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117|评论: 3

[即时新闻] 平昌三十二梁掀开美丽乡村面纱 系列报道之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8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龙尾村居民:没想到麻雀也能变凤凰
两年间,发生在平昌县三十二梁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令外界惊讶其速度和力度,就是身在其中的居民,也觉得幸福来得太突然。祖辈们做梦都未曾想到的好日子正在变成现实,位于三十二梁中心的龙尾村人在惊叹于“麻雀变凤凰”般的幸运时,曾经四散外出的他们,又再次聚集在一起,用他们的勤劳吃苦,加入敢叫日月换新天建设美好家园队列中。
孙良平:
以为一辈子在外打工    从未想到回家当老板
QQ图片20160428092330.png
孙良平夫妇办起农家乐,家门口赚钱
“我活了40 多岁,现在才觉得日子变好了,有想头。”坐在农家乐大堂的椅子上,孙良平深有感触。
平昌县云台镇龙尾村位于三十二梁中心,和大多数村民一样,孙良平夫妇以前一直在外务工,在福建的建筑工地上一待就8 年,每年能挣8 到10 万元。虽然老人和两个孩子在老家,但根本没考虑过回家干。“家里有啥子好嘛,回来一趟要转几道车还要走一大截路。”孙良平说,他以前想的就是挣够钱到县城买房子给娃儿和老人住,自己和老婆继续在外边打工。
让孙良平夫妇没想到的是,家乡新村建设的消息传来,为他们打开了另外一扇以前从未想过的门。2015 年回家过春节时,夫妇俩几乎认不出这是原来那个道路不畅、闭塞落后的小山村,宽阔的柏油路从村口一直到山下的高速公路,村里到处都是建设工地,当家乡的巨变真真实实出现在眼前时,夫妇俩觉得家乡真的变了。
“我当时就觉得不用到县城买房子了,原先的破房子得重修。”孙良平说,多年在外务工的弟弟、妹妹也这么想。2015 年3 月,三家人都不出去打工了,在老家联手修房子。新房子共四层40 多个房间,屋后还挖了两口池塘。
眼看着同村不断有人在政府指导下开农家乐,孙良平三兄妹也决定把新房改造成农家乐。到了4月13 日,这个村里的第四家农家乐终于开业了,不但先期装修好了12个标准客房,还提供棋牌娱乐、特色餐饮、副食品零售等服务,并且还从平昌县城请来了厨师。
“我们三兄妹都不打算出去打工了,就在村里开农家乐。”孙良平说,在家里收入肯定没有在外打工来得快,但这笔账有另外的算法:“ 我们在家里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再说了家里的楼房住起总比外边的工棚巴适吧。”孙良平琢磨着,屋后的两口池塘还可以供游客钓鱼,再养一些土鸡供饭店用,估计能招揽不少客。
蔡方儒:
放弃都市回乡种茶    倾其所有也不后悔
QQ图片20160428092357.png
“门外汉”蔡方儒如今对种茶技术很有心得
打工、包工、成立建筑劳务公司当老板,蔡方儒的发展和那个年代许许多多打工仔的励志故事一样,在许多乡邻眼里,在外打拼20 多年的他发达了,在西安这座大城市有自己的公司,有车有房。但是他心里总有遗憾,那就是乡情。
“经常到朋友的老家做客,看到别人的家乡发展得很好时,心里就很羡慕。”蔡方儒说,那时他就想,如果自己的家乡也能像那样该多好。2014 年,当平昌有关部门和他联系,建议他可以回家乡发展时,他瞬间就心动了。
“ 在外边打拼几十年,我根本没有农村工作经验,对茶叶行业更是门外汉。”蔡方儒并不在乎自己的这些短板,2014 年他回到龙尾村后,将村里的土地流转用来种茶,随后成立平昌县云顶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2014 年成功种植茶叶2000 亩;他又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与陕西的专业茶商联手成立股份制茶叶公司,以弥补茶叶加工和市场推广经验的不足,并很快再种植近千亩茶叶。
蔡方儒很快发现,这一行的难度比自己想象要大。“ 我对茶叶的质量要求高,茶园一律不打除草剂、不施化肥,除草和施农家肥全靠手工,对人力的投入超出想象。”蔡方儒说,依据劳动力年龄,每天50元至70 元工钱计算,合作社2000 亩茶的栽种和维护每天要聘请上百人,特别是茶栽种后至少三年才能采摘,这意味着前三年是没有任何回报的硬投入,“至今已投入上千万元,茶叶公司修厂房的投入更大。”蔡方儒说,几十年的积蓄都花在茶叶上了。
虽然投入很大,但蔡方儒还是信心十足,他介绍,茶叶一旦投产,经济附加值相当大,一年四季有8 个月的采茶时间,每亩的毛收入上万元。“现在最早种植的茶可以试采摘了,我目前思考的是如果解决好公司、合作社、农户以及政府金融服务的协调,从而更大范围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蔡润修:
家门口挣工资    两年赚的超以前几十年
QQ图片20160428092421.png
蔡润修当年使用的用具已作为农耕陈列品
下了一夜的雨,67 岁的蔡润修一大早就和老伴出门上班去了,三个小时后收班回家,他看看脚满意地告诉晚报记者:“现在好了,下这么大的雨去干活,脚板上都莫得泥巴。”相比那些在龙尾村的本地后生和外来客人,从小在蔡家大院长大的他更加知道现在的日子是如何的舒坦。
“ 以前蔡家大院里闹热,十几家上百口人住在这个大院里面,进出都是人。”提及以前日子,老人唯一能想到的就是“ 闹热”,此外就是生活的艰辛。“ 不通路太恼火了,看得到对面的场镇,下河爬坎要走半天。”老人说,那时要背活猪到统一屠宰点去,三十多前,有一次真把他“背伤了”。那年喂了头280斤重的毛猪,他和大院里另一个壮年想背到街上卖。两人轮换着背到最近的胜利乡屠宰点,大半天走了近20 里路,屠宰点的人却嫌猪不够肥不收,两人一合计又往云台镇背,到了傍晚才到达,谁知屠宰点的人一看这头已经折腾了一天的毛猪,更加嫌弃。第二天,花了半天时间两人又把猪背回了家。
原以为这样过一辈子的蔡润修,到老了却赶上了好日子。“施工队是2014 年7 月3 号进的场。”蔡润修对这个日子记忆特别深,因为从那一天开始,他搬出了祖辈生活上百年的蔡家大院,院子要用来打造农耕文化陈列馆。也就是从那一天开始,他和老伴过上了上班挣工资的日子。会石匠手艺的他每天在工地上挣130 元,老伴在茶园每天挣50 元,家里的几亩地也转让了出去,每年收租金2000 多元。
修完了蔡家大院又修路,修好了路又接着修篮球场,这两年蔡润修一直很忙碌,但是他却很高兴。不到两年时间,他和老伴在家门口挣了三万元,这可是都能存下来的真金白银,而以前几十年里,他没存过任何钱。
(来源  巴中晚报   记者 陈浩  陈杨  杨佳  向东升)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6-4-28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棒了:D

2024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4-28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个好地方

发表于 2016-4-28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