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七岁的花季少年,本应在学校学习知识。然而,有一个辍学少年却自甘堕落、误入歧途、变身“大盗”。
近两年多来,该少年不仅在达州城区采取砸车窗盗窃车内财物、攀爬入室盗窃等方式,疯狂作案50余起,盗窃财物价值超10万元,还将昔日同学“拖下水”…
侦破五十余起盗窃案嫌疑人只有十六七岁
据悉,今年1月以来,通川区公安分局连续接到群众报警称,达城中心广场周边多家住户夜晚被盗,被盗现金2万多元及价值2万多元的金银首饰。其中一名住户家,被盗走现金5000多元,以及金耳环、玉手镯、手机、手表等贵重物品。
频频发生的入室盗窃案,引起了通川区警方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刑侦大队东城中队民警迅速赶到失主家仔细勘查现场,走访失主及周边群众,调查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等。不久,办案民警掌握了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攀爬入室的盗窃方式,以及其作案前后的活动轨迹等。随即,办案民警全力展开侦查,在犯罪嫌疑人经常出没的地段蹲守布控,伺机实施抓捕行动。
1月19日下午4时许,在通川桥北头周边蹲守布控的办案民警发现,犯罪嫌疑人周某宇现身达州市机关幼儿园对面的人行道,迅速将其制服并抓获。随后,办案民警顺藤摸瓜展开侦查,在达城中心广场附近某网吧将其“同伙”赵某抓获归案。
让办案民警惊讶的是,周某宇虽然只有十六七岁,却早已罪行累累。近两年多来,周某宇在达州城区疯狂盗窃50余起,在西外、南城等地砸车窗盗窃车内财物三四十起;在达城中心广场、西外好一新商贸城周边、南城洲河湾小区附近,采取攀爬入室等方式盗窃10余起,涉案金额高达10多万元。
读完初一辍学流浪,花季少年走上歧途
据办案民警介绍,周某宇出生在达川区某镇,早年父母离婚后,各自外出打工谋生,很少照顾儿子的学习,让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刚读完初中一年级,周某宇就辍学。两年前,周某宇离家出走来到达城后,便整日在街头游荡。慢慢地,周某宇认识了一些“社会朋友”,不时按照别人的指点小偷小摸“挣点钱花”,经常混迹于达城各网吧或“棒棒旅店”。不久,周某宇就因盗窃被警方抓获。由于未满14周岁,被送往工读学校矫正教育。
从工读学校出来后,周某宇漂泊了一段日子,不再满足于小偷小摸,开始做起了“发财梦”,经常夜晚窜到西外、南城等地,采取砸车窗玻璃等方式盗窃车内财物。期间,这个原本懵懂无知的辍学少年,又跟“社会朋友”学会了攀檐爬壁,变成了一个入室敛财的“独行大盗”,经常半夜三更在达城流窜作案。
懵懂少年竟不知分赃犯法
“我又没偷东西,你们凭啥抓我?”据办案民警介绍,犯罪嫌疑人赵某落网时,竟不知自己触犯了法律,并口口声声喊“冤”,辩称自己没有犯法。
警方调查发现,虽然赵某没有实施盗窃,但却从周某宇处分赃了价值七八千元的财物。赵某不仅是周某宇的老乡和同学,也是一个辍学孩子,两人的经历相似。周某宇从工读学校出来后,与赵某在达城意外“重逢”,经常相约在各网吧游荡。后来,周某宇外出盗窃作案时,常常邀约赵某同行。赵某明知同学是去盗窃,却并未拒绝同行,有时还帮着“望望风”。周某宇盗窃得手后,就会分给赵某现金或金银首饰。
办案民警称,赵某明知周某宇所得钱物是犯罪所得,仍参与窝藏、转移、分赃或代为销售等,其行为已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此罪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可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辍学少年违法犯罪
再次敲响教育警钟
有专家认为,辍学少年违法犯罪折射了现行教育的盲区。目前,学校重点管尖子生,要升学率,如果学生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家长都会放弃,学生自己也会放弃。学校为了确保少数尖子生升学,往往忽视了对大多数差生的教育和管理。老师把精力主要用在有前途的学生身上,敷衍应付学习成绩差、升学无望的学生,有的甚至冷落歧视。这样,部分应试教育的“弃儿”就会对学校、教师、社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以逃学、辍学等方式表示抗议。中小学生辍学就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危险信号。
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家庭教育应该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实行全方位监护,避免失控脱管。学校也应改革应试教育的模式,让部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能够在学校和社会上找到认同感,以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目前,犯罪嫌疑人周某宇、赵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此案仍在进一步侦办中。