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957|评论: 9

[草根播报] 白衣戏楼对联不是杨升庵的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12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衣戏楼的名对联不是杨升庵的作品。
白衣原戏楼上有一付很能知名的对联,“千秋事业付梨园……”;“万代文章归词谱……”。早先白衣人传说的,生地方志上写的,再平昌麻辣社区上发的都依此说是新都壮元、著名文学家杨升庵写的。最近笔者以有限的资料查了这位前辈的大部分文、联、诗、词等都没查到他有这付对联,而且显然不会是收漏了……。我请教了李景唐老师,他查到这付出对联是清代刘统勋(刘罗锅的父亲)写在圆明园大戏台上的。是这样,那就肯定不是杨升庵他老人家写的了。
理由是: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杨老谢世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故如是……。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7-7-12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资料证明,圆明园镌刻过这副联语。有典籍云:    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末耳!伊尹太公便算一只耍手,其馀拜相封侯,不过摇旗呐喊称奴婢;
    四书白,六经引。诸子百家杂说也。杜甫李白会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大都沿街乞食闹莲花。

    生、净、丑、末,均为戏曲中角色行当。生,男主角;净,花脸;丑,丑角;末,男配角。汤,指商汤。武,周武王。五霸指春秋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七雄,指战国末年的秦、齐、楚、燕、赵、韩、魏。伊尹,商汤时宰相,曾佐汤攻灭夏桀。太公,姜子牙,曾佐武王灭纣。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已亡佚)和《春秋》。白,正文。引,序。梁章钜在评价这副对联时说:“似此大识力,大议论,断非凡手所能为。”若单看上述文字,这副对联把几千年人物说得一钱不值,表面上看来很气魄,实际却是一种虚无主义和无端孤傲的表现。要说这也算“雄奇”,那么,这样的“雄奇”并不足取。不过,1989年第六期《龙门阵》上,蔡逸先生在其《杜紫扉赠妓联及其他》一文中,作了一个补正,说这副对联,梁章钜收在《楹联丛话》中,上下联都少了开头一句,是个“断头将军”。上联首句为:“千秋事业付梨园。”下联首句为:“绝代文章供院本。”蔡先生认为:“首句最关至要,它大多是全段的中心所在,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的纲领性文字,如全军之帅,少了它就不能统意。”又说:“(圆明园戏台联)口气之大,立意之奇,气魄之雄,比拟之巧,真是闻所未闻,怪之又怪,而且只有贴在帝王之家的圆明园戏台才非常贴切、适当。试想,如果把这篇横扫六合,睥睨宇内的‘大言赋’贴在某少署或王府戏台,就难免有狂妄、僭越之嫌,而遭来非议。但其上下联的中心意思,均概括为一句,放在联首,如果去掉这句,就与‘戏台’不沾边,难知命意之所在。”就是说作者的本意是就“千秋事业”放在戏中,“绝代文章”拿去装潢戏本来说的,而戏台又在天子座下,所以才有这种口气。补上开头两句,这就庶几可解了。

    但是,依旧难以确定作者就是刘墉的父亲样,能否将文献出示佐证一下?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7-7-12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不是杨升庵所作有依据,可是,是否是刘墉父亲作,还缺乏证据。为何曾经镌刻于圆明园,而没被朝中大学士提出异议:那是“断头将军”,主持镌刻的人不怕犯忌而掉脑袋?

发表于 2017-7-12 16:0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既是“断头剑”作品,也不该刻在圆明园柱子上,刘统勋为纪昀恩师,一代宗师会有如此败笔?

 楼主| 发表于 2017-7-13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衣戏楼联:
上联曰:千秋事业付梨园,揖让生,征诛净,五霸七雄小丑耳,将相中唯伊尹周公、吕尚孔明,还算得几双耍手,其他奉命承颜,只好摇旗呐喊称奴婢;
      下联曰:万代文章归词谱,诗书白,礼乐曲,诸子百家杂剧也,笙歌内只宋玉屈原、长庚杜甫,可能唱数出乱弹,其余油腔滑调,不过沿街募化叫莲花。
圆明园大戏台联:
上联曰:千秋事业付梨园,揖让生,征诛净,五霸七雄小丑耳,将相中唯伊尹、周公、吕尚、孔明,还算得几双耍手,其他奉命承颜,只好摇旗呐喊称奴婢;
下联曰:万代文章归词谱,诗书白,礼乐曲,诸子百家杂剧也,笙歌内只宋玉、屈原、长庚、杜甫,可能唱数出乱弹,此外查科打浑,不过沿街募化叫莲花。
网上查到的:
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末尔,伊尹太公便算一只耍手,其余拜将封侯,不过摇旗呐喊称奴婢;
四书白,六经引,诸子百家杂说也,杜甫李白会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大都沿街乞食闹莲花。
这是在图书馆偶尔看得到的一副对联,万分佩服。斗胆乱写一横批:天下一台。
平昌李景唐老师收藏的对联集成:
出处:《北京对联集成》上、下卷
作者:刘统勋(此联)
编辑:北京市楹联学会
出处:北京出版社
时间:2008年
网上弄出来的作者还有纪昀和不署名的;字句有增有减等等。
草民的看法:按清朝康乾时期文字狱盛行的实况,一般的大员(刘统勋)要写这样的对联几乎是不可能的。吴家敢把它移植在白衣,也冒了巨大的风险,这文字中带有王气、霸气。作者究竟是谁?建议各位姑且认为上述就是证据,并继续探讨其他出处,其他人。

发表于 2017-7-13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楹联学会需要利用地势优越条件,查阅资料予以考证。正如老生姜所言,作为朝廷重臣的刘统勋、吴铣、吴镇或吴德溥敢把他镌刻在圆明园和白衣古戏楼,恐怕“断头将”说视为谬传,他们都是大清的忠臣嘛,再说也不敢拿就租性命去玩“网红”呀。原作者需要考据是对的。

发表于 2017-7-13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蔡逸是今人,他从哪儿得知“梁章钜收在《楹联丛话》中,上下联都少了开头一句,”呢?

发表于 2017-7-14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是谁的作品,无非吸引游人眼球,借名而已,姑亡言之,姑妄听之。

发表于 2017-7-14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7-15 04:54
鬼才说得清楚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