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广安小雨断断续续地下,气温降了!
我的鞋子脱线了,该修补了。我大街小巷到处找补鞋匠,功夫不负有心人,哇塞。
在广安城北洗脚溪临大街边,有一条小巷,巷口有个补鞋匠,40多岁了,黝黑的脸,刻满细纹,纹尾时常渗出油质,浓厚的眉毛,杂乱无章的头发,对人热情。
他的摊位很小,缩在背街的一处角落里。补鞋匠大概都是早上9点左右出来,带着大堆的工具,有打气筒、修鞋机、帆布、鞋胶……,一张破落的竹椅,一把很大的遮阳(雨)伞,就这样开始一天的工作。补鞋匠收拾完东西,就坐在那张低矮的竹椅上。靠着竹椅,翘起二郎腿,拿出黑色的帆布,盖在大腿上,开始擦拭所有的工具。沿途走过的街坊都会打声招呼,很平常,补鞋匠的声音很大,只是永远都带着很憨厚的笑,鞋匠经常招呼过往的熟人来坐,有年近70的老人,也有未满10岁的孩童,可以看得出他们经常来,就坐在那些低矮的塑料椅上,有的椅脚已经都是绑了又绑。老人从附近市场买了一些菜和水果过来,鞋匠大老远就喊着老人过来,大概是怕老人听不见,声音格外地大,老人拄着拐杖,缓缓地过来,随手抓起一把椅子就坐下,修鞋匠像个小孩似的,急忙就打开了袋子,半开玩笑地拿起葡萄准备吃,可是又随手就放下,老人一直劝鞋匠拿去吃,换来的只是憨实的笑,那种笑让人觉得生活其实真的可以很简单。两个人就开始摆龙门阵,小到家庭琐事,大到国家大事,当然不一定能登大雅之堂,说的话也许很让人觉得可笑,却显得那么真实,摆了一阵子,老人告别了鞋匠,说是要回家煮饭给孙子吃。
一天的生意往往从一双双普通的鞋子开始,第一个客人是个年轻漂亮的女人,坐在椅子上,把穿在脚上的黄色皮鞋递给了补鞋匠,没有任何的言语交流,熟练地看了看,就拿出黑色的塑料片,按照鞋型剪出,垫在鞋底,用强力胶固定住,然后又用磨刀把边缘修整,一双鞋子就算是修好了,女人心满意足地走了。第二个客人是一个妇女,骑着一辆电瓶车,喊了声修鞋匠,他便拿出一个袋子,里面装了大概三、四双鞋吧,有男士的,也有女士的,估计昨天就放在这里了,顺道过来取。第三个、第四个……便无法清晰地记住了,有的是来配锁匙,有的来只是焊了下断了口的线。有两个小孩骑着一辆自行车,可以猜得出是姐弟,他们是来给轮胎打气,打完之后,递出了一块钱给修鞋匠,可是却没有收下,还有环卫工推过来的环卫车,他也没有收钱,去市场买菜的也没有收钱,只是憨憨地笑了笑,摇了摇手,便招呼人家离开了。
临近中午,补鞋匠拿出两个馒头左一口右一口地啃起来。然后下午,便又周而复始地开始。大约晚上6、7点收摊,挑起行头把子,摇摇晃晃地回去。
生活,有时候真的很简单,只是复杂的人多了,便把生活赋予了更多无谓的色彩,人生路途也许不尽相同,理想追求也许千姿万态,但无非就是“生活”二字。
站在街口,望着形形色色的过往人群,我们应该去思考,否则便忘了生活的真谛。过往的是大腹便便的生意人,是走路匆忙的上班族,是准时准点的官员,是上街买菜的妇人,是闲来逛街的学生,驻守在街口的修鞋匠,望着这来来往往,只是坦然,只是憨笑,过往的一切与之无关,却又不停地在生命中重复,于是,便看淡了。
生命中过往的东西太多,金钱、名利、欲望、贪婪、地位,其实都与之无关,却不时地在生命中重复地往来,我们犹如驻守在街口的修鞋匠,看着,却始终无法坦然,不时地尝试着能够从他们身上赚取我们想要的,又如何能够憨笑而置之。
各位网友,我们一起摆龙门阵讨论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