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也为他授奖的蓬安画家——访蓬安籍著名画家李树堂
无线蓬安
(蓬安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 汪小妆)
鸿雁不忘 载誉归乡
画家李树堂回来了!这天,离他做出回蓬安办画展的决定刚好两个月。
七月初,不少蓬安人都从蓬安广播电视台听到风声,那位被中国外交部授予特殊贡献金奖的著名画家将要回来举办个人画展。虽然从蓬安走出去的名人不少,但著名的画家却是不多,能被外交部授奖的更是难以听闻。所以李树堂老师回来之前,媒体上,或是在你我的朋友圈和交流群里,看到这个消息被报道、转载,应该都不足为奇。
所幸盼了两个月,李树堂老师终于回来了。带着他最珍爱的国画……
笔者在李树堂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签名里,看到这样一句话:画国画是我生命的唯一,每天必画,疯狂至极!
这样的表达,该是怎样的热爱!
也正因如此,他这一生几乎都在钻研国画。
青年时的李树堂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国画系,那是专门的艺术学院,又是专门的国画系毕业,应该无论去到哪所学校教授国画,技艺早已绰绰有余。但李树堂老师对于国画的爱,是深入灵魂的。他并不满足于此,于是又从师著名国画家钟一琼、李延年学画,若干年后,又深得名家费超杰先生指教。到后来,无论是山水、花鸟、人物,都信手拈来了,出神入化。
老天从来都不会亏待认真的人。
在获得50多次国内外美术大奖的同时,包括《东方书画长城巨卷》、《中国当代名人录》、《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20世纪国际现代美术精品荟萃》、《20世纪国际现代美术精作博览》、《中国美术家》、《跨世纪翰墨艺术家书画库》等多部知名艺术典籍开始收录李树堂老师的作品。《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书画报》、《中国花鸟》、《中国收藏》等多家知名报刊杂志也曾多次刊发李树堂老师的艺术作品。
这时候的李树堂老师,早已凭借他所挚爱的国画声名鹊起。他的作品开始作为文化交流,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俄罗斯、法国、德国、巴西等国家展出,并获得广泛好评,许多作品更是被国际友人和国家相关部门收藏。
2013年,我国外交部为表彰艺术大师李树堂老师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和给国家带来的荣誉,特别授予他“对外交流特殊贡献金奖”,并为他颁发了荣誉证书。
谈及这些荣誉,这位艺术大师露出自豪又欣慰的笑脸,他说:“在我的心里,这些得过的奖,取得的荣誉,从来都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我觉得自己是为了家乡,为了我们蓬安而获得的,能用我50多年的钻研,为家乡人民争了光,才是我最在意的事情。”
是啊!耗尽半生,只为国画,这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荣誉之后,“鸿雁不忘归乡”才最是难得。
层峦叠嶂(李树堂画作)
清风高节(李树堂画作)
松鹤同春(李树堂画作)
喜上眉梢吉祥温馨(李树堂画作)
记忆过往 学画于堂
与蓬安许多人一样,笔者是跟着李树堂老师学过画的。
那时的李书堂老师还住在相如故城锦屏镇,兼着锦屏中学的美术老师,初识李老师,也是在锦屏中学的课堂上。
对于那时的我们而言,李老师就是“神笔马良”般的存在。
细细研墨,小心挑出毛笔,再铺上一张宣纸,随手几笔便是一幅好看的山水。在我们“哇”的一声声惊叹中,李老师总能恰到好处的提升起我们对于美术的兴趣。记得那时候,我们总是争先恐后的为李老师在课堂上的示例“贡献”出自己带来的宣纸,等到下课铃声响起,再兴高采烈的跑到李老师跟前,将作为示范的画作当作宝贝般小心翼翼的收起来、叠在书包里,或是卷起来、回家贴在墙上。
记忆里,李老师住着的九一厂外长巷子的转角处,是我们一群爱画画的学生周末或是放学爱去的地方。李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我们尊敬他,却几乎都不怕他。进了门,一群人就叽叽喳喳的围在李老师的画室里,聊完天,吃完零食,才开始安静下来画画。李老师总是在一旁微笑的看着我们嬉闹,等到我们提起画笔,就悄然走到我们身后,一个个的看,一个个的指点。
于我们这些小县城里的学生来说,对于美术的启蒙,对于美术的了解,对于美术的热爱,特别是对于这种用毛笔作画的“神奇”艺术,都源于这位可敬可爱的李老师。那时只知这位叫做“李树堂”的美术老师是画家,却不知道原来获得过这般多的荣誉,在县城外的世界也这般有名。后来长大了,走出这座县城,才知道自己错过了向老师道谢致敬的机会。
在蓬安,一群又一群跟着李老师学画的孩子,不少人都凭着这样一段经历,考了学,做了设计,做了画师,长大成为我们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而如我一样做了其他工作的,也常常感恩于有着那样一段学画的好时光,宁静、美好,一笔一画构图间,沉淀出不浮不躁的心境,以坦然面对人生中的哗然喧嚣。
米颠拜石(李树堂画作)
一树寒梅白玉条(李树堂画作)
千山月色沉醉半夜梅花(李树堂画作)
回馈家乡 画展起航
采访期间,这位叫做“李树堂”的国画大师,对于自己的艺术成就,并没有过多的语言。他滔滔不绝的,一直是他的画作。
“我这次回蓬安,带了好多作品回来,其中的许多,都是被其他典籍收录过的,有的是作为文化交流,去国外参展过的”李树堂老师说,“某一天,我看着自己的这些作品,还有那些我曾收获的奖杯、奖牌、荣誉证书,突然我就想要回到蓬安办一个国画展,我想让家乡人民也可以看到这些画作。”
想到就马上去干!这位75岁的老人无论是从身体、精神状态或是对待生活的心态,都像极了现在的年轻人,不迟疑也不束手束脚,对未来充满期望并想要赶紧的为之努力。
画展筹备之初,我国文化部对李树堂老师的画作进行了核价,并给予了花鸟画8000元—11000元人民币/平方尺、山水画6000元—9000元人民币/平方尺的价格核定。但是李树堂老师告诉记者,画展期间,如果有蓬安的父老乡亲喜欢参展的作品,取走画作的价格肯定是远低于文化部核价的。
“就当作是回馈家乡了”,李树堂老师说。
仅仅是为了这次画展,李树堂老师就整理出了150多幅作品,花鸟、山水、人物都囊括其中。不仅如此,他还自费为这次参展的所有作品进行了精心的装裱。李树堂老师对于这次在家乡画展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艺生回响 传承向上
一袭棉质素色上衣,一口青色墨缸,摆上画纸,放好墨盘,毛笔一握,在国画的世界里,一待就是大半天的悠闲时光。
相对于许多其他艺术从业者的张扬,李树堂老师身上则有着明显的中国传统文人气息:心境平和,沉着冷静,对名利漠视,对生活热情。他总能让每一个走近他的人,轻易就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在他身上的积淀。
他说,他准备用五六年的时间,去画一幅长卷,三百米,独一无二,名字就叫做《梅竹松荷四君图》。现在的年轻人都去学西画,学国画的却是不多了,我们的国粹艺术太需要被记住和传承。
古稀之年,愿用长达数年的时间去完成一幅画作,没有入骨般的深刻热爱与强大定力,是很难坚持的。而李树堂老师,则早已默默开始了这样一段艰难的潜心创作之路。
不仅如此,他还计划着在自己孙女满六岁时,开始教习孙女学习国画,把这门国粹在家族中继承流传。
而作画的闲暇时间,李树堂老师还有着另一个爱好:写小说。他说:“我目前正在写的有两部小说,一部是根据自己的经历写的自传,另一部,则是描写大学生活的。最开始我用电脑写作,但毕竟年纪大了,眼睛看不太清楚电脑上的文字,就开始用笔在纸上写。”
抛开李树堂老师的艺术成就不谈,光是这样鲜活的生命力,就值得我们尊敬和赞扬。
但我们同时也明白,李树堂老师这一生,早已与他所热爱追求的国画艺术融为一体。
他爱国画,为国画而生、而痴、而狂,他传承着国画这门艺术,也继承了国画艺术的精神。这精神,修炼出他的大气、平和、坚韧,他再用这修为,为中国的传统绘画涂上了浓墨重彩的重要一笔。
而蓬安,也必定为之骄傲。
荷塘恋情(李树堂画作)
莲里清游(李树堂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