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379|评论: 2

[玄龙门阵] 盘点民国时期的十大名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7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搜狐网
  从1912年算起,在抗战全面爆发前,短短20来年,民国就已经构建了世界一流大学的群体雏形,有的学校还接近世界优秀的教育水准,虽然说一些学校建于民国之前,但其蓬勃发展时期却是在民国。其中既有公立也有私立,出发点很高,一入手下手就以世界现代教育为标准,培育种植提拔了无数的中流砥柱之才和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这在世界教育历史上都是奇迹。下面简单的考证了一下民国时期的十所著名大学。
  1、国立中央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追溯学脉源自三国时期吴永安元年(258年)的南京太学,近代校史肇始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8年5月16日由国立江苏大学改称而来,1937年迁至重庆、成都等地办学,史称“重庆中央大学”,抗战胜利后迁回。1948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央大学已超过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居亚洲第一。
  2、国立北京大学
  国立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在近代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并催生了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现代学制——“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国立北京大学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
  3、国立清华大学
  国立清华大学前身为1925年清华学堂大学部,1928年改为国立清华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组成西南联大。1946年复校。
  4、国立浙江大学
  国立浙江大学前身是1897年创建的求是书院,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1928年更名为国立浙江大学。中华民国时期,浙江大学在竺可桢老校长的带领下,崛起为民国最高学府之一,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为民国四大名校之一。
  5、国立武汉大学
  国立武汉大学办学源头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已有一百多年历史,1913年改名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组建国立武昌中山东大学学,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
  6、私立南开大学
  私立南开大学,肇始于1904年,正式成立于1919年,是由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的综合性大学。初设文、理、商三科,招收学生96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为文科第一期学生(学号62号)。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学校南迁,1938年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云南昆明合组西南联合大学,为中华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1946年回天津复校并改为国立。
  7、国立交通大学
  国立交通大学,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清朝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于1896年奏设了——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这即为交通大学(CHIAOTUNGUNIVERSITY)的前身。交通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在120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学风和光荣的传统,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既成为饮誉海内外的综合性著名高等学府。
  8、国立中山大学
  国立中山大学前身为孙中山创办的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7月17日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1927年8月,更名为“国立第一中山大学”,1928年3月,复名为“国立中山大学”,1938年内迁至云南、粤北等地,1945年迁回。
  9、国立同济大学
  国立同济大学前身1907年创建的上海德文医学堂。1908年,改为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改为同济医工学堂。1917年,更名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4年,更名为同济医工大学。1927年,改为国立同济大学。1937年起内迁至浙江金华、江西赣州、广西八步、云南昆明等地,1940年迁到四川省南溪县李庄。1946年迁回。
  10、国立厦门大学
  国立厦门大学1921年创办。1924年因学潮部分师生出走上海设立建设大夏大学,1937年改为国立。1937年迁至长汀,1945返回原址。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民国四大名校之一,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8年4月,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从长沙组成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迁至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宣告结束,三校复员北返。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3-8 04:04
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立中山大学 (中华民国时期五所国立中山大学)
  中华民国时期,曾在全国建立五所中山大学。分别为:国立第一中山大学、国立第二中山大学、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其统称国立中山大学。
  国立第一中山大学
  国立第一中山大学,前身为孙中山创办的国立广东大学。1926717日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19278月,更名为“国立第一中山大学”,19283月,复名为“国立中山大学”,1952年经改组,成立中山大学。
  国立第二中山大学
  国立第二中山大学,其前身为19261228日,由原国立武昌大学、国立武昌商科大学、湖北省立医科大学、湖北省立法科大学、湖北省立文科大学、私立中华大学等合并建立的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71128日,更名为“国立第二中山大学”。192712月,学校解散。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以原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为基础,改建国立武汉大学。193777日,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发动七七事变,揭开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此后上海、南京相继被日军占领,日军将武大校园辟为其中原司令部。1938年,因武汉会战爆发,国立武汉大学被迫西迁四川乐山继续办学。19458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91日,国立武汉大学成立复校委员会1946年,武汉大学迁回武昌珞珈山。1949年武汉解放时,国立武汉大学被中国共产党接管并更名为武汉大学。
  国立第三中山大学
  国立第三中山大学,于1927年,在“求是书院”校址上,合并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和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而成立。
  192841日,更为为“浙江大学”,同年更名为“国立浙江大学”。抗战期间,浙大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七年,1946年秋回迁杭州。
  1949年,国立浙江大学一部分迁往台湾并入台湾大学和台南工专(今台湾成功大学),另外其文学院院长张其昀和文学院师生创办中国文化大学。同年,因筹建中国科学院,部分浙大师资被调至中科院各院所。此后于1950年代初期在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曾被分为多所单科性学校各自独立发展,但部分师资力量及浙江大学机构仍有保留。
  1998年,由浙大衍生出的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前身为国立东南大学。19276月,以国立东南大学为基础,并入原由该校衍生的河海工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和江苏法政大学、江苏医科大学及江苏境内南京工业专门学校、南京农业学校、苏州工业专门学校、上海商业专门学校四所公立专门学校,改组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2月,更名为“国立江苏大学”。4月直称“江苏大学”。19285月,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定名“南京大学”。
  国立第五中山大学
  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其前身为中州大学。1927年成立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后更名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19308月,学校更名为省立河南大学,1942年改为“国立河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历经改组(亦称“河大之殇”),于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2000年,开封师专、开封医专并入河南大学。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