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长赤镇苟林村距离长赤镇约五六公里,约10 年前,张秀强在苟林村黄坪梁(小地名)先后投入上百万饲养猪、牛,均以失败告终。去年,他开始第三次创业—— 饲养肉兔。如今,张秀强的肉兔养殖场逐渐走上正轨,养殖场内的8 名工人有5 人是建卡贫困户,每月能领三千元工资。在张秀强看来,村民们缺少的不是勤劳,而是致富的观念和带头人,而这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方法之一。
张秀强查看饲养的肉兔
张秀强和老婆学习养殖技术
曾是工厂骨干带领近百人炼铁
黄坪梁,地如其名,地势略微高于周边,张秀强的养殖场就建在山梁之上。6 月,站在山梁远眺,附近人烟稀少,满目苍翠。
44 岁的张秀强是苟林村本地人,当年初中毕业后便进入山西一家炼铁厂上班,由于肯钻研肯吃苦,逐渐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车间主任,带领近百人作业。张秀强坦言,那时工厂业务实行承包制,他和他的团队所创造的业绩一直位居第一。
由于不善言辞,张秀强被工人亲切地称为“老憨”,其事迹多次被山西的媒体报道,但2007 年,由于工厂改制,他回到了老家。
那时的张秀强在苟林村的确算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有着让人羡慕的生活。回到农村的他,决定在农村“刨金子”。
创业两度失败损失上百万
2007 年,当时生猪价格比较高,达到了七八元一斤,张秀强立即决定在黄坪梁承包土地修建养猪场,用自己挣来的工资和贷款,前后一共投入了100 余万元,饲养规模达到了四五百头。然而,2007 年下半年开始,行情突变,生猪的价格骤降,最低时6 元左右每斤,到2008 年,养猪场难以维计,他只得草草收场。
随后,张秀强又看到牛肉的行情不错,便又将养猪场改为养牛场,饲养本地黄牛,最多时饲养了100 多头。由于各种原因,这次转行,同样没有挽救失败的局面,2010年,养殖场只得停办。
张秀强仔细核算了下,这两次创业直接损失上百万,而他也被村民冠上了“ 爱折腾”的帽子。
晚报记者了解到,张秀强确实“爱折腾”,在他办养殖场期间,也同时和他人开办了砂石厂,但砂石厂的利润全被他投入到养殖场。苟林村村支书王波说他是“ 河里挣钱梁上用”,这也是张秀强一直在创业,却收入不多的原因。
“经验不足,不懂行情”,对于两次失败的原因,张秀强这样总结,认识不足,缺乏市场调查,无论是养猪还是养牛,都缺少了前期的调研,销售渠道上,也与散户无异。
第三次创业建养兔场 请5 名贫困户当工人
近几年来,黄坪梁的养殖场虽然停办,但张秀强还是聘请了一名工人专门照管,这名工人是村里的贫苦户何长菊。张秀强也一直琢磨,这个养殖场还是要办起来。
去年,张秀强决定饲养肉兔。这次他做了相对充分的准备,前后去了成都、遂宁、达州、重庆等地考察,确定了饲养肉兔“伊啦”,其女儿主要负责技术等,并与恩阳的肉兔养殖户何大政合作。
6月13日,晚报记者走进张秀强的肉兔养殖场,场内环境十分整洁,墙壁上张贴了喂料、喂奶等各个工作流程,一目了然。
张秀强说,目前养殖场一共饲养了1200 只种兔,存栏商品兔四五千只,由于兔子的生产周期比较短,只需一月左右,再饲养两三个月后就可出栏销售,预计今年能够销售肉兔5 万只左右。据了解,这些肉兔都直接运到了成都、重庆等地,每只能卖到四五十元。
王波介绍,目前在养殖场内上班的8 名工人中,有5 人是贫困户,主要负责养殖场内的喂料等工作,月工资3000 元。
办成规模化家庭农场是最终目标
去年,张秀强与当地村民和政府签订了合同,租了300 多亩土地。“养殖兔子,搞苗圃、果园和种蔬菜等,形成具有生态链的家庭农场才是最终目标。”
张秀强说,他从小生长在此,对于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也是他回乡创业的原因。创业后,看到许多贫困的家庭,他就请他们到养殖场上班,并支付不低的工资。张秀强也坦承,之前并不知道这五名工人是贫困户,仅仅是看到他们家庭经济拮据而已。
如何将养殖场红红火火地办起来,带动更多人致富,这是张秀强深层次考虑的问题。他说,村民们缺少的不是勤劳,而是致富的观念和带头人。在长赤镇驻村工作组负责人何其俊看来,这也应该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方法之一,“输血不如造血”。
书房村村民潘海上个月看到张秀强饲养肉兔后,目前也购买了400 只种兔,他对前景十分看好。张秀强称,如果时机成熟,有更多的村民饲养肉兔,也许就能形成产业。
晚报记者从长赤镇政府获悉,对于脱贫攻坚而言,张秀强的确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这一带动村民就业的模式,具有推广意义。
如何发展养殖业
专家:技术和管理是关键
晚报记者多次采访农业、林业部门获悉,近年来,我市在饲养家禽和驯养野生动物方面,数据呈上升趋势,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不少养殖场昙花一现。如何规避这些风险,搞好养殖业呢?
“在外人看来,饲养家禽非常简单,只要保证健康且长肉就行,其实这是误区。”市农业局畜牧工作站负责人沈杰认为,养殖行业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每一个养殖场都应该配备专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沈杰举例,什么时候喂料、喂料多少、什么阶段吃什么、怎么保证动物吃的每一口粮都能尽量转化成营养被吸收等,都有严格的科学依据。动物的养殖具有周期性,如何遵循市场,降低风险,这都是养殖户应该考虑的。
市林业局野保科科长潘德华介绍,我市近年来在野生动物驯养方面的农户也越来越多,全市目前饲养野鸡、野猪等的农户达到了七八十家。驯养什么样的品种,选择什么样的环境,这些的确要慎重。
业内人士介绍,在养殖业,市场的调研、品种的选择、成本的控制三大问题应该重点考虑。
(来源 巴中晚报 记者 严波 吴岷迅 王柯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