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刀
最近两天“朋友圈”“老兵圈”把冯导的《芳华》炒的火热,他们在转发这个网络连接时候,道出感慨万千的心声,字里行间没有怨言,心里只有一丝丝欣慰和希望。
昨天,笔者也细读那亲临现场观看的贴子,朴实文字的简短叙述,说出了感受和他身边那位一直抽泣哥们,特别是那个女兵,看见手臂在战场上被炸断的残疾连长,开着三轮车拉客,遭到“衙役”毒打,她的那一声:“操你妈”你敢打残疾军人的痛骂,笔者噶然而至,泪水瞬间从脸颊滑过……即可想到了,贵州凯里的吴华老兵和安徽老乡断臂的少将,同样的奉献却有着不同样的命运。剧作者与冯导的创作,把现实生活中的对越作战老兵描写刻画“入骨十分’,真实的揭开战后老兵们的生活伤疤。其实现实中,还有很多个吴华老兵,用三轮车拉客讨生活,被“衙役”殴打……
此刻,笔者依旧潸然泪下的在敲打着键盘,因为,就在我的身边,昆明参战老兵耿国平,同样扮演着电影里的角色,用三轮车拉客讨生活,没有医保和社保,同样遭到“各路衙役”的歧视和殴打。以帖中观看者所述,这个《芳华》真实的展现了,对越勇士们战后的生活状况,足以让观众唏嘘!
无论战争起因何由,我们都应该善待老兵,关爱烈属和九死一生的伤残军人,必定他们在那场战争中,用自己最渺小的身躯,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历史战歌。
《芳华》虽然给予了参战老兵一丝希望和欣慰,精神上得以满足,或者是看到了希望,只能是鼻尖上抹香油,闻的道吃不着,若不能从跟本上得到政治认同和生活上关怀,那么,这一季过后,《芳华》逝去,对越勇士们又该如何“保益”呢?
倡议各地参战老兵,在9·30烈士纪念日,在庆祝“国庆节”的前夜,走进影院里寻找当年的身影,寻找战后的自我,寻找一种安慰自己灵魂的良药,毕竟《芳华》揭开了尘封三十多年前的故事,它在帮我们呐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