接近二十斤,当时这7个梨子卖了六十多元。
因为梨树多,家家经济都比较好,“所以本队的好姑娘大多在本队找到了如意郎。”2组村民告诉蓬安说,“这得感谢时任锦屏区委书记康老(康本丰)呀,他给我们2组栽下的一千株梨子树,为我们两代人致富铺下了奠基石。
一九六四年,康本丰在锦屏区上任区委书记时,带上被盖、锄头、蓑衣、斗笠深入到当时最穷的锦屏镇13村2队蹲点。
蹲点过程中康老发现该社山高、土多、劳力足,发展果树潜力大,于是就带上几位村民拿着自己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480多元钱,翻山越岭到苍溪县运山乡梨园买回梨树苗一千株(实有1024株),并亲自与干部、群众到田边地块规划,起早摸黑打窝栽树。
康老帮村民栽下的梨树于一九六八年开始见到成效,群众收入也逐年增加,到一九九四年全队20多户社员户平卖梨收入均在万元以上,仅梨子一项收入就超过全社总产值一倍以上。当年南充市委、市政府还在莲花村召开了现场会。
因为笔者就是锦屏镇莲花村人,所以多少了解些康老帮助2组栽梨树的事情。近日,我与康老电话联系说想拜访他,康老爽快地答应了,“但我上午10点还有个会,你9点到我家来,我们谈谈。”康老今年已87岁了,退休后还兼着蓬安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名誉主任。
我怀着十分敬佩之心如约登门,康老很热情地接待了我,知道我是他曾经帮扶的莲花村的后生,更是高兴得很,连忙问我家父的情况,我告诉康老说家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因病去世了,他十分惋惜地说当年我父亲十分勤劳肯干,不愧是部队锻炼过的退伍军人,年龄应比他还小。
我向康老了解当年在莲花村二社栽梨子树的事。康老回忆起往事,犹如就发生在眼前,“二队山高地多田少,要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经济,栽梨子树是最好的选择,当然,既然要栽我们就要栽优良品种,所以就去到苍溪买梨树苗。事实证明,当初的选择没有错嘛,当地的村民家里经济都搞得很好嘛,大伙致富了,社干部、社员也没有忘记我,当初将梨树分配到户时队上居然还给我留了四棵,由历任队长轮换管理,年年都给我送梨。”
据了解,康老退休后依然把莲花村作为自己帮扶的村,一面改造旧树,一面更新品种。“二00一年三月,我与该队干群商议,新栽了相如梨1200株,为实现更好的发展打好基础,二0一0年五月十八日南充电视台还专程去该社拍摄了专题片。”康老告诉笔者说。
因康老在50年前给莲花村铺下了致富路,加上该社的小伙子们又十分勤劳肯干,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致富能手,村民唐昌林就是其中之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有客人在他家梨树上挑选了七个梨子,一称接近二十斤,卖了六十多元,还称为他雪梨王,他家经济搞得好,人又聪明,被姑娘小罗看上,成就了美好姻缘。
笔者告诉康老说:“如今很多村民家中楼房又重建翻新了,还有很多户在县城购买了商品房,莲花村二社能取得今天的成绩,这与康老您的付出分不开呀!”
康老听说莲花村2组村民日子越过越好,很是高兴,他还特意让我转告老队长唐运华等老朋友,有空将去他们家住几天。
康老虽然退休了,但他还在为蓬安的各项建设及公益事业积极献言献策,他依然忙着呢。
临别时,笔者请康老保重身体,康老高兴地说:“身体好着呢,前阵子,蒲国书记还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专门陪着我去市医院体检,体检结果是各项指标都很正常。”
祝福康老健康长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