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养儿能防老,可这句话对于身处在平昌县得胜镇独柏村的村民吴芝仁来说,似乎成为了空话。她的故事留给我的不止是心酸,更多的是惊叹和感动,因为从2000年她的儿子外出务工至今已失联17年。在这17年间,多少严寒酷暑、多少风吹雨打,她不辞劳苦,仅仅靠种地来供自己的孙女读书、生活。试问,这样的行为,有几人能做到?今天,我们有幸能够听到这位老人的故事,同时也希望她的儿子能够早点回家。具体详情,请点击下方视频听当事人的讲述。
这间房子就是老人吴芝仁的房子,建于1992年,属于土墙房子,外面的粉水是当地政府和村委会出资弄的。左边转角处是牛圈和猪圈,右边转角处是灶屋,是政府出资为其修建的。
左边是老人吴芝仁现在的老伴,在2005年经人介绍认识的,名叫周贤贵,78岁,在家种地,给别人盖房子以维持生计。2000年,老人原先的老伴因病去世了。中间是当事人吴芝仁,现年66岁。右边是老人的孙女,名叫吴芹英,17岁,在得胜中学读初二。据两位老人讲述,他们现在年龄大了,有疾病在身,因无钱医治,一直拖着身子在种地。她盼儿心切,说到儿子,她似乎很无奈,也很伤心。
为了维持生活,两位老人种了5亩多的土地,还养了一头牛、一头母猪、十几头小猪、十几只鸡。不论天晴下雨,两位老人还要给牛割草。谈及种地,两位老人直言很累,但是没有办法,为了孙女,他们再苦再累也值。老人吴芝仁说,如果儿子回来,就可以帮他们分担点了。
这是老人的孙女吴芹英的卧室,看起来很简陋。上学期间,吴芹英都是在校住,每周生活费50元,有时候还有剩余,每周星期五的下午才回家的。谈及她的爸爸,吴芹英似乎没有过多的话说。在她三个月的时候,爷爷去世,爸爸外出打工,妈妈也改嫁了,这一切的变故,让小女孩变得沉默寡言,不愿和外人交谈。如今,她只希望她的爸爸能够早点回家。谈到读书,吴芹英直言高中可能读不了,高昂的学费,仅仅靠她婆婆种地来维持显然负担不起。
这是老人放粮食和菜缸的房间,在卧室后面。老人说,粮食看起来很多,可是为了养鸡和喂猪,剩余也没有多少。
鉴于两位老人的特殊情况,村委会把他们列为低保用户和精准扶贫户。问及精准扶贫和低保问题,两位老人言道,他们养的鸡就是村上给他们弄的,低保资金也及时到账了。
这是两位老人的卧室和招待外人的客厅,说是客厅,其实就是堂屋放着一台液晶电视而已,两边是凉板床。卧室的房间摆放着老式的木床和陈旧的书案桌和沙发。问及老人的儿子有没有主动联系过他们时,老人甚是生气,她说,她这个儿子在2005年的时候还骗过他们的钱,开始她儿子说要给他们打300元钱,不知是咋的,最后两位老人还倒给儿子800元。我问,电话那头是不是你儿子时,她答道是,当然,这个我们也无从知晓。从那以后,她儿子一直没有联系上了。
本来我们希望能够找到老人的儿子蒲正平的照片,可翻箱倒柜找了半个小时,硬是没有找到一张,哪怕是老照片。谈及照片,老人说她一直没有和儿子合影过,有点遗憾。最后,老人拿出了已经作废的户口簿的一页。老人还说,因为儿子17年没有音信,以致她儿子的户口信息都被注销了。
这是老人的灶屋,据老人说这个柴火灶花了3800块,现在钱都还欠起的。我们去的时候老人和她孙女正在做早饭,听老人说,他们每天吃了早饭就要上坡种地,不是牛,就是猪的,反正没有一天闲的。爆料
这是老人屋前的菜地,老人说,房屋四周的地都被他们种了菜,因为这样就可以少些花费。为了孙女能够有书读,他们是能节省的就节省。
走的时候,老人执意要留我们吃饭,我们说很忙,最后老人目送我们直至我们走远了才转身回屋。走在路上,我一直在想,老人的儿子这么多年没有音信了,不知道现在身在何方,也不知道是否可好。如果老人的儿子看到此内容,请及时和老人联系。同时,也希望各位网友发动你身边的力量,帮助这位老人寻找她的儿子。如果你愿意帮助老人吴芝仁的孙女,请联系老人,电话:15228569275,联系地址:平昌县得胜镇独柏村5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