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我标这个题目并不是夸大其辞,而实际情况就是这样。
当前,巴中市正全力构建大交通,铁路、高速等交通建设搞得轰轰烈烈。通江这几年用较少的钱,为老百姓办了很多事,特别是在交通建设上发展迅猛:各个片区的主干线(除铁佛外)都全部硬化。全县的村道路建设都已经接近尾声。
然而,在通江的南大门铁佛却有着一个近乎原始的村落——凤凰村。这里的人目前仍然过着肩挑背磨原始生活。本来于2006年该村就已经启动了村道路改建工程,这在当时的跑马乡属第一批次。整个改建道路长6公里,按国家每10万/公里的标准投资60万元,历时一年时间铺成的泥碎路面已基本完工。但是从那以后,也就是2007年底,这条路上再也没有来过汽车。
现在这里的老百姓购买农药、种子、肥料、生活用品以及出售生猪,卖粮食等全都是靠肩膀背。外出务工人员回乡修房子都因为车子进不来,而不得不放弃原有计划。因为道路不通,所以这里的农民养出来的猪要比其他地方便宜几毛钱/斤,肥料要比其他地方贵几元/包。大家都知道,劳务输出是通江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去了,留在家里的都是些老、弱、病、残,他们的体力本已经很孱弱了,如果再让他们背100多斤的东西,那个场景就可想而知了。笔者经常在米家河的山路上看见很多老者,弓腰驮背的艰难行走。
这就是当地村干部拿着国家的“惠民政策”在为老百姓办事实,办好事。这就是当地村干部拿着国家的钱在为老百姓“解四难”。
真是让国家的“民生工程”伤透了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