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357|评论: 1

[转帖] 必须找到“捅杀小孩”背后的隐患之“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7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4月24日下午18时许,江苏省邳州市运河镇徐口村发生中年男子捅杀6名小孩事件。新京报记者从邳州市公安局获悉,6名小孩中2名已死亡,另外4名伤者正在重症监护室抢救。警方已全城布控,全力搜捕犯罪嫌疑人徐某某。(4月25日《新京报》)
  6个懵懂的孩子,被犯罪嫌疑人“骗到”了家里,然后实施了残暴的捅杀。血案的发生是不可能挽回的,受伤的孩子还在救治,死亡的孩子生命不能重来。全力抓捕凶手,是当务之急。可是在泪眼婆娑中,在目瞪口呆中,还需要找到这背后的刀子。需要的是毫不留情的“法办”,更需要的是扎紧篱笆的“办法”。
从村民的口中,可以勾勒出这位凶手的“形象”。他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是一个有暴力倾向的人。从小他生活在家暴的影子里,长大了他从家暴的受害者变成了家暴的实施者。他经常打老婆,直至将老婆打的带着孩子跑了。探寻他的畸变轨迹,不是为凶手开脱,而是要找到犯罪根源。其实,背后有着太多的刀子。

  第一把刀:家暴环境。这位凶手从小就生活在家暴的环境中,这直接导致了他暴力倾向的养成。在不健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在心灵上有一块伤疤,是这样的伤疤的生长,形成了一个个有暴力倾向的潜在隐患。试问多少人天生就是“攥着刀子”来到人间的?人之初性本善是有一定道理的。关注成长环境,才能培养更多合格公民。
  第二把刀:法律软弱。如果仅仅有了小时候的家暴经历,虽然养成了不健康的心理,却也不是导致悲剧人生升级的必然。这位凶手在成家立业之后,在把家暴继续演绎的时候,如果法律能够出手,能不把这样的事情当成家务事,那么或许也就有了“悬崖勒马”的转变。家暴不是家务事,不能只是说说,而是需要付诸行动。
  第三把刀:预防缺位。在这个小村庄里,大家都知道凶手有暴力倾向,都知道他是安全的隐患。问题是,我们该如何不让这种安全隐患变成安全危害?公共安全需要的是防范。前几天,在中山市的一个小区出现了“挥刀乱砍”的惊险场景。这些惊险一幕都是必然吗?很显然,如何监管有暴力倾向的人,如何监管有可能报复社会的人,需要一套综合的预防手段,要能跑赢社会隐患,而不是出了事情才追凶。
  第四把刀:防范淡薄。报道说,这6名被捅杀的孩子都是被凶手骗到家里的。那么,我们的孩子为何会被骗走?这似乎是个残忍的话题,孩子受到了如此伤害,再探讨这个问题是残忍的。可是有些事情是不能回避的。我们的孩子是不是有识破灰太狼和狼外婆的能力?当警方演习的时候,很多孩子被警察装扮的骗子成功骗走的时候,说明了安全教育的缺失。
  严惩凶手是必然,他逃不了法网恢恢。但是,留给我们的思索却是宽广的。终结捅杀小孩暴虐需要“法办”更需要“办法”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6-4-27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深度!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