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文才,28岁,是安岳县龙台派出所一名基层刑侦民警。从家乡成都到安岳从警四年来,他远离城市的繁华,走过最多的是山路,听过最多的是农民的窝心话,解决过最多的是群众的琐碎事。他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纤陌小路,守护着乡亲安宁。 心系留守儿童 莫让花朵成“荆棘” 春天的龙台镇,空气中夹杂着青草与泥土的混合气味,柠檬花初开,景色宜人。龙台的乡村特色,冯文才介绍起来如数家珍,四年基层民警的工作经历,让这个外地人对这里的景观人文了然于胸,对这里留守儿童的情况更加清楚。因为,2013年来到龙台派出所后,他办理的第一起案件就是未成年入室盗窃案。 当时嫌疑人刚满16岁,却是一个已经犯了15起入室盗窃案的累犯。在对嫌疑人家庭情况走访调查时,冯文才发现,嫌疑人自小父母离异,爹不疼娘不爱,跟着外公长大。后来外公去世,他孤身一人生活在一间破旧的土木结构老房子里。 冯文才意识到由于留守儿童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自此,他便一直坚持通过法制宣传,上门入户调查、问题少年犯罪后续关怀等方式,身体力行地保护这些祖国未来的花朵,不让他们误入歧途变成了“荆棘”。 四年来,他几乎跑遍了镇上的每一座山,每一条路,走访了所有留守儿童家庭。 一头汗两腿泥 农村民警的“微生活” 冯文才从警初期是有落差感的,和影视作品里英勇善战,与歹徒斗智斗勇的干警不一样,农村民警接触更多的是家长里短的纠纷或是鸡毛蒜皮的“扯皮”。从起初的落差到常年来的坚持,冯文才慢慢领悟了“人民的事无小事”这句朴素却蕴含深意的话。“任何小事,如果听之任之,都可能演变到不可收拾的一步,及时介入调停,才能避免更大伤害的出现。”冯文才说。 2015年6月的一个凌晨,东胜乡发生了一起家庭纠纷,夫妻俩起了争执。报案的是一名在校学生,其父母都是残疾人,当晚因琐事打了起来。因家住一偏僻山脚下,周围无一邻居,自己劝不住父母,所以着急报案找警察帮忙。 接警后冯文才和几个民警驱车赶往东胜乡。暴雨倾泻,警车挡风玻璃被打得噼啪作响,但是考虑到报案学生的慌神求助,一车人还是艰难前行。临近山边,车辆无法继续前行,大家又冒雨徒步往山下走去。疾风骤雨,路面泥泞,民警们几乎手脚并用到达了报案人家里。 原来,报案人父亲上肢残疾,母亲眼盲,一家人住在破败的老屋里,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两人矛盾不断升级,最后竟然当着孩子的面打了起来。年幼的孩子劝说无果,无奈之下只好报警求助。民警们一方面对两人进行劝说教育,同时安抚孩子的情绪。最终双方化解心结,一家人相拥而泣。民警离开时,又凑了400元留给他们。回到派出所后,冯文才和同事们又为报案人一家奔走,希望能为这个窘迫的家庭争取更多帮助。 妻子最大的愿望 是每天两人能一起吃顿饭 冯文才的妻子杨静,是他泸州警校的同学。两人在大三时相恋,毕业后都留在了冯文才的老家新都区上班。2014年,冯文才考到了安岳龙台派出所,杨静仍在新都区工作,周末不加班的情况下,两人才能见上一面。 经过两年的奔波后,杨静毅然决定放弃新都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通过2016年的公务员考试考到安岳。本以为两人能团聚了,可杨静被分配在了偏远的大平乡,离龙台镇有近2个小时的车程。尽管一直在“路上”,但并没有影响两人的感情。2016年,他们牵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我已经很满足了,以前我们是一周见一次面,如果值班或加班的话,可能两三周才能见一次,现在我们约定每周三和周末见面,每周能见面两次,真的已经很幸福了……”说起自己的妻子,冯文才笑得很甜蜜,他说正是妻子的支持和付出,他才能专心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进步。 “我最大的幸福,是每天我们能一起吃个饭,饭后如果有时间,也像其他夫妻一样,能牵着手一起散散步……”谈起自己的丈夫,杨静笑得很灿烂。现在她已经怀孕一个多月,为了不耽搁冯文才的工作,每周仍选择到龙台与丈夫团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