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黄荆棍下出好人,这类中世纪的封建残余意识,在那个生产力极其低下,教育手段缺乏,根本没有现代意义的校园环境,主要靠私塾训蒙的古代社会自然适合,但对生活在21世纪文明富足城市中,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且有明辨事非能力的广大市民群众来说,这类倡言老师须粗暴打骂学生才能教育成材的错误谬论,误导了许多民众的教育观念 也变相损伤了许多莘莘学子的求学历程,乃至人生轨迹,真的应该扫地进入历史垃圾堆了。从小的打骂羞辱会让一个正常人慢慢失去应有的尊严,性格可能会变得敏感暴戾自私自卑,在学校读书期间长期被老师打骂的孩子很容易把受到的委屈火气撒到比他更弱小的同学头上,从而也变相产生了些校园暴力,当然经常被老师在课堂打骂羞辱的学生,在校园内也有可能被其他同学瞧不起遭受到集体的排挤,无法融入到正常的校园生活中,从而导致学习成绩变低,对上学感到害怕等。从小在老师打骂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其长大成人后,在工作婚姻家庭中往往会产生抑郁、拖延、社交恐惧等。
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对儿童的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儿童在犯错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错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当大人以冲动、威吓和严苛的行为对待小孩时,小孩会认为自己在父母心中是一个「坏人」,则怨恨、敌对和不良的心理,取代了原本善意的期待,导致子女的内化纪律无效,也造成双方更多的误解、不信任和仇恨。 长久以来,我们社会「不打不成器」的管教迷思,事实上,极可能是造成暴力的重要因素,也是身为人师者所应该深切反省的;反之,老师应以身作则,示范非暴力的师生互动关系,才是防范青少年暴力最重要的工作,透过打骂、暴力等行为,不但不能让孩子理解自己的行为哪里做错,通常记得的是被打时的愤怒与憎恨。且长时间下,除了会渐渐地破坏师生关係之外,也容易引起日后不良心理。因此打孩子不但会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造成伤痕之外,也会使其长大后反社会行为的增加。
孩子在面对大人的打骂时,或许表面上会装作很害怕,但久而久之内心会对自己的行为不以为意,不想去反省,不想知道该如何修正自己的错误作為,会透过找藉口、说谎等原因,将错误怪罪在别人身上,甚至想赶快长大逃离校园与家庭的束缚。老师透过语言与孩子沟通,讲道理的方式远比打骂更能让孩子印象深刻。建议老师采取正确的管教方式,也就是要先以身作则,建立榜样。当孩子做对时,应给予肯定与奖励,犯错时则要清楚说明原由,和指导如何改过。对他们多点耐心,以讲理取代打骂,相信这样才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快乐地长大。且惩罚通常只会让「作恶者」陷於僵局而更顽固、不理智,但是透过鼓励、提高自信、或是跟他一起思考事情应该怎么做,可帮助孩子重新找到积极向上的人生道路。回想起自己还是未成年时,当你犯错时,会希望大人如何教导你?是臭骂一顿、惩罚还是透过讲道理呢?当你一同站在孩子的角度时,去理解为何他有此行为,用他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引导,告诉行为是非对错在哪裡。透过此动作就足以让他觉得你是了解他的,且也会因为你将他当作是小大人看待,孩子们也会因此由衷地尊敬你。
延伸阅读,我想每一个做家长的都应看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427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