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272|评论: 4

[草根播报] 白衣吴德潚一家被害案真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0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依照史书上的原文作了点注释。还略添了点本人认为。请白衣的吴氏族人和乡镇政界人氏阅审,存查。上月巴中媒体闹的笑话,不应再有下次了。
何茂森(请发)   2017-9-9
白衣吴德潚一家被害案真像
   此案载入清朝历史的1900年,发生地点在浙江衢州。《清史稿》记载为:“吴德潚,字筱村,四川达县(今平昌白衣)人。性至孝(极其孝顺父母)。博极群书,以进士用知县(从清道光时起,即有举人考取官学教习,期满以知县用的方式。庚子年,任浙江,西安令。北京拳乱(义和团)起,江山县(今衢州市)土匪(即乱民)以仇教(反对外国人在中国传教)为名,连陷江山、常山(今衢州市辖),县人(时称西安县,也即今衢州市)咸欲应之(也准备起事),德潚谓北事未定,洋人必不宜歼(说朝廷没有旨意,不能乱杀制止)。有罗楠者,素健讼(平素就是一个拔弄是非的人),德潚尝严惩之(惩罚这类人),久含恨(就恨官府),结都司周之德秩四品,位次游击,分领营兵),挟众(带一些乱民)指德潚袒(袒护)洋教(为名),劫德潚缚道署辕门(劫绑吴德潚至鲍祖龄的衙门),尽镊须发以利刃攒刺洞腹死(因鲍不愿救吴,劫者即用镊子拔吴的须、发,用刀乱刺,至肚腹破……),德潚骂不绝口。子仲韬驰往哭尸下又杀之(次子以棨,字仲韬,急抚尸痛哭,无辜被杀),并入县署杀全家四十馀口。事定,恤如例”。
吴德潚其人其事,有谭、康、梁、林等人出版(70—80年代)的文献记载:吴德潚最初曾与其长子吴铁樵客于张之洞幕府之中,于1895年在京师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杨 锐等人结为至交。梁启超在《饮冰室书话》中写道:“先生性德纯孝,而学识魄力,迥绝流俗(远远超过一般的)…。有子三人:长曰铁樵,次曰…,皆有过人之才,余(我)与谭浏阳(嗣同)及铁樵约为兄弟交,而父事季清先生”;谭嗣同也直言不讳道“三吴,蜀之三龙也。吾国有此等人才,岂是亡国气象”。可见吴氏父子与维新党人交谊非浅,1896年,吴德潚调任浙江山阴县(今山西省朔州市辖)令未任,即成为维新刊物《时务报》最初发起人、推介人之一。这段时间与梁启超、黄遵宪、汪康年等人来往甚密,并真正成为维新运动中的隐秘人物。在《时务报》内部发生纠纷之时,吴氏父子对调解汪、梁纷争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并稳固了内部团结。同年,吴铁樵不幸暴病身故。谭嗣同以“哭之恸,作铁樵传,见时务报中。” 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成功再次垂帘。首先以“结党营私,莠言乱政”的罪名,搜捕维新主使康有为及康广仁,而后下令逮捕军机四章京(清制,文官四品)和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深秀等人,并于9月28日将他们开刀问斩。除慷慨成仁的“戊戌六君子”外,受牵连的还有湖南巡抚陈宝箴、京堂,总署章京上行走江标、出使日本使臣黄遵宪、礼部尚书李端芬、京师矿务、铁路总局张荫桓、礼部侍郎徐致靖等十余人,他们均被罢官或者发配边陲。在这种巨变之中,慈禧惩治名单上却无吴德潚的名字。只有一种可能,是他在“戊戌变法”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隐秘的,阶段性的,所以躲过了劫难。但吴德潚的劫难并未因此改变,1899年被放西安(衢州)县令,一年后,吴德潚一门在任所惨死。从官方资料上看,衢州教案和戊戌变法无直接联系。但如将官方文字和地方方志联起来细心阅读,就可发现其中有丝有扣的联系。
据地方志记载:衢州教案发生的背景: “二十六年庚子夏六月,旱。九牧(九个地方,牧为地方长官)匪起,连陷江、常二县。警报至衢,流言四布,讹传屋瓦上有人影往来,又闻空中火药气(谣说谭嗣同派的兵来,都能飞簷走壁)。合城扰扰数日而难作。” 庚子年间,政局动荡,会匪四起,直接导致了教案的发生。 “庚子六月,拳团(义和团)乱作,衢州土寇(不明真相的乱民,下同)四起,江山、常山被陷。二十五日晨,君(吴德潚)方集议团练,闻锣声,问何为,则以毁教堂对(向本地团练布署)。未完,乱民已壅门口,君出门呵禁之。反徒麇集遽倒戈相向(骤然),职官裸而反接之(强行剥掉官服,绑架)。送金衢严道署(浙江四道之一),诬以通贼。道员鲍祖龄懦而愚,不能弹压。贼复由道署缚出,至堂檐下,乱刃斩之。又閧入县署,募宾丁役(吴的县衙兵丁杂役)凡杀二十九人。子以棨、以东被缚,乱民请鲍处分。鲍言:‘听汝辈惩治,吾不敢庇护罪人。’二十六日亦守骈戮(两兄弟同时被害)。长孙恕昌仓促出逃,匿于城隍庙之悬匾中,搜出亦戮死。所剩幼儿二,赖乳者(妾冉氏奉姑命装扮)抱出得逸(逃)。太夫人年八十,牵出将加刃,为人喝阻,乃抢掳簪钏而去。”
    从教案的发展到扩大,身为道台的鲍祖龄不但未加以制止,反而说出“听汝辈惩治,吾不敢庇护罪人。”“罪人”一词何意?史料解答十分清楚:据林纾在“纪西安县知县吴公德潚全家被难事”中记载。“鲍、吴之挟隙因微(有嫌隙,关系微妙)。鲍为春霆提军(提督一省军务,比今省军区司令职权更大)子,少年袭爵得官(子袭父爵),尤纨绔也(无真才实学的花花公子)。衢多花船(艺妓船)。咸泊(大部分都停泊于)西门外。鲍有所昵(爱去那里),每乘夜微(服)行就之。吴念同里(鲍为四川奉节县人、吴为达县人)(感情),欲谏(劝)阻,又不敢面言(因鲍官道台,比吴大一级),伺(静等)其出,辄衣冠迎候道左(着县令官服“迎接”警示他),意使知愧,鲍深衔之(闭嘴不声,内心至恨)。至是睹其被祸,且以为快(及至吴被缚,心里暗暗高兴,可救不救以报复)。 ”
    事变发生后,“监司(周之德)立堂外,视公死,乃入…群贼守县门,杀公家四十余口,始定(杀人后),胠公箧撬开办公箱箧),得康有为书(往来信函,例见《人境庐诗草》),监司大喜(心想抓着把柄了),以为通贼情真,诛之有名(以为吴通康、梁的“罪名”坐实,他们就杀人有据了)。”
    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由暗及明地了解了吴德潚的灭门的真正原因。试想如民乱之时,作为道员的鲍道台如加制止(其衙门就在衢州),很有可能避免这次惨剧,直至“得康有为书,监司大喜”时,才洞彻这是一起预谋已久的政治谋杀,而且被罩上了教案的外衣,障住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至此,可以认为:吴德潚等之死,是由于吴德潚结私怨于上宪(鲍道台),并与康党有联系。民间说法吴袒护洋人只是一种借口。
正是这位见死不救的鲍道员,于1901年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被定为“斩监候,贷其一死(本该秋后斩决,但宽免他),发往极边(新疆)充军(当兵),永不释回。”。其他涉案官员也均受到惩罚。光绪廿六年十二月初六,光绪帝在浙江巡抚恽祖翼摺上硃批:“吴德潚着交部从优议恤”。得旨后,“依照阵亡例予以抚恤,赠道衔、中宪大夫(正四品),给云骑尉世职,至恩骑尉世袭罔替”(云骑尉世职是给子孙世袭的爵位,每代人往下递降,降至恩骑尉时才准许世袭罔替);衢州藩司荣铨革职,发往极边充军;都司周之德及罗楠等14名戕官倡乱祸首法无可贷,一并就地正法;徐攀英等9名团练见死不救,均发往极边(足4000里)充军作苦役永不释回;有黄言七等17名人乘滋事者一律监禁五年。
   吴德潚事件的真像慢慢被世人淡化了。我们在回首衢州教案,解密历史的同时,重新认识了这位勇锐的维新志士!也看出了他在民变之时表现出的劝人为善、隐忍坚毅、不畏权贵的种种美德,虽然我们可以忘记他的名讳,但是作为维新志士,慷慨赴死,用自己的生命来谱写反封建、图国强的品德是不朽的、不可忘记的。
(平昌县政协文史委2009年月10月的“文史资料第10集”出版了《吴德潚父子与戊戍维新》,资料更为翔实,各位有空,可以去找来翻一翻)。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7-9-10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维护为历史前行而捐躯的前人之名誉,可谓殚精竭虑矣。

发表于 2017-9-12 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材料与《吴氏族谱》记载基本一致。

活跃会员 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7-9-12 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辛苦了

发表于 2017-9-12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