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383|评论: 0

董延喜《道德经》传家版第55章:明白和谐大智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4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董延喜《道德经》传家版第55章:明白和谐大智慧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哑,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新译]
含有厚德的得道之人,好比无知无欲的初生婴儿善待生灵万物。所以毒虫不去刺伤他,猛兽不去咬伤他,凶鸟不去抓伤他。他的筋骨虽然柔弱,拳头却能握得紧紧的;他虽然还不懂男女交合之事,小小的生殖器却常常有力地勃起,这是因为他们的精气神充沛到了极点的缘故。他整天号哭不停,嗓音却不会沙哑,这是因为他们的先天元气和谐到了极点的缘故。
懂得了生灵万物和谐共存的道理,就知道了大道运行的常理;知道了大道运行的常理,就明白了为人处世的事理。在祥光普照状态下的修练有益于生命,能用心支配气和谐运行是大道之强。事物一到壮年就开始走向衰败,就违背了大道的中和之性,背道而行之人必定要早亡。


[会意]      
      本章是老子修真大法的一个重要原理,老子把他所讲的德发挥到了淋漓尽致、出神入化的境界。有趣的老子,首先打了一个有趣的比方: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赤子就是刚刚出生的婴儿,婴儿是柔弱的象征物,也是“道”的象征物。只有婴儿才具有最丰厚的美德,只有进入婴儿那样无知和忘我状态,才进入了厚德的境界。
      为什么刚生下来的婴儿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也就是说,为什么毒虫不会去刺他,猛兽不会去咬他,凶鸟不去侵害他?这是因为初生的婴儿不知道这些毒虫猛兽会伤害他,他没有任何防备之心,自然也不会有任何防备之举,更不会主动去攻击这些动物。1920年,人们最早在印度发现“狼孩”,后来人们又相继发现过“熊孩”、“豹孩”,以及猴子所哺育的“猴孩”。狼、熊、豹把婴儿叼走,不但不加害,而且哺乳喂养孩子长大。这证明老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发现了这种现象。庄子总是与老子那么心意相通,他说:“儿子动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若是者,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无有,恶有人灾也!”用现代话说,婴儿活动不知道干什么,行走不知道去哪里,身形像枯槁的树枝而心境像熄尽了的死灰。像这样的人,灾祸不会到来,幸福也不会降临。祸福都不存在,哪里还会有人间的灾害呢!老子和庄子都主张修道之人达到至高境界,要像初生的婴儿那样纯真、质朴,像初生的婴儿那样柔弱、快乐,因为婴儿善待生灵万物,所以他们也是最安全的。
      婴儿是柔弱的,但又是最具生命力的。老子说: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哑,和之至也。”婴儿的筋骨虽然是柔弱的,但是他那紧攥的小拳头却不大容易掰开,而成年人的骨头虽然很硬,攥紧的拳头只要稍微掰一下,手就张开了。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这个“朘”就是男婴的生殖器,男婴虽然还不懂男女交合之事,小小的生殖器却常常有力地勃起,而成年人的生殖器则在99%的时间里不知振作,这是因为男婴的精气神充沛到了极点。 婴儿整天号啕大哭而嗓音不哑,而成年人多说几句话就声嘶力竭。这是因为婴儿会用气,他们不是用嗓子在发音,而是用丹田之气。很多歌唱家学会了这种发音方法,嗓子不会哑。其实这个秘密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老子点破了,那是因为婴儿先天元气和谐到了极点的缘故。赤子为什么具有那么强大的生命力?老子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先天具有一种十分充沛的和气,一个“和”字,道破天机。 老子用赤子比喻道德深厚之人,因为他们心无邪念,不去伤害生灵万物,所以生灵万物也不会伤害他们。从而告诫我们,人与生灵万物相处,只有互不加害,才能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存。
       一个“和”字,道破天机。知道了“和”,就明白了“道”。老子说: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和就是“道”的常态,一般人如果明白了和气对身心建康的重要,这个人就算明白了生命的常理了。理解了“道”的常态,理解了生命的常理,这个人就算活明白了。心平气和,对生命影响巨大。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够保持心平气和,他与人相处一定是和气、和蔼、和善、和平、和好、合作,那结果一定是和颜悦色、和风细雨、和衷共济,大家一团和气。反过来说,一个人如果不能保持和气,就容易产生戾气、躁气、傲气,气不打一处来,那结果一定是气势汹汹、气焰嚣张、气急败坏,非把事情办砸了不可。老子说: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这个“祥”是吉祥之祥,是祥光普照,光明无限之祥。在这种天人合一、祥光普照的状态下修练必然有益于生命。老子反对世俗的强梁,反对人为的坚强,却主张以自胜为强,他说,“自胜者,强也”,“强行者,有志”。黄友敬先生说:“此种大道之强,是百练钢化成绕指柔也。其至刚也,却至柔;其至强也,却至弱,乃大道的无穷妙用和微妙宝相乎?唯有此强,方能玉汝于成。”老子说: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过分地追求强壮,必然导致迅速地衰老,这是不合于道的,不守赤子和气之道,就会早早地死亡。
       这一章是道德传家的重点章节,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道、国道、天下之道,关键在于掌握 一个“和”字。 “和”,是一种伟大的思维方式,伟大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伟大的存在方式。是宇宙的大智慧,是老子文化的终极追求。  “和”是宇宙的永恒,人间的期盼。世间万物一旦失和,就会陷于混乱互害状态。老子“和”的理论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身与心的和谐三大方面。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文化支撑。修真、传家、治国、安天下都离不开“和”这一大法宝。“和”用于修身则心平气和,身心不合就会精神分裂;“和”用于治家则家庭和睦,夫妻不合就会家庭破裂;“和”用于治国则天下太平,民族不和就会国家分裂;“和”用于外交则万邦和谐,国家不和就会导致战争;“和”用于经营则和气生财,双方不和就会一拍两散;“和”用于政治则政通人和,人类不和就会导致毁灭。所以我们要让和谐成为主导思维,以达到身心归一;让和谐成为家庭思维,以达到夫妻合一;让和谐成为国家思维,以达到民族统一;让和谐成为世界思维,以达到人类共一;让和谐成为宇宙思维,以达到天人和一。  
      说到赤子之道,前段在外地讲学,一位道友向我提问: “庄子姓庄叫庄子,孔子姓孔叫孔子,孟子姓孟叫孟子,为什么老子姓李不叫李子而叫老子?”我是这样回答这位道友的,我说,民间传说是因为老子的母亲怀老子九九八十一年才剖开左腋生下了他,一出生就白发皓首,所以才起名叫老子,但传说终归是传说。我觉得郑玄在《礼·曾子问注》中的说法比较靠谱:“老子,寿考者之称。”老子是诸子百家中活得岁数最大的人,司马迁说他活到“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有专家最新考证说老子活了一百八十一岁。个人理解:“老子”的“老”是说他是寿命最长的老者,老子的“子”, 是中国古代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男子的尊称,但在这里,我想赋予这个字一种新的理解,那就是说他有一颗赤子之心。老子一贯主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我们今天读老子既要读出一个老者的内心安详,又要读出一个孩子的活泼天真,安详加天真构成了老子的双重性格,所以老子才能够返老还童,永葆一颗童心。这就是老子之所以叫老子的意义,也是我们今天读老子的意义。道友们听了我的回答都笑了,我也笑了,我想,天上的老子听到也笑了!

[道歌]
初生婴儿含德深,
毒虫猛兽不能侵。
明白和谐大智慧,
自然无为养元神。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