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炊烟升腾,萦绕游子相思
青衣江畔一缕炊烟,是一条此消彼长的曲线,升起滑落,滑落升起,一缕炊烟升腾滑落时是哀愁,升起时是欣喜,我不相信佛可以拯救一切,不相信血不可以燃烧,明天太阳还会升起,晨光中依然有花朵在枝头微笑,自己是自己的主宰,人的卑微和渺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卑微渺小的人格,传播光明的人同样被光明照耀,洒落芳香的人自己也蕴染芳香,只要脉搏还在跳动,血还在心中流淌,欣喜也好哀愁也好,都是一种思想的磨砺,爱可以再生失去的光阴不会重来,也许我的人生曲线上,真就没有一颗星星般的光点在移动,那么就在曲线的尽头树立一座无字的碑,裹紧灵与魂,怀揣一缕人世芳香,在纷乱中认清方向找回自我,从容淡淡地走过春夏秋冬。
肆意摇曳的城市霓虹,点亮了寂夜的黑,我坐在灯红酒绿的光晕中,苦思冥想,疲惫撕裂了褶皱的镜像,目光所不能及的遥远,追赶着一枚远山红叶,燃起的一帧帧念想,窗外哀感缠绵的冬雨,像极了那年惜别亲人的眼泪,风,抖落着过往日月的长度,雨,洇湿了心底乡思的宽度,我躲在凉凉的梦里忧伤地瞭望,山路尽头的小茅屋,那昏暗的灯光,和旧时里一缕炊烟升腾的惆怅,异乡一直用繁华的篱落,桎梏着行走异乡的游子,一方喧嚣城色,亦大气地善待这位乐不思蜀的旅者,可我知道,总有一天自己会拒绝,拒绝眼前所有的流光溢彩,以及被氤氲的旖旎岁月,不久终将会有一场告别是关于漂泊中的我,或许在时光的另一头也可能在流年最深处,又或者会于一首歌里道出一缕袅娜的烟语,呼唤远方的人,重归故乡,在我年轻时的故乡~山水洪雅,炊烟是常见的风景,尤其是到了黄昏,那婀娜的炊烟弥漫在门前屋后的绿树之顶,吸引阵阵喜鹊向村庄飞来。
在喜鹊欢快的叫声中,劳累一天的男人们哼着小调,叼着一支叶子烟,蹲在家门口,一天的疲惫在啪啪作响的碳火中消融,对明天的希望在丝丝炊烟中升腾,归来的游子远远地看到炊烟,立刻感受到家的温馨,父母们用血汗和亲情滋养着我们,给了我们远行的力量和勇气,现在我们归来了,扬起生活的风帆,抵御生活中困难,迎接春天的到来,青色的炊烟里,那简陋的锅灶里,他们又用饱含爱和温暖的粗茶淡饭迎接我们,这种特别的幸福只有生活在乡村的我们才能体会得到。如今人们普遍用起了太阳能、液化气,用上了电磁炉、电饭锅,炊烟在我们生活中渐行渐远,偶尔也有炊烟,那是不少家庭还停留在旧时光里,习惯的使用老式灶火,把木柴和焦炭往里一塞,燃烧的火焰使整个屋子暖呼呼的,热气流把饱经风霜的老汉,老太婆的脸染成了赭红,暗淡迟滞的目光闪烁着难得一见的光亮,那熊熊的灶火哟,温润着老人的身体,融化了晚年的凉意,一阵寒风吹过仿佛又看到了家乡那缕炊烟,那斩不断的洪山雅水故乡情。
炊烟越来越难得一见,而家乡依旧村庄还在,炊烟是一部年鉴,记录了洪雅乡村的过去,引领着我们走向绿色洪雅的未来。四季轮回,季节的更替乃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时间就像一去不回头的单程车,它给人们留下生命的叹息、优雅、背影及数不清的遗憾后就扬长而去。随着我们年岁的增长,时光越沉淀就越希望安于岁月的一隅,安静地生活安静地做人,安静地思索,因为唯有在宁静澄澈的时刻,才能洞见自己的内心,我喜欢在细雨霏霏,漫天雪花的黄昏漫步在青衣江边,一缕炊烟,静静地看着青衣江畔一派朦朦胧胧的风景,在幽静处向晚风潜去,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心灵的足音。故乡的炊烟,总是最早迎接黎明,最后送走黄昏,它就像一部流动的史书,记载着故乡父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恬淡生活,故乡的炊烟又像一首无字有情的歌,一把无声有弦的琴,传唱着悠悠的岁月,弹奏着朴实的温暖,激励着人们在生命之旅上默默前行,一缕炊烟升腾融汇着历久弥珍的亲情,萦绕着游子浓郁悠长的相思,一缕炊烟升腾,它像一根青色的丝带,一头飘摇在故乡的上空,一头系在走出了洪雅儿女的心上,那是一种永恒温暖,是独属于吾家乡的味道。
静静叩响岁月的窗棂,推开那扇叫四季的门,一缕炊烟升腾,青衣江畔一切的一切,仿佛入梦般,即遥远又那么近,既朦胧又那么真实,既痛苦又荡漾着些许快乐的笑声,既荒诞又透露着某种理所当然,既忧伤又交织着无与伦比的美丽,一步一个脚印的走来,心却是荒芜,在心的春天里,始终安放着一块田地,等候为我播种的那个人,然守候了一年又年,春去秋又来花开又花谢,等到的就是一个人默默的黯然神伤,春天的使者,可否为我开启一扇通往另一个希望世界的门,不求什么只求有一双宽大有力的手握着我纤细的手,在红尘里漫步,给我依靠送我温柔,一缕炊烟升腾,为我心灵的田地种上一份喜悦的礼物,陪伴我走过几十春季的复苏,夏季的炎热,秋季的凋零,冬季的寒冷。〈王仕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