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四川省政府同意,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印发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攻坚计划》提出了1个总目标和5个具体目标。其中,总目标为:到2020年,全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应初中毕业生接受良好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以上
《攻坚计划》提出了1个总目标和5个具体目标。
1个总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应初中毕业生接受良好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5个具体目标是:一是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革命老区毛入学率显著提升。二是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更加合理,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三是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四是高中阶段学校经费投入机制更加健全,财政拨款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五是高中阶段教育办学活力和吸引力明显增强,建成一批示范性普通高中、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特色专业。
逐步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现象
攻坚的关键是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重点是4类地区、3类人群和3个突出问题。四类地区指的是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这些地区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教育资源不足,普及程度较低,是高中阶段教育的底部。《攻坚计划》明确提出,国家和地方通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支持这些地区扩大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把这个底部托起来。
3类特殊群体指的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保障这些群体的受教育权利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攻坚计划》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一是完善扶困助学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二是加强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积极推进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免费教育,保障好残疾人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权利;三是在扩大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措施,提供更多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
3个突出问题是指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高、职业教育招生比例持续下降、学校运转困难,这些问题严重影响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水平和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此,《攻坚计划》提出通过优化学校布局结构、扩大教育资源、 严格招生管理等措施逐步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现象;通过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办好特色优势专业、建立统一招生平台等措施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通过科学核定学校办学成本、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和公办普通高中综合预算保障制度等措施保障学校正常运转。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补助标准
全面落实普通高中和中职免学费、国家助学金政策,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鼓励企事业、社会团体和个人设立奖助学金。加大特殊困难群体资助力度,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低保家庭学生、特困救助供养学生优先享受免除学杂费、国家助学金等资助政策。
探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通过特级教师、高级教师、教学名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解决农村学校优质教育师资紧缺及不足问题。加强县域内教师统筹调配力度,推进教师轮岗交流、名师工作室、结对帮扶等校际之间教师共享机制。指导民族地区通过在事业编制总量内适度增加双语教师编制,用好用足“省属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特岗教师计划”。加大力度吸引国家免费师范生到四川从教,鼓励各地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优秀毕业生到贫困地区任教。
省级示范性普高招生适当倾斜农村
《攻坚计划》对改进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管理工作做了规定。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措施。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高中阶段学校招收残疾学生。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统招生计划要以50%以上的比例合理分配到服务区内的每所公办初中学校,并适当向农村学校倾斜。
严禁普通高中违规跨区域、超计划招生,争抢生源,影响其他学校正常教学和招生。规范中职学校招生宣传和收费,严肃招生纪律,实施阳光招生,规范注册中职学生学籍。实施职教圆梦计划,协调国家示范和重点中职学校将就业前景好的专业,面向初中毕业未升入普通高中的贫困家庭子女单列计划招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