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的改革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因此才有了网约车的出现和发展。今日7月28日,酝酿两年的出租汽车改革及网约车新政方案由相关部门联合正式发布。这意味着,网约车合法地位终于明确了。满足条件的私家车可按一定程序转为网约车,从事专车运营,并且支持小客车合乘的顺风车服务。
总结出其中最重要的几点就是:
1、明确了合法地位,但是做网约车需要登记预约出租客运,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
2、出了事,以滴滴和优步为主的网约车平台公司要承担承运人责任;
3、大家多使用顺风车吧;
4、网约车平台不能为了抢占用户,低价竞争,所以补贴将会减少!
当然,作为乘客的用户,最关心的永远只是最直接的利益:补贴!
并且,不仅补贴少了,很多乘客和司机都会发现,最近滴滴、优步等打车软件在的价格由每公里1.5元上调至1.8元左右,虽然偶有时日有减免优惠,但优惠的次数是有限的,每公里单价升了不会再降,用户的打车成本整体上是增加了。
而此前,滴滴和优步低价竞争抢夺市场份额,在行业人士看来这样的“竞争”不正常。如果网约车行业的高额补贴继续下去,用户流向资本强大一方的趋势会越发明显,最后将导致行业寡头形成,这对行业的发展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都是不利的。而现在政策明确了平台不能再以低价拉客户,保障了竞争的公平,维护市场平衡。
理论上,涨价能够提高司机收入,也能提高司机的积极性,让乘客叫车更加容易,但乘客的叫车积极性会降低。平台涨价的收益会有部分发放给司机,但并不是很透明,该类问题在滴滴平台较为明显。羊毛更多地还是纳入了牧羊者的囊袋中。
来说个案例。笔者今日早上有事外出,就体验了一次优步的“一口价”的计费方式,理论上来说应该是体验了两次。
第一次打开优步的软件,弹窗提示每单减免8元,一天可有两次减免机会。本打算从体育路直接叫车坐到软件园二期,件优步提示一口价只要二十多元。路上跟司机攀谈,专职跑专车,一个月收入七八千,我除了羡慕还是羡慕。司机并且建议我整个行程分两次叫车,这样可以省16元,整个行程下来只要支付十元不到的车费。我觉得有道理,遂中途下车,司机结束车程,我车费被扣2.3元。看起来好像整个行程真得可以省很多钱的样子。
准备再叫一次车,发现界面一口价45块。因为不明确优步的计费规则,半信半疑点了叫车服务,司机来接载,跟司机攀谈确认一口价的计费方式,结束车程下车帐号被扣了45块。
但至今一脸懵逼,这一口价到底是什么计费方式?我到底是被上一个司机坑了,还是不小心让自己被优步给坑了?我看到了车费数额还叫了车,我可以投诉平台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