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57|评论: 9

[玄龙门阵] 冒菜为什么叫冒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4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冒很有可能是官话里的一个通用词汇,至少东北话和四川话里都有。
含义也不是用水煮,而是“用滚水烫”。四川著名的冒饭,冒菜,就是这个字义。
流沙河先生在《老成都·芙蓉秋梦》一书第四章中提及,这个字应该写作“泖”,并且说出处是《大宋宣和遗事》。然而我反复看了几遍,没有找到。有可能是流沙河先生记错了。
“泖”在《康熙字典》中解释为:
《廣韻》《集韻》并莫飽切,音卯。水名。在吳華亭縣有圓泖,大泖,長泖,共三泖。亦作茆。《春渚記聞》陸魯望賦吳中事云:三泖涼波魚蕝動。註稱江左人目水之渟滀不湍者爲泖。
又《集韻》力九切,音柳。水貌。

似乎没有上面提及的含义。
不过在明清小说中,确实有这种用法。
明代的《三宝太监西洋记》第88回
小鬼們把柱頭上一獻,龍口裡就彪出泖滾的香油,一直照著漢子滿頭撲面澆下來


清代的《儿女英雄传》第4回
接著飯來了,就用那店裡的碗筷子,泖茶胡亂吃了半碗,就擱下了。


第16回
又泖了半碗白湯,拿筷子拌了崗尖的一碗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6-3-24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茹在巴黎巴士底广场旁,开了一家串串。于是,她偶尔得跟客人解释:“不是火锅,不是烤串,是串串。”当然,对推门而入,满口四川话的客人,就没那么费事。只要问:“油碟儿还是干碟儿?”

在川渝之外,但凡涮个锅子的吃法,都算是火锅。比如,在我们无锡,吃个涮羊肉,是火锅;吃个白菜、粉丝、贡丸,也算是火锅。我在上海时,有朋友说“请你吃火锅”,到了地方抬头一看,是个骨头汤火锅,用来水爆肚——这就挺入了川渝,便不是那么回事了。

在川渝地区,说吃火锅,那是最正经的:红锅翻浪,白锅陪衬,给不擅吃辣又忍不住想尝尝禁果的诸位,预备着鸳鸯锅。虽然许多时候,我要吃鸳鸯锅,会遭遇本地人无限叹惋地迁就:“好好,鸳鸯锅就鸳鸯锅。”吃火锅,下料也是大盘端来。老练的吃客,看一眼红锅,就会点点头,“你们老板是成都来的?”——因为重庆汤底,牛油普遍更厚,讲究的店,下锅之前,要一大块牛油给客人过目,方才下得去;滴在桌布上,须臾便凝结为蜡状;所以在重庆红锅里吃蔬菜,是件极考验技巧的事:一来蔬菜吸油,二来容易夹杂花椒;一筷蔬菜,可能比一筷肉都厚腻。


成都火锅,汤底也放牛油,但正经火锅店,讲究底料丰富庞杂,久熬才香。是为与重庆的区别。下料烫完,起锅再吃的,是冒菜。冒菜是可以连汤吃的,于是没有巨大成块的牛油下锅。川渝之外的城市,有这种法子:将食材处理成小块、下锅烫后捞起来装碗吃,是为“麻辣烫”,纵横中国东部各城市,雄霸宵夜半壁江山的麻辣烫。将串串搁在锅里,烫完起来吃的,是串串——粗看,算是火锅的细节版本。

——对非川渝人士而言,上面这一套简直像绕口令。“不都是在一个锅里,吃得我嘴里麻麻辣辣的东西吗?”实际上,真不太一样。形式决定内容。比如,去吃火锅,大家都要油碟:殷勤的店家会将蒜泥碟送上,让你看过“确是新鲜蒜泥”,再下麻油。若吃串串,大家便会要干碟:花生碎,黄豆末,佐以辣椒面和花椒面——贵州有些县城夜市,吃烧烤也是这个派头。比如,在重庆,大家吃火锅不太耐烦吃羊肉肥牛。川渝地区,很善于把各类边角料发扬光大,挖掘出细腻周至的吃法来。比方说夫妻肺片这词,原来叫夫妻废片。卖牛肉的铺子,营业到晚,上灯了,牛头皮还是卖不出去——好大一片呢,就这么废了吗?想点儿法子,把牛头皮和大家都不要的牛下水,片薄了,加卤调匀,下好料,卖,应者云集。火锅涮料,亦复如此:吃火锅,进门要的四大金刚,基本是:鸭肠黄喉、毛肚菌(郡?)花,还要问:“有没有脑花?有没有酥肉?”外地人听了,很容易瞠目不知所对。吃冒菜,麻花、酥肉、菌花之类会少一些,而代之以牛肉,毛肚,土豆,藕片,以及各类蔬菜。有口味重的,是可以喝冒菜汤的;但你如果敢喝重庆火锅汤,那真是钢食管铁打的胃了。形式不同,所以吃法也不同。


吃火锅,很容易因为捞的问题抢起来。张三喜欢边烫边吃,李四喜欢一口气下一堆久炖;王五吃毛肚喜欢七上八下念叨完,吃一口脆的;赵六喜欢先下一堆菌菇慢慢炖着。甚至一个大锅里,烫个麻花吃,都容易热闹起来:有人偏爱吃煮软一点的麻花,眼巴巴地守着自己那一个,眼看有人要夹,就喝止:“我这个煮了好久,快要耙(软)咯,你吃得脆,各人另外煮嘛。”吃火锅,不太好一个人去。仿佛日剧里请吃烤肉:如果一个人去吃火锅/吃烤肉,占一张桌子,会显得怪异;吃冒菜或麻辣烫,又没有这种“边涮边吃”的美妙。但若一个人去吃串串,岔腿对着一个锅,下四五十串、开两三瓶啤酒,说起来,只算是喝夜啤酒而已。我就曾经在夏夜,一个山坡的串串铺里,一个人吃了五十三串,两瓶啤酒——鲜香猛辣,直吃得嘴里一片噼里啪啦,许多味道在烟花般烫舌,满嘴的香。“为什么不直接开火锅店呢?”我问。“因为我们开的是串串嘛。”茹如是答。“但川渝之外的人吃惯的是火锅,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是串串。”“那就让懂的人吃咯。”茹答。她是个成都姑娘。还真是。对懂的人来说,一个冷门说法,仿佛是暗号。懂了,就可以免去许多交流。


以前,在话语还比较大一统的时代,大家只好寻找一些大一统的解读方式,说一些最普及的词汇。而这个时代的优点是:由于互联网的普及,每个非大众族群,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于是,诸如铁杆曲艺迷、古典音乐粉、冷门运动或球队迷,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喜欢用行话说话。即方便,又表达亲热,也是一种身份甄别,确认“你是个自己人”。这种多元化的宽广程度,终于可以让巴黎的川渝年轻人,都可以独立成群了。

你不必再去解释“川式串串火锅”,而只用两个字:“串串”。一个微妙的密码。“其实如果说是开了家火锅店,也可以。”我再次建议。“才不要呢。”茹摇着头,“我花几个月手把手学炒料,自己再学串串的手艺,学了这么久,还说自己开的是家火锅,多对不起自己啊!火锅跟串串是不一样的!这是原则!”您看,跟川渝人讨论火锅的名实之辩,就像跟上海老阿姨讨论腌笃鲜要不要加鸡提鲜、问北京人涮羊肉能不能用花生酱代替芝麻酱、问天津人煎饼果子能不能配豆浆一样,立刻就能挑起怒火三万丈的差别对待来。身为一个好吃的人,这种抠细节的差别对待,就是我们中华美食的福音书。

发表于 2016-3-24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

发表于 2016-3-24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酒肉穿肠过

发表于 2016-3-24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祖心中留

 楼主| 发表于 2016-3-24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大吃货

发表于 2016-3-25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lol:lol

 楼主| 发表于 2016-3-25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3-29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4_121:}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