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363|评论: 6

[民生杂谈] 揭秘“”政法冤案模式“”暗藏玄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2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李永升这样形容典型的中国冤案模式:“一抓进去就打,一样的命案必破的口号,一样的政法委协调,一样的公检法三家‘兄弟单位’联合办案,一样的屈打成招,一样的疑罪从有,后来,一样的被害人‘复活’……”除了正式纠错制度上的缺陷以外,冤案难以纠正的玄机也埋藏在这个典型的“冤案模式”中。

  中国的命案破案率一直位居世界前列。这一成果虽然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全,但其中难免出现急于破案和草率定案的问题。在近年来的20起冤案中,无一例外存在严重的刑讯逼供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吴鹤生案中,被告人遭受了71次刑讯逼供,最终司法机关仅凭其中一次有罪供认就将其定罪。

  冤案难纠正往往还和“大局观”、“稳定观”等行政思维紧密相关。例如在佘祥林案件中,面对公安局提交的存在明显疑点的证据材料,检察院多次退回补充侦查,法院也曾发回重审,但最终还是走向了有罪判决。其中关键的转折点就在于政法委牵头举办的“三长会议”(公安局长、检察长和法院院长)。当时被害人家属召集了200多人多次上访,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压力。出于维稳考虑,政法委出面调节,将若定罪本应判处死刑的疑案,从轻以15年有期徒刑结案。

  有学者将此类因为政法委协调而造成的冤案称为“政法冤案”。2005年,时任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除涉及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案件外,县级政法委一般不协调案件。中央政法委和省级政法委在实践中很少参与协调刑事案件,因此政法委的个案协调主要发生在地市级层面,而大部分已发现的冤案都涉及严重的暴力犯罪,一审管辖权在中院,与之相对应的正是地市级的政法委。


   冤案难以平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牵扯到太多人的利益。在口供定案的审判方式中,没有的事实变成了有口供,唯一的方式只有刑讯。这样的案件一旦暴露,第一道公权力环节恰恰是罪魁祸首。而这些人的行为,是职务行为,一旦盖了大印,就不是某一个人的事,而是这个机关的事。办案的人、审批的人、参加的人、签字的人,都要一起担责任。

  比如,检察院有审查和监督的责任,而且不是一个人责任,公诉人、批捕处长、起诉处长、检察长也有责任。到了法院,主审人有责任、合议庭有责任、庭长有责任、审判委员有责任、院长有责任。再到二审,法院、检察院都有同样一群人有责任。这个案件如果是政法委讨论过同意过的,他们也有责任。

  因此,平反一个冤案,涉及的机关不下十个,涉及的有司法权的实权人士,不下几十个。集体负责能够防止错案,而错案一旦形成,则难以平反。因为后果影响面太大。还涉及公权力的威信。为一个被告要损害这样一大片机关和有权人士的声誉,一般干脆不提起复查。牺牲一个,保护大家。有时复查了,为了掩盖前面的错案,不惜再制造新的错案。一错到底,大家安全。这就是围绕冤案的一种博弈,往往以在押人的失败告终。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7-9-12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诉讼制度下,证据裁判原则至少包含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
第一,对事实问题的裁判必须依靠证据,没有证据不得认定事实。
第二,裁判所依据的必须是具有证据资格的证据。
第三,裁判所依据的必须是经过法庭调查的证据。
 楼主| 发表于 2017-9-12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冤假错案纠错难?原因就是这“”政法冤案模式“”
发表于 2017-9-12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冤案纠正了,国家也赔钱了。但冤案的经办人却没事。不久报导又有一件冤案。这就是没有法办冤案的制造者。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9-12 18:17
楼主读书少了,所以不明白根本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17-9-13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麻辣社区手机用户 发表于 2017-9-12 18:17
楼主读书少了,所以不明白根本原因。

你读书多,请你说看到底是什么根本原因?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