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345|评论: 1

[散文随笔] 我的知青朋友和所养的狗 蒂尕字汉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0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话说一九七零年深秋的某一天,大地充满丰收后的喜气,粮库、大道上的运粮车,一辆接着一辆,这金秋的喜悦,与面露饥色,常年禁锢在土地上的人,两点一线地生活方式(住房和农田),和被逼无赖地劳作,形成强烈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
    迟钝、浑浊、呆板、无可赖活的眼神(表情),占据大部分人的脸。这就是“小镰刀打败‘康麦英’”(译音-联合收割机)我们东剅一队,一个工分才挣六分钱,那唱高调的日子。
   这样低贱,捉弄人的劳作,极不公平的分配方式,你说哪个愿意干?不出工,就按破坏生产、抗拒改造、封建势力的孝子玄孙等莫须有的罪名来整你,(批)斗你。这样高压政策下,违心地去做,怎么会有冲天的工作干劲,高昂的革命热情……。再说,一年到头难见油星,绿昂昂瓜菜带的饭,根本难吃饱,这样的生活,哪来生气?混日子,活下去的想法笼罩着村舍。超支现象当年极其普片,你超、我超、他超,全村等返销粮下来度日子。“超支”这词现在或许人没听说过,就是一年干下来挣的工分(钱),不够自己的口粮(360斤谷钱)。向生产队借钱领回一年度命的谷钱。这种借钱记账方式就为“超支”。俗话说:“冷的是风,穷的是债”,人穷气短,自然也就缺乏朝气了哟!
    那天,在死般寂静的夹竹园街上,路边餐馆里,传出浓郁的武汉话(喊道):“‘招呼’过来……”。只见几个知青在呼唤一只犹豫不决小黄狗。在道路的另一头,几个村妇用地道的公安话,也在急切不停呼唤:“呜呜呜,来、呜呜呜,来……”。他(她)们都在呼唤同一只狗。
    被叫懵了的小家伙,一会跑向知青,一会又扭头望望另一边的叫它的农妇,游离不定的眼神忽闪忽闪,似乎在向人们述说:“你们谁是我的主人?我到底应该跟谁走!” 。
   上面的这一鲜活景象,不是拍电影和电视剧,也不是电视剧中的片断和描述,而是发生在夹竹园餐馆门前,真真切切的一幕。几个知青和村姑妇们,在争夺这只小黄狗的认养权,小狗自己则在分辨,谁是自己的主人。
    此事的由来,还得从七零年正月二十八说起,刚回汉过完春节的知青,推开离别十几天的“家门“,一股熟悉的霉味迎面扑来,四郊多垒的家实在寒酸。家中除了缸里还有一点没吃完的大米外,油盐等生活用品均空空如洗,什么都缺。一切都得到集市中现买。回家后的知青,看看天色还早,要抓紧时间安排生活,明天好一心一意地出工,新年新发,争取来个开门红,搞个好的表现。他们放下简单的行装,不约而同往几里外的集镇-夹竹园赶去。
    临出门时,和知青才分别十几天的小白狗,突然从隔壁农舍中窜了出来,“欢欢”知青异口同声地喊道,小家伙也很精灵,,又是蹦又是跳的,举止非常兴奋。不时用前腿抱住知青的腿肚子,一个劲地用那灵巧的舌头舔知青的腿。看到小家伙依依不舍的样子,知青不忍将它再次留下,决定带着它一块到夹竹园去。一路上小家伙高兴极了,跑前跑后的围着知青转个不停。不时还对着路上生人汪汪直吠,那得意的叫声似乎在说:“怎样,我的主人回来了你们敢拿我怎样……。”.
    他们信步来到双河渡口,乘渡船来到荆江区的夹竹园,登岸后购回需要的盐巴和香烟。再看商店墙上的时钟,已过正午,走了一上午的他们确实感到饿了,饥肠辘辘地走进集镇上的那家餐馆。每人要了一碗阳春面,各自竟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他们不时用筷子挑起面条,喂那只一块前来的小狗欢欢。
   当他们准备往回赶时,在护渡河的船上,不知从哪里跑来一只毛毛茸茸的小黄狗,尾随欢欢往船上蹦。知青中个子大的小吕,上前一把抓住毛茸茸的小家伙,随手将它放在岸上,还没等小吕回船坐下,那小狗又蹦到船仓里,和欢欢厮打在一块,一连数次均没奏效。在一旁的艄公等得有点不耐烦了,急切地说道:“一船人等着你们,道底你们还走不走的唦?……”,没法,只有让这只毛茸茸的小家伙,和欢欢一道回队。知青点粮食本来就不够,这下可好了,又多出一张要吃粮食的嘴巴来。
    时光过得真快,转眼毛绒绒的小家伙已经长成了一只大黄狗,其吠声已经相当洪亮。对于多了一只照门的狗,前一个叫欢欢,那,这只就叫“招呼”了哟!言下之意,就是叫它招呼这个面徒四壁的家。
    在公安县东港区,有我们六中406位同学,同班同学也相距不太远。和小吕他们玩得好的,插队在二十多里外的双河公社。知青置身在外,彼此间走动相当频繁,这是种亲情的宣泄的缓解。每次到双河去,他们都带上欢欢和招呼。久而久之两个小家伙对这段路都很熟悉,常独自往返于两队之间。由于欢欢是条供人取乐的哈巴狗,行走速度要比招呼慢,所以一般跑路送信的差事,都喜欢交付给招呼去做。
    想给同学带个信,只要跟招呼说声,拍拍它的头,将所写的纸条挂在招呼的脖子上,招呼就会顺从的向他们同学对跑去。轻车熟道的,不到一顿饭的工夫,招呼就能将信送到,同时还带回同学的信息。
    每次这队里的小吕他们外出,都喜欢带上招呼,不光招呼能带来乐趣,而且在关键时候还能狗仗人势,预防不测。那天小吕他们上班子档时,和对岸大同公社洪山中学的知青,为渡船发生矛盾,当时对方人很多,幸亏招呼在场,几声狂吠就把对方震住了。
    还有一次,要到县城去办事,招呼一路上像个侦察兵似的,总在前面探路。 到了夹竹园知青要转乘班车到县城去,狗子不许上车,没法只有留下招呼在夹竹园等。别看招呼是只狗,它聪明而且乖得很,每次目送知青上车后,它从不乱跑,自觉蹬在车站哪里也不去,蹬在站台一动不动,直到知青回来为止。
    有一次他们到县城办事的时间较长,临上车前特意从餐馆买来吃的把招呼喂饱。并和它说:“今天我们要回来的晚点,你乖乖的不要乱跑哟,就在这里的等我们回来”。知青上车后,看到招呼和往常一样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由于所办的事情较麻烦,当天知青没能将事情办完,就在县城歇了一夜,第二天下午才匆匆忙忙从县里赶回,下车一看,招呼坐在老的方等着在。知青深知招呼一定饿坏了,连忙带招呼到餐馆去给它买吃的。走进餐馆不久,就看到招呼向一个细伢跑去,还一个劲舔细伢的脸。奇怪的是,细伢没有半点畏惧样子,反而显出得很兴奋。小张担心招呼伤着细伢,连忙上前制止招呼的亲热之举。这时从外面急急忙忙进来几妇女,开口就说招呼是她家的狗。这就发生了前面所述,争夺招呼所有权的一幕。
    各位看官看到这里也许要问,最后招呼到底归谁了?我可以负责的告诉大家,聪明的招呼,最后还是选择养育它近一年的知青。但从招呼游离不定的眼神里,能明显的感受到,这小孩和农妇才招呼真正的主人,其实在场人心里也都明白,只不过当年知青造反劲头足,年轻气盛;淳朴、善良、不愿惹事的农妇、胆小怕事罢了。
    由于条件有限,知青当时自己也没能留下照片,所以更不用说招呼了,我费了老鼻子劲,终于找到了招呼的直系嫡玄孙,现将招呼玄孙的照片拿出来,从它身上也能看到,招呼的那股忠诚和机灵性。

7148f02fg99b897386159&690.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6-7-11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