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史较为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国民国期间出现了很多国立综合性大学和教会大学,也在各个领域出了人才,在1952年院校调整时被拆分,尽管有人也给予了符合当时建国强工科的评论,但毕竟是弊大于利,而且在今天来讲单科性大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渐曝光出来。
在中国西部重庆,这是一座年轻化的直辖市,也有众多知名高校在此,其中工科类的重庆大学是985工程高校;医科中的重庆医科大学的儿科学全国闻名,还有医学检验和感染病是国家重点学科;师范类和农学类重点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成为了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曾有法学中的黄埔军校,尽管今天相比之前有一些没落,但是也是法学类重点高校,经济法学和诉讼法学也是国家重点学科。
但我们也要看到现有问题:
1.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都开设了法学,但是法学能力无法与西南政法大学比,可是招收分数重庆大学招收是985工程类高校分数,西南大学招收是211工程类高校分数,西南政法大学是双非大学,但是招收分数也不低,为什么我们就不可以整合资源呢?将重庆大学,西南大学法学院整合在西南政法大学下面。
2.重庆大学是工科类高校,一说到工科就得谈理科中的数学和物理学科因为绝对是工科的基础,物理学的理论也需要从工科中去检验和总结,1952年院系调整中,是理科和工科分开的,没有一流的理科怎能有一流类的工科!西南大学物理学和数学专业都是开设,请问为什么不一并就使用呢?还有重庆医科大学,在基础知识学习的第一年一会是到湖北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一会是到西南大学,那么为什么也不一并使用西南大学的资源呢?
3.教育部现在已经出台文件,准备在一些综合类大学开设师范类专业。在民国时为什么综合类大学要开设师范学院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要从教的学生应经过教育学知识的学习,从幼儿园到博士尽管对象有着不一样,但是最起码的教育学通论绝对是一样的,但是我们今天众多的综合类大学没有开设有教育学知识,西南大学在这方面资源比较充足。
鉴于以上原因吧,我也综合了很多网友的建议,就将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进行合并,而且这四所中停止重庆医科大学的专科招生,组建之后成为新的重庆大学,办成民国时代的综合性高校,成为一所理工农文法医师范综合性高校。
同时我们需要总结经验:
首先,办成三个校区,这是这么多年高校合并和建设校区成功的经验,一个校区是本科生校区,一个校区是研究生校区,一个校区是医学院校区(医学院一二年级本科生在本科校区学习)。三校区的借书卡和饭卡都是全不能使用的。至于校区的选择需要慎重,本科生校区一般是远离市区但是也不能太偏僻的地方,医学院校区肯定是在临床教学医院附近,研究生校区又是在靠近市区的地方。至于多的校区怎样办?很好办,都是国家出资修建的那么可以交付给其他高校或者办学机构使用,至于之前有着贷款修建的校区国家一概接管,不再与高校扯上关系。
其次,要总结1952年学生大迁徙,现在各个校区都有学生的不论本科生也好,研究生也好都不动,只是各个校区不再招收非相关校区的学生,比如A校区现在有研究生但A校区是作为本科生校区,那么只停招研究生,而原来在校研究生不动。其余各个校区都是一样,比如B校区现在也有学生,但是以后要作为职业培训中心,那么等所有学生毕业之后就办成职业培训中心就可以了,就不是把B校区学生进行大迁徙。
最后,基础学科,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也包括体育和音乐美术本科阶段就是师范类办学,也不要在免费师范生办学了,免费师范生根本没有解决农村中小学基础教师缺乏的问题,反而成了今天众多优质类的中小学招聘的一个条件。如果准备任教高中,觉得本科能力不够准备读研硕士再去但是因为是免费师范生就不行,这个是什么逻辑?而且师范类不一定教书,非师范类不一定不教书都是明摆着,请问在这里就要强人所难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